西周歷史故事
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終于幽王,共13帝。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西周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西周歷史故事篇一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 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陜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 里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 香味的餌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 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里,并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 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愿意的話,就自 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 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 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 為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于傳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并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并自言 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后,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 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后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 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愿望
西周歷史故事篇二
遠古時期道路不通,昆侖山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人煙罕至,后羿之后的千百年間,一直沒有凡人上山。突然有一天,一個白馬王子出現在了王母眼前,他就是周穆王,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自駕車旅行愛好者。周穆王風流瀟灑,見多識廣,愛江山更愛美人,聽說西王母是絕代美女,所以特來拜訪。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贈西王母以白圭玄璧,兩人同游瑤池,言談甚歡。周穆王還在山上立了塊碑,上刻“西王母之山”幾個字。上古之時,相當于人類的童年時期,人心純樸,喜歡直抒胸臆,從周穆王這塊碑上,我們仿佛看到了現代小屁孩在電線桿子上涂寫“xxx我愛你”的身影。分別之日,西王母和周穆王深情對唱。西王母唱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由于漢語的演變,古代的通俗唱法在現代人眼里成了拗口的文言文,但愛情這個東西,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用現代的情歌就可以很好地詮釋西王母的歌詞,那就是:“跑馬溜溜的山上,幾朵溜溜的云呦;莫說青山多障礙,萬水千山總是情;今日離別后,何日君再來?“面對西王母的深情,周穆王唱道:“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意思是說,我的任務是團結諸夏部族,治理萬民,等這一切安排好了回來見你,大概要三年吧。這歌唱得冠冕堂皇,其實不過拿國家和人民當擋箭牌——誰不知道周穆王是有名的浪子,駕著馬車一年到頭到處自助游呢?換今天的歌詞,這段就象《大約在冬季》:“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誰知道是那年冬季?果然,周穆王玩弄了西王母的感情,到死也沒再來過昆侖山,給西王母的心靈留下了一個難以愈合的傷口。說到這里不能不提東王公,老婆婚外戀鬧成這樣了,他都沒露面,看來兩人的關系是徹底沒治了。
所謂光陰似箭,韶華易逝,這幾百年一過去,西王母對周穆王的思念估計也漸漸淡了,凡間另一位君主漢武帝進入了她的視野。《漢武帝內傳》中記載,西王母見漢武帝有志學仙,便下凡贈與武帝蟠桃數只,并教給他長生之道,看樣子是想和漢武帝一結良緣。戀愛中的女人是美麗的,所以漢武帝看到的西王母“天資掩靄、容顏絕世”;戀愛中的女人又是溫柔的,東方朔在漢武帝指使下幾次偷桃,卻都沒被王母懲罰(比較:孫悟空偷桃遭到殘酷鎮壓)。但是隨著交往的深入,王母發現漢武帝“形慢神穢,腦血淫漏不淳”,恐非仙才,只好忍痛和他斷絕了關系。
在西周穆王時代,各種傳浣溪沙奇層出不窮,如“撒豆成兵”,“點石成金”, “浣鼠”等。
西周歷史故事篇三
周朝以仁德立國,母親、后妃的德行起了重要的作用。太姜的兒媳太姬,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親。太姬生性端正嚴謹、莊重誠敬,凡事合乎仁義道德才會去做。
太姬的夫君王季具有父親的仁德風范,因而各地諸侯都很擁戴他。王季的事業,得力於太姬的輔佐。太姬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她主持后宮立身端正,使得宮廷上下有著一派肅穆祥和的正氣。
太姬懷孕的時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場景,耳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口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睡從不歪著身子睡,坐也不偏斜著坐,站不曾跛著腳站。不吃氣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擺放不正的席子不坐。所以文王生下來就非常聰明,圣德卓著。人們贊嘆說,這都是太姬的胎教做得好。
現在人們講胎教,看來太姬應該是胎教的先驅。所不同的是,現在人們在懷孕期間給胎兒聽輕音樂、流行音樂,重視對孩子的智力和技能的培養和開發;而太任則是身體力行,對孩子以至於胎兒教之以德,重視道德的培養。
據《尚書》記載,文王姬昌出生后不久,有一只“赤雀”,嘴里銜著丹書,飛到了文王的屋子里。丹書上說:“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兇。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這是文王出生時的瑞兆。由於他自幼就與眾不同,因而深得祖父太王的疼愛,繼承了王業的大統,并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這與母親太任給予端良母教的不無關系。
看了西周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