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歷史故事
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康熙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康熙歷史故事篇1
你聽說過對聯村嗎?聽說那里的男女老少都會對對子耶!真的假的?咱們的康熙都不信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所以他決定微服私訪一番……
康熙皇帝聽說有個“對聯村”,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會對對子,于是決定微服私訪一探究竟。
對聯村在通州東南,四面環水,需擺渡才能到達。擺渡的是位中年婦女,登舟站穩,康熙問:“這位大嫂,請問你是哪里人氏?”
“回稟客官,村婦祖居對聯村。”船婦一邊搖櫓一邊回答。
遠處,木塔的倒影映在水里,康熙說:“既然是對聯村,想必善對,剛好我這里有一聯,愿對否?”
船婦說:“客官請。”
康熙說:“一塔巍峨,七層四面八方。”
船婦伸手搖了搖,復又笑了笑,一聲不響地搖她的櫓。
康熙不解:“嗯,不能對?”
船婦又搖了搖手:“嗯?客官,村婦已經對出來了呀!”
“可不是,‘只手輕搖,五指三長兩短’,這不就對了嘛。”康熙猛省之余,心里一沉,暗暗提醒自己:對聯村十分了得,上岸后須多聽多看多問多留心,免得丟面子。
上了岸,村口有幾個十三四歲的小孩在路口結伴玩耍,康熙上前問:“你們這是干什么呀?”
其中一位大一點的孩子回答說:“我們是‘站街頭數一數二,出門去蓋地遮天’,橫批為:‘先斬后奏’。”
康熙大感驚駭:“哇,出口就是對聯呀!了不起!你叫什么名字?”
“田地長!”
“誰教的?”
“爹爹、媽媽、爺爺、奶奶。”
“爹媽干什么的?”
“父在外,肩挑日月;母在家,扭轉乾坤。”
“什么意思?”
“爹爹賣豆腐,媽媽磨豆腐。”
“爺爺奶奶是干什么的呢?”
“玉甑(zènɡ)蒸開
天地眼,金錘敲動帝王心。”
“好!”康熙差點叫起來,“那又是什么意思呢?”
田地長笑笑,說:“嘿!爺爺乃釀酒師傅,奶奶是彈棉花高手。”
康熙又說:“‘站街頭數一數二,出門去蓋地遮天’,還要‘先斬后奏’,又是所指何事?”
“我大叔是販糧食的,在街面上用升、斗給人家量苞米、赤豆的時候,總是‘一——二’地喊著,這會兒我正‘一——二’地學著腔調呢,這叫‘站街頭數一數二’,我二叔是個搭茅草棚蓋屋頂的工匠,常給人家搭棚蓋屋,我二弟常去當幫工,這會兒學著在搭棚蓋頂兒,當然就是‘蓋地遮天’嘍!這個‘先斬后奏’嘛,喏,今天我家殺雞待客湊滿六道菜,我小弟這就去買佐料,自然是‘先斬后奏(湊)’嘍!”
“哈,對聯村果然名不虛傳啊!”康熙笑出聲來,“村里像你這樣的孩子多嗎?”
田地長脫口說:“天生一人又一人,三四五六七八人;加減乘除加乘加,不多不少一百人。”
這是數學順口溜,方法上采用“加、減、乘、除”中的“加”和“乘”,次序上先加后乘再加,一加一等于二,三乘四等于十二,五乘六等于三十,七乘八等于五十六,然后將這加好了乘好了的幾個數字再加起來,二加十二加三十加五十六,正好等于“一百人”。真可謂是寓巧于拙,大拙大巧!
康熙大喜,說:“這么著吧,大年三十晚上仍在此地,到時我再出對子,如果你能對出來,我就資助你們入學念書,只要用功,推薦去京城考狀元,如何?”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就這么定了。”田地長高興得跳起來。
到了年三十晚上,康熙命人提著燈籠,依約在老地方會面,出聯說:“除夕月無光,點數盞燈,為乾坤增色。”
村口大樹杈里懸著一面鼓,那年又是年內立的春,田地長舉起棒槌擂起鼓,就此接對說:“新春雷未動,擊一聲鼓,替天地揚威。”
康熙龍顏大悅,他沒有食言,果真讓田地長等孩子進了縣學,若干年后,殿試時還真的點了田地長為狀元,而且沾對聯村的光,通州城此后還出了不少進士、舉人。
康熙歷史故事篇2
康熙年間的一天,大臣們來上早朝。早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坤寧宮去吃神肉。肉端上來不久。光祿寺卿桂貞叩頭道:“萬歲,臣生了疥瘡,身上奇癢難耐,怕是不能久坐。”康熙也患過疥瘡,就宣來給自己治病的太醫佟世維為桂貞診治。沒想到,快要吃完神肉時,桂貞用手抓住喉嚨,慘叫著撲向身旁的大臣富杰,一邊咬他一邊罵道:“你竟敢毒害我!”大臣們慌忙拉開兩人,桂貞翻滾幾下,就僵直不動了。康熙急命九門提督董襄過去查看,董襄查看完尸體說:“萬歲,桂貞是被毒殺的。什么毒,一時還查不出來。”這時,董襄發現從桂貞身上掉下來的一只翡翠鼻煙壺。
富杰立即跪倒在康熙面前,說:“萬歲,臣跟桂大人早已和好。那個翡翠鼻煙壺,就是我送給他的壽禮。”桂貞與富杰有什么恩怨呢?原來,富杰原本是飽讀詩書的大才子,被桂貞南下征戰時擄掠為奴。他偶然被一位親王賞識,提拔做了官。桂貞的父親去世時,富杰以家奴的身份敲鼓迎賓。康熙知道后,大為不滿,認為桂貞羞辱了朝廷大臣,申斥了他不算,還親自撥款,解除了富杰的奴籍。桂貞一直對此耿耿于懷。
董襄細細查驗,隨后從桂貞身上拿起一塊如手帕般大小的東西。康熙問:“這是什么?”董襄說:“這是加厚高麗紙,上面浸透了作料。這神肉是白水煮豬肉,大臣們哪里吃得下?于是,他們就想出了一個法子,拿秘制的加厚高麗紙,用各種作料蒸煮浸透了帶到朝房,吃神肉時再拿出高麗紙,反復擦抹刀子,這樣,刀子上就沾染了作料的味道。”董襄發現桂貞的那張紙呈現出深深的姜黃色,味道也有一點兒辛辣。可經過檢驗,高麗紙上面沒有毒。董襄捏了捏那個鼻炯壺,還打開壺�母親有崍誦幔?梢裁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