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溪歷史故事
黃龍溪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區(qū)40公里,距雙流縣城35公里,是以旅游業(yè)為龍頭,農(nóng)業(yè)為基礎的旅游型城鎮(zhèn),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黃龍溪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黃龍溪歷史故事篇1
《華陽國志》載錄了發(fā)生在東漢末年今黃龍溪的大自然奇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赤水河,就是與今府河交會的鹿溪河的別名(歷史上又名蘭溪)。由于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龍泉山,流下來的多為山溪水,故“江水濁”,呈赤紅色;而來自府河的江水,源于岷江,故“江水清”。當兩條江水在今黃龍溪鎮(zhèn)會合時,清、濁二水,涇渭分明,尤其在洪水季節(jié)特別明顯。
晉朝蜀人常璩最早把這一自然現(xiàn)象載入到他編的史書《華陽國志》之中。當?shù)氐?ldquo;土人”(百姓),則更形象地把它稱之為“黃龍渡清江”(光緒《補篆仁壽現(xiàn)志》卷2)。天長日久,在慣性的作用下,后代人們自然便把“黃龍” 現(xiàn)身的這條赤水河,稱之為黃龍溪。正如民國《華陽縣志》所說:“黃龍所見之地,昔屬武陽,今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
據(jù)《三國志•蜀書》記載,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quán)之際,有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預示天降祥瑞,真龍下凡。黃龍溪由此得名,所謂“黃龍渡青江,真龍內(nèi)中藏”。
黃龍溪因龍得名,因龍而靈,龍佛、龍寺、龍燈、龍舟,構(gòu)成豐富多彩的龍文化主題。黃龍溪燒火龍起源于南宋時期。先民們根據(jù)“龍見武陽赤水”和民間流傳的關于主宰光明與黑暗的“燭龍”與主管風雨的“應龍”神話及“龍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龍”這個圖騰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火龍燈舞”。 “歲歲春節(jié)燒火龍,煙花啟蒙樂融融。一行火焰高百丈,龍騰人歡氣勢雄。”就是對舞龍燈習俗的生動描寫。
2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漢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輩的足跡;蜀漢政權(quán)在此萌芽催生;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馬;唐宋時期日漸繁榮,黃金水道成了南方絲綢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時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徑流傳著歷史的故事;老街南、北、中錯落的古龍寺、鎮(zhèn)江寺、潮音寺形成街中有廟、廟中有街的奇特景觀;已有三百余年歷史的全木結(jié)構(gòu)古戲臺保存完好;六株千年古榕樹掩映著古鎮(zhèn)的魅影;古老的唐家大院演繹著客家文化的風云;三縣衙門訴說著民國時期的歷史;陳家水碾令游人發(fā)散思古之幽情;古樸的民風民俗增添了小鎮(zhèn)無窮的魅力;兵家必爭、商賈云集從而孕育了豐富的碼頭文化;獨具特色的川西田園古鎮(zhèn)風貌成為西南第一天然影視基地,古鎮(zhèn)名揚中外,游者慕名而至;憑吊古物、品玩老街、尋覓人文、寄情山水……
黃龍溪歷史故事篇2
水,乃生命之源。成都因李冰修建的都江堰,變?yōu)樗祻娜耍恢囸~,時無荒年,謂之天府之國。
黃龍溪用水,全部來自都江堰。因為分水,讓黃龍溪留下了“一街三寺廟,三縣一衙門”的美談。
史料記載,在清代以前,華陽、仁壽、彭山地勢犬牙交錯,黃龍溪“一足踏三縣,一雞鳴三縣”。清乾隆二十五年,彭山縣令張鳳翥會同華陽縣令姚仁壽、仁壽縣令陳奉茲商討修古佛堰,引水分灌三縣良田。
如何分水?歲修引水渠的錢誰該出多少?為了這些利益,三縣之間、村村之間、戶戶之間,吵嘴打架流血事件時有發(fā)生。
怎么辦?通過三縣知縣會商,決定三縣共同建立一個松散型機構(gòu)來管理堰水,當?shù)乩习傩辗Q之為“總爺衙門”。
清光緒七年《仁壽縣志》曾記載“三縣各設堰長一人,專駐堰頭,防秋水之泛漲,隨時修筑保護。而經(jīng)費亦俾專掌之,堰長責之溝長,溝長責之水戶,按畝完納,核實報銷……”
有了三縣一衙門的管理制度,從此,農(nóng)戶用水糾紛和矛盾銳減。到黃龍溪,聽古人治水的故事,啟迪當代人的智慧。
黃龍溪歷史故事篇3
潮音寺原本是“樂善堂”,系古鎮(zhèn)船幫救濟之地。后改為潮音寺,供奉觀世音。為什么改名為潮音寺?古有“救苦救難的南海觀世音菩薩”之說。試想:當時肯定有許多人聽到潮聲。聽到潮聲后,同樣是救苦救難的“樂善堂”,借南海觀世音之名,成潮音寺之實。
鎮(zhèn)江寺是王爺坎上一座千年故剎,清初被稱為“鎮(zhèn)江王爺廟”。王爺坎的修建,抵御住了洪水對古鎮(zhèn)的侵害。
古龍寺坐落于黃龍溪鎮(zhèn)正街南端,由古戲臺入。古戲臺保存完好如初,沒有經(jīng)過專門的休整,還保持著原生態(tài)的一些東西。寺內(nèi)有兩株巨大的古榕樹,枝繁葉茂。古木深深,歷史悠悠。兩棵古榕樹樹上樹下分別有一座小廟,形成了“樹上有廟、廟中有樹苗”的獨特自然景觀。古龍寺是佛教寺廟,屬大乘教的禪宗和凈土宗。其“慈悲為懷行善事”的教義,已成為佛教文化中影響廣泛的思想和精神,為老百姓所普遍信奉。大殿供奉有黃龍祖師,據(jù)傳說是黃龍祖師度眾生后,看到黃龍溪古鎮(zhèn)獨特而興盛,親手栽種古榕樹于其中,隨后飄然而去。后來又有“黃角大仙”,是樹的名字當可確定。墻根處還有一塊石碑,上面依稀可見“黃角大仙之靈位”字樣。神仙、寺廟、古榕樹,三者的有機結(jié)合,讓古龍寺在神話中走出,回到民間。
看過黃龍溪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