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以繼日的歷史故事
時間:
志藝2
歷史故事
夜以繼日,成語,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出自《莊子·至樂》。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夜以繼日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夜以繼日的歷史故事
周武王滅掉商朝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可是,沒過幾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兒子成王即位,年紀只有十三歲。因為成王年紀小,就由叔叔周公輔佐處理朝政。
周公的能力很強,擔任輔政的艱巨任務后,總是忠于職守,兢兢業業,不管處于什么情況,只要公事來了,就立刻辦公,從不敢稍有懈怠。
他曾經率領軍隊,平息了東方夷人的叛亂。他還制定禮法、刑律,分封諸侯,修建并設立東都成周。
由于周公治國過于辛苦,結果在東都建成之后就逝世了。臨死之前,他把眾大臣叫到身邊,要他們好好輔佐成王,治理萬民,提出要把自己葬在成周,以表示雖死不忘王命。
到了戰國時期,孟子對周公為國家嘔心瀝血的精神非常敬佩。孟子說:“周公兼學三代開國君主的品德來治理周朝,發現有不適合當時情況的,就抬起頭來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著想,等想出了好辦法,就坐著等待天亮,馬上去施行。”
夜以繼日的成語解釋
◎成語釋義
原意是白天沒干完的事,晚上接著干下去。現在多用來表示不分白天黑夜,連續干某項工作。以:介詞,用。
◎故事出處
《孟子·離婁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出處譯文
周公兼學三代開國君主的品德來治理周朝,發現有不適合當時情況的,就抬起頭來想,白天想不好晚上接著想,等想出了好辦法,就坐著等待天亮,馬上去施行。
看了“夜以繼日的歷史故事”還想看:
1.夜以繼日的典故是什么
2.夜以繼日的成語故事
3.夜以繼日成語故事
4.珍惜時間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