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虎的歷史故事
歷史上關于老虎的歷史故事數不勝數,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有關虎的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有關虎的歷史故事篇1
在古時候,一些中國醫生到處采集并實驗各種藥物的功效,他們通常會手拿一個鈴鐺。鈴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銅環,人們稱之為“虎撐”或“虎銜”,并把它當做護身符。
傳說藥王孫司邈在去山中采藥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攔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藥王隨身帶著一條用來挑草藥的長扁擔,但用這條笨拙的扁擔對付老虎又談何容易。他束手無策,只是恐懼地盯著老虎。奇怪的是這只老虎并沒有向他撲來,正相反,它張大著嘴蹲在地上,并以一種憂傷的眼神注視著藥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輕輕擺動著腦袋。藥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驚了,他緩緩地接近眼前這頭龐然大物,看見一塊碩大的動物骨頭深深地扎入了這頭老虎的咽喉。
善良的藥王想要幫它,替它去除這塊骨頭。但他擔心的是,眼前這頭動物要是因為疼痛而突然閉嘴的話,他的胳膊一定會被咬斷。正在這時他想起扁擔上的一個銅環,于是取下銅環將虎口撐開,這樣他就不必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了。他將手從銅環中央穿過,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頭,并麻利地在傷口抹上藥膏。當藥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銅環后,老虎不住地點頭,似乎是在答謝這位仁慈的醫生。
從那以后,銅環被改造成一個手搖鈴,成為采藥的標志。所有的大夫出門采藥時都會帶上它,用于顯示他們都是藥王的弟子,只有藥王能夠為老虎看病并且不會受到它們的攻擊,漸漸地便成為了保佑大夫平安的一種護身符。
有關虎的歷史故事篇2
齊明帝死后,蕭寶卷(公元483——501年)當上了南齊的皇帝。蕭寶卷長得孔武有力,常以“天下第一勇士”自居,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功,他一直想親手獵殺一只猛虎,便下詔在全國范圍內尋覓虎蹤。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各地都沒有傳來任何關于老虎的消息。
獵虎皇帝蕭寶卷這日,蕭寶卷正悶悶不樂地坐在龍椅上,寵臣茹法珍進來參見。茹法珍本是個太監,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阿諛奉承,居然被昏庸無能的蕭寶卷任命為大臣,堂而皇之位列朝堂之上。茹法珍善于察言觀色,看到蕭寶卷悶悶不樂的樣子,馬上明白過來,諂笑著說:“皇上,微臣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您。”蕭寶卷對國事向來不關心,聞言懶洋洋地說:“什么消息?”茹法珍趨上前說:“微臣剛接到密報,有人在建康城郊的棲霞山上發現了老虎。”一聽說發現了老虎,蕭寶卷精神一振,騰地從龍椅上站起來,嚷嚷著準備第二天就去圍獵老虎。
其實,茹法珍的這番話是胡謅的,他只是想哄蕭寶卷開心,沒料到蕭寶卷當真會去獵虎。茹法珍回到家后愁眉不展,如果在棲霞山上找不到老虎,那可是欺君之罪,弄不好要誅滅九族的。想到這里,他長吁短嘆,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他身邊一個叫王成道的謀士問道:“大人莫非有什么難解之事?”茹法珍便一五一十將蕭寶卷獵虎的事說了。王成道眼珠一轉,笑著說:“這有何難,小人倒有一計。”說著附在茹法珍耳邊低語起來,聽得茹法珍連連點頭。
第二日,蕭寶卷召集御林軍,領著茹法珍和王成道等人一路浩浩蕩蕩出了皇城,直奔城郊的棲霞山。進駐棲霞山后,蕭寶卷令御林軍將住在附近的老百姓驅趕出去,整日在那里尋找老虎。
接連幾天過去了,別說老虎,老虎毛都不曾看到半根。蕭寶卷有些不悅,指責茹法珍: “怎么回事?害得朕忙活了這么久。”茹法珍趕緊朝王成道使了個眼色,王成道突然指著密林深處的一塊巖石說:“皇上,您看那是什么?”蕭寶卷順著王成道手指處定睛一看,巖石后面正有一團黃影若隱若現。
蕭寶卷心中大喜,立即張弓搭箭,“嗖”的一箭朝黃影射去。那團黃影只掙扎了幾下,便匍匐著倒了下去。王成道策馬上前察看,過了片刻跑回來,拜伏在地,說:“皇上果然神功蓋世,一箭就要了老虎的命。”蕭寶卷也興奮地上前一瞧,老虎一動不動地趴在樹叢間,背脊上插著一支箭。
有關虎的歷史故事篇3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詞·紅苗》詩:“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紅苗惟銅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絲,女紅以此為務。擊銅鼓以鼓舞,名曰調鼓。每歲五月寅日,夫婦別寢,不敢相語,以為犯有虎傷。)寅為虎,誰敢違背避寅習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會傷害他們。 是一些地方民間流傳的避寅習俗。
白虎神是中國古代道教的守護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稱。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時,掌壇師要用殺豬民將自己的頭砍出血來,滴在紙錢上后,懸掛焚燒。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風病時,往往認為是白虎所致必須請巫師驅趕“白虎”。驅趕時,要在戶外放一把椅子,綁上帶枝葉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雞,由巫師在室內施法,如果公雞啼叫,白虎就算趕跑了。
陜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只,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長大后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山西各地則流行送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每逢小孩過生日,當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對老虎枕頭,既可當枕頭,又可當玩具,還表示祝福。
陜西華縣一帶流行“掛老虎饃”的婚姻風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對老虎饃,用紅繩拴在一豐收,新娘一到,便將老虎饃掛在她頸上,進門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兩人同約會。值得一提的是,此饃還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饃的頭上有一個“王”字,表示男子要當家為王;母老虎饃的額中有一對飛鳥,表示妻隨夫飛。每個老虎脖子前還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貴子。
看過有關虎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