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的歷史故事
逐鹿中原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指爭奪天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逐鹿中原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逐鹿中原的歷史故事
楚漢戰爭時期,漢王劉邦封部將韓信為齊王,對他非常寵信。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到韓信的力量已經很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帶領軍隊與劉邦、項羽共爭天下,那時天下三分之勢可以實現。可是,韓信覺得劉邦對他不錯,不忍心背叛漢王。
劉邦打敗項羽后,當上了皇帝。可是,他開始猜忌韓信了。有一次,劉邦帶兵出征后,呂后假傳圣旨,將韓信抓起來,說韓信想篡奪帝位,準備將他殺死。韓信見到劉邦、呂后這樣無情無義,后悔地說道:“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這個下場!”
劉邦打了勝仗回來后,聽別人講述韓信的遺言,就將蒯通抓來,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說自己無罪。
劉邦問他:“你當初唆使韓信反叛我,我今天準備殺了你,這不是很合理嗎?你還有什么話可說?”
蒯通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不迫地說:“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于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對手因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你要愿意殺就殺吧!反正你是勝利者。”
劉邦聽完蒯通的話后,覺得這個人就是膽子大,對自己并不構成威脅,就把他放了。
逐鹿中原的成語解釋
◎成語釋義
為了奪取政權而進行爭斗。鹿:比喻帝位。
◎故事出處
《漢書·蒯伍江息夫傳》:“狗各吠非其主。當彼時,臣獨知齊王韓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
◎出處譯文
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于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
看了“逐鹿中原的歷史故事”還想看:
1.有關逐鹿中原的成語典故
2.逐鹿中原的成語故事
3.歷史傳奇故事大全精選
4.煮豆燃萁的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