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歷史故事介紹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屈原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屈原歷史故事1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改革,楚國的內外政策也發生了變化。
楚國的大夫屈原屢次三番勸楚懷王聯合齊國共同抗秦,可是楚懷王專聽接受秦國張儀賄(huì)賂(lù)過的靳尚和公子蘭這一伙人的話,受秦王的騙,到秦國去,被扣押在咸陽,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國。太子橫立為國君,就是楚頃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蘭這批一味向秦國遷就讓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擔心楚國要亡在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悶。他不斷地勸楚頃襄王遠離小人,收羅人才,鼓勵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爭氣,替先王報仇。靳尚、公子蘭就怕楚頃襄王反抗秦國,自己不能過好日子。他們把屈原看作眼中釘,非拔去不可。他們勾搭起來在楚頃襄王跟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帶)去。
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國強兵的打算,反倒給排擠出去,他簡直要氣瘋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著一肚子憂憤沒處去說。他在洞庭湖邊、汨(mì)羅江(在今湖南東北部)上,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頭散發,骨瘦如柴。
有個漁父勸他:“你何必這樣呢?楚國人哪一個不知道你是忠臣!你為什么不跟世人一樣呢?”
屈原說:“國王他們是糊涂人,只有我清醒啊!我傷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國弄到這個樣兒,我心里像刀割一般。我怎么能夠眼看著國家的危險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國,就是叫我死一萬次我也愿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國家大事我沒法兒管,我的主張沒處去說,我大聲呼喊君王,君王也聽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瘋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著這樣的想法,經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恨秦國搶楚國的土地的人民,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還是經常受凍挨餓,生病沒錢醫,死了沒錢葬,遇到天災人禍,就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種悲慘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歡把他的歌寫下來,這會兒寫得更多了。《離騷》這首有名的長長的詩歌,就是他在這個時期寫成的。
日子過得挺快,十幾年過去了,屈原還沒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憂慮國家的前途,日里夢里,老想回楚國的國都郢都。他想借山川景物來排解他的愛國憂愁,結果反而更加傷心。楚國的政治這么腐敗,秀麗的河山逐漸被秦國搶去,楚國太危險了。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勸楚王,事實上已不太可能。有人對他說:“你何必留在楚國受這份罪呢!”屈原說:“我怎能扔了家鄉、扔了父母之邦啊!鳥飛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貍死了,頭還向著土山啊!救國的道路漫長漫長啊,我不能離開楚國,我要上下尋找救國之路啊!”
壞人掌權,楚國的大難終于臨頭了。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楚國,打下了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傷心得放聲大哭。這時,他已經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國已經沒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楚國被毀,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敵人手里,他要和楚國同存亡,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以身殉國了。
漁民和附近的莊稼人趕緊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子呢?他們劃著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里的米飯撒在水里獻給他。他們為他招魂:“屈大夫,你回來啊!”后來,人們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這一天稱為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成粽子,把小船改為龍船在江面上競賽,用這樣的儀式來紀念屈原。再后來,逐漸就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
楚國的屈原死了,趙國呢?趙主父死后,趙惠文王拜他的弟弟趙勝為相國,封為平原君。平原君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結交天下各種人物,把他們收留到門下供養著。這種收養門客的做法,當時成了風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都像平原君那樣收養著門客。他們每家都有幾千名門客。連秦昭襄王聽說平原君收養門客,都想跟他結交呢。
屈原歷史故事2
在屈原的老家秭歸香爐坪的正對面,有座三星巖,三星巖的半山腰,有眼泉水井。井水清亮清亮,象一面菱花鏡子。井邊有塊古碑,刻著“照面井”三個大字。屈原家鄉的人民愛護這口井,世世代代傳誦著屈原少年時代的一個故事。
相傳屈原從小就養成愛好潔凈的習慣。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姐姐跟前,請她給自己梳頭、洗臉、整容。姐姐總是一面給弟弟梳洗,一面給弟弟講那些保持高尚美德的故事。年長月久,小屈原漸漸懂得了,不僅要講究外形的整潔,還要永遠保持心靈的純正。屈原漸漸長大了,他不再耽誤姐姐的時間了,自己每天早起后就來到香爐坪坎下的響鼓溪畔,對著清清的溪水照面、洗臉、梳頭、整容。
有一天,小屈原在溪邊梳洗完畢,突然想到:要是能有一口井,象姐姐說的那樣,既能照出臉上的污垢,又能照出心上的灰塵,該多好啊!想到這里,他就回家去,扛來一把小鋤頭,爬到三星巖邊挖起井來。屈原年紀小,氣力也小,挖著挖著,呼哧呼哧地喘氣了,挖著挖著,唰唰唰地流汗了。一連挖了兩天,才只挖了銅鑼大的一塊地面,深不到一尺。他的行動被三星巖上的山神爺爺看到了,山神爺爺就變成一個白眉白須的老樵夫,挑著柴走下巖邊,問道:
“小屈原,挖水井嗎?”
“是的,老爺爺,我想挖一口又能解渴、又能澆田、又能照面、又能照心的水井。”
“有志氣呀,孩子!可挖這井,你沒選準位置呵,你聽著:
三星巖,三星巖,對準三星引泉來。
折斷龍骨泉眼開、照面照心滌塵埃。”
說罷,眨眨眼睛,捋捋胡須,挑著柴擔子走了。
小屈原心眼機靈,一下就明白了老爺爺的意思。夜里,他站在香爐坪,對準三星,選好了井位,第二天一早,就在選好的位置上挖起來了。挖著挖著,手打泡了;挖著挖著,臂震酸了。一連挖了兩天,才挖出銅鑼大的一塊地面,深不到一尺。
姐姐原以為弟弟每天爬上三星巖是去采山花玩。這一天她悄悄地跟在屈原后面,爬上三星巖一看,弟弟是在挖井。便連忙上前幫忙。姐弟倆又挖了兩天,井面還不過簸箕大,深不到兩尺。
這情形,又被三星巖上的山神爺爺看到了,他又變成老樵夫下山來了。
“小屈原,鋤頭磨鈍了吧?我借給你一把小鎬!”
小屈原接過一看,嗨!明晃晃,金閃閃,原來是一把金鎬。
老爺爺笑著說道:
“金鎬一點石巖開,碰到龍骨我再來;
心誠感得天地動,定有明鏡鑲山崖!”
說罷,打著哈哈,飄然而去。
屈原姐弟倆高高興興地干起來,小屈原在井里挖土,姐姐在井邊提土;姐姐在井下創石,小屈原在井上拉繩。那金鎬真怪,舉起來,四兩輕;落下地,千鈞重。他倆挖呀挖呀,只挖了七天,那水井就有九尺九寸深,周圍就有三丈三尺長。誰知就在這時,屈原猛力一鎬掘下去,只聽得叮當一聲響,火星直冒;再一敲,石頭蹦蹦直響,紋絲不動。小屈原急了,姐姐也急了。
這時,一曲山歌忽然從三星巖的云霧中飄下來,姐弟倆順著聲音一望,那位童顏鶴發的老樵夫又下山了。
“哈哈,遇上龍骨石了吧?小屈原!這山里伏著一條千年老龍化成了青石,壓住了地脈,把泉眼封死了,讓老爺爺給你砸開吧!”
說罷接過鎬,輕輕一舉,“轟──”,第一鎬下去,老龍骨酥筋麻,塊塊龍骨石都飛出了井口。山神再叫小屈原用鋤頭輕輕一點,泉眼開了,泉水汨汨地直往上翻花,那水又清又涼,又甜又香,真跟瓊漿玉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