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說中的馬故事
自古以來,馬,一直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歷史傳說中的馬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傳說中的馬故事篇1
一天,在柳中,班勇帶兵操練,一個牽馬人一直在一旁觀看。班勇沒在意那個人,卻關注起那匹馬來。那匹馬血紅色,高大驃壯,兩眼有神。班勇一眼認定這匹馬不是一匹凡馬,于是前去盤問。原來此人是大宛國人,是由樓蘭直接北行來柳中獻馬的。不過,他想換得一些漢人的陶器。班勇大喜,即刻答應。他知道,這就是張騫當年出使西域,獻給皇帝的汗血寶馬。汗血馬是大宛國良馬,極其珍貴,也稱天馬,因汗流如血而得名。班勇從小愛馬,熟知馬的習性,大宛國人告訴他,汗血馬性子烈,耐力好,很聰明,極通人性。班勇常年帶兵打仗,深知一匹好馬勝過幾個士兵。他挽留了那個大宛國人,堅決要讓他把這匹汗血馬調教成他的坐騎。
經過幾天的調教訓練,汗血馬認識了班勇,班勇成了它的新主人。但是,這匹汗血馬有個怪癖,它很少吃軍營里的草料。大宛國人說,汗血馬喜食鹽澤草地的草。柳中南面就有廣袤的鹽澤草地,從此,這匹汗血馬有了第二個家。班勇很有戰略眼光,他想,僅有這一匹汗血馬是不夠的,要繁殖更多的汗血馬,供應漢朝軍隊??砂嘤聸]想到,這匹汗血馬就是不與軍營里的馬和當地的馬交配。汗血馬太純太高貴了,要不怎么叫它天馬呢。班勇又想了辦法,他知道西域胡人深愛漢人陶器,于是,他請來關內陶工匠,就地取材,在柳中北面的塞爾克甫溝口,建爐制陶。陶器燒制成了,班勇開始用大量的陶罐,在西域各國換取汗血馬。從此柳中又成為了漢朝汗血馬的供應基地。汗血馬不但供應給了關內漢朝軍隊,也武裝了他的西域將士。
一次,班勇騎著這匹汗血寶馬,統領西域各國軍隊,長途奔襲焉耆、疏勒等地,大獲全勝,掠敵數千。班勇班師下令原路返回。路上,柳中軍情急報,班勇緊急下令,改由樓蘭北行,直向柳中。其實,班勇從來沒有走過這條道,他撫摸了一下他的那匹汗血寶馬,輕聲地說了幾句話,汗血馬好像聽懂了主人的話,調過頭,不用加鞭,直向樓蘭的北面奔去。經過十天十夜的行軍,班勇大軍勝利抵達柳中。
老馬識途,可惜這匹汗血寶馬,因千里疾馳,勞累過度,死于柳中。班勇厚葬了他的這匹汗血寶馬,把柳中向南直達樓蘭開辟的道路命名為“新馬道”。
歷史傳說中的馬故事篇2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歷史傳說中的馬故事篇3
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杰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莊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莊南大槐樹下,二賢莊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
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于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托交叔寶,并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
后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莊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鞍,并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隨后二人在推翻隨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起后,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盡管單、秦二人后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墩f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后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看過歷史傳說中的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