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元素,通過講述歷史故事,可以讓人們從中汲取道德營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1)
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滅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1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公聽后,便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2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我們交朋友,難道我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部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2)
討伐曹操
東漢末年,全國各地的軍閥經常為了爭奪地盤而發動戰爭。在河北的軍閥袁紹手下,有一位掌管文書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陳琳。當時另一個軍閥曹操的`勢力增長很快,對袁紹的威脅越來越大,于是袁紹就決定討伐曹操。
有一天,袁紹把陳琳找來,讓他寫一篇聲討曹操的戰斗檄文。于是,陳琳就按照袁紹的意思起草了一篇名為《為袁紹檄豫州》的檄文。在這篇文章里,陳琳不但歷數了曹操本人的各種罪狀,連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辱罵了一番。
曹操經常犯頭痛病。這天,正犯病時,曹操看到了手下人送來的這篇檄文。由于文章寫得生動精彩,曹操竟然越看越興奮,連頭也不疼了。雖然曹操對陳琳在文章中痛罵自己和自己的祖輩也非常氣憤,但是他還是非常欣賞陳琳的才華,并為陳琳服務于袁紹感到惋惜。
后來曹操打敗了袁紹,陳琳歸順了曹操。
有一天,曹操問陳琳:當初你寫檄文聲討我,只罵我一個人就行了,為什么連我的祖宗三代也罵呢?陳琳說:那時我在袁紹手下做事,他命令我寫,我就寫了。這就好像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曹操理解陳琳當時的處境,就沒有責罰他,以后也再沒有提起這件事。
后來,人們就用箭在弦上來比喻形勢十分緊迫,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了。有時也與不得不發連用。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3)
戰國時,齊國有個隱士名叫顏躅,他頗有才能,不愿從政,甘愿過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時間長了,人們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齊宣王為了搜羅人才,派人把顏躅請了來,要委以官職。顏躅不便違命,只得進宮朝見宣王。
這天,齊宣王高坐在朝廷上,他以為自己是一國之君,顏躅是個無官無職的文人,便以輕蔑的口氣說: "躅,過來!"顏躅是個很有骨氣的人,見宣王這樣對待自己,心里很生氣,便立在那里不動,用同樣的口吻說道: "王,過來!" 齊宣王聽了,又改作笑臉,客氣地說: "顏先生果然名不虛傳。請您幫助我,作我的老師,我要向您請教。您要是能到我這兒來,咱倆一同生活,一同游玩,保證每餐都有牛羊肉和豬肉吃,出門也有車坐,您的夫人,兒女也都能身著衣錦,盡情地享受榮華富貴。"
顏躅聽了這番話,感到齊宣王是在利誘自己,便嚴肅地回答說: "謝謝。我不要什么榮華富貴,我愿'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娛'!" "晚食以當肉"是說,我雖然窮得吃不起肉,但我推遲吃飯時間,等餓極了再進食,就和吃肉的滋味一樣了, "安步以當車"是說,我雖然窮得沒有車子坐,但我步行時把腳步放慢些.放平穩些,就和坐車差不多舒服了; "無罪以當貴"是說,我雖然是個平民百姓,但我只要清白正直,不做壞事,就是一個很高貴的人了; "清靜貞正以自娛"是說,我一身清白,自由自在地過著隱居生活,自己就感到無限歡樂了。
顏躅的這番話,說得齊宣王目瞪口呆,無言以對。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4)
南宋大詩人陸游,生在北宋滅亡之際,從小就受到了強烈的愛國思想的熏陶,立下了報仇雪恥、收復中原失地的宏大志愿。紹興年間,才華橫溢的陸游步入仕途,后又投身軍旅生活。為了報效國家,實現自己的宏大抱負,他一次次地向朝廷提呈抗金復國的建議和謀略。但偏安一隅的南宋統治者,只圖茍且偷生,不存壯烈之想,置國家山河殘破、民族危亡于不顧,根本不理睬陸游的愛國建議,不給他施展抱負的任何機會,相反,由于陸游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招來了投降派集團的忌恨,一直受到投降派集團的壓制。
但是,陸游滿腔的愛國熱忱,從來沒有減退。不論境況多么艱難,他始終不忘雪洗國恥,收復失地,統一祖國。他揮舞手中的如椽大筆,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感情濃烈的愛國詩篇,用以勉勵、激昂士氣。不少佳作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1216年,八十五歲高齡的陸游染病不起。他自知就要謝世而去了,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未能實現,相反國家滅亡的危機卻更為嚴重了,這是將使他抱恨九泉的事情。想到這些,他百感交集,揮筆寫下了一首遺囑詩《示兒》。詩曰: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雖然明知人一死,萬事空,仍是渴望祖國統一的夙愿能在日后成為現實,等到"王師"收復中原之日,兒輩在祭祖時一定要報告這個消息,做父親的就會釋憾于九泉。這一充沛著愛國主義激情詩篇,后人讀來無不蕩氣回腸,深深為之感染。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5)
戰國末年,秦王嬴政不斷地向其他國家進攻,企圖一統天下。燕國實力較弱,不是秦國的'對手,燕國太子丹就找到了刺客荊軻假裝投降秦國,實際上是想趁機刺殺嬴政。
荊軻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的地圖來到秦國。秦王嬴政見到燕國主動前來投降,非常高興,并沒有想到來的使者竟然是來刺殺自己的刺客。
秦王召見了荊軻,荊軻把燕國地圖拿到嬴政面前,打開地圖,當地圖展到最后時,出現一把匕首。嬴政一見匕首,大驚。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著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起匕首就向秦王刺去。
按道理說荊軻是專業的刺客,力氣很大,秦王很難從他手中逃脫,他應該會一擊而中的。
可是這時發生了第一個轉折。
可能是嬴政的求生欲望太強烈了,他掙扎著站起來,竟然扯斷了袖子,從荊軻的手中逃脫了出去,導致荊軻一擊未中。
荊軻一擊未中,只好追逐秦王。
可是這時又出現了第二個轉折。
當時殿上有個醫官,危急之下,他拿著藥包就朝荊軻扔去,剛好擊中荊軻的頭部。與此同時,大臣們突然意識到大王身上佩戴著長劍,就趕緊提醒秦王拔劍反擊。秦王嬴政恍然大悟,趕緊拔出身上的寶劍,朝荊軻砍去。
此時荊軻剛好被藥袋擊中,秦王的寶劍又長,秦王一下子就砍在了荊軻的大腿上。荊軻受傷了,就把匕首朝秦王擲去,卻沒有擊中秦王,他反而又被秦王狠狠地砍了七八下,最后被前來救駕的侍衛殺死。
本來荊軻離秦王咫尺之遙,周邊又沒有侍衛,刺殺秦王本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是由于這一系列的轉折,最后使荊軻刺秦失敗,命喪秦宮。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6)
明英宗朱祁鎮可以說是經歷波折最多的皇帝。他繼位之后,在大宦官王振的慫恿下親自帶領大軍攻打蒙古。可是在土木堡這個地方遭到包圍,王振被殺,明英宗也被俘虜了。
皇帝被蒙古軍擄走了,滿朝上下無不痛心。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在群臣的擁戴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被推上了皇位。
朱祁鈺的人生就這樣發生了轉折,他的心里肯定樂開花了。
朱祁鎮在蒙古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按照北宋徽欽二帝的結局來看,他被蒙古俘虜,最后能活著回來的幾率小之又小。
可是朱祁鎮的運氣就是好,在蒙古人那里熬了幾年之后,又迎來了一個人生的轉機。
著名將領于謙成功抗敵,與蒙古軍議和,蒙古人就把明英宗朱祁鎮又放回來了。
這時的朱祁鎮離開朝廷多年,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任何勢力,只好任由弟弟擺布。朱祁鎮一回來,就被軟禁在了南宮。
但是朱祁鎮被弟弟軟禁不久,又迎來了人生的一大轉折。
這個轉折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朱祁鈺突然重病,臥床不起;二是朝中有個叫石亨的大臣,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讓朱祁鎮復位。
天時、地利、人和就這樣巧合地湊齊了,就在景泰八年正月十六的早朝之前,石亨勾結宦官曹吉祥,從南宮救出朱祁鎮,并將朱祁鎮推到了龍椅上。
大臣們來了之后,看到龍椅上坐著的是朱祁鎮,大驚。但驚訝過后,也都明白了過來,這是英宗復辟了,這些識時務的大臣也只好承認了英宗的皇帝之位,叩拜行禮,三呼萬歲。
朱祁鈺在寢宮得知此事以后,知道自己大勢已去,沒過多久就病死了。
就這樣,一波三折,皇位又回到了朱祁鎮的手中。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7)
南朝宋明帝劉或病重,躺在床上心事重重。他擔心自己一旦去世,太子 劉昱年幼,要大權旁落。
劉或想,太子繼位后,由于太年幼,勢必由皇后王氏臨朝聽政。而王皇 后的哥哥王景文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勢必要進位為宰相。那樣的話,王景文 大權在握,說不定會篡位當皇帝。他越想越怕,最后不得不支撐著病體,下 了一個詔書,賜王景文自盡,并立刻打發人把詔書給王景文送去。
王景文在家中正和一個客人下棋。棋下得正酣時,有人把皇帝的詔書送來了。王景文抽出信函,看了看放在棋盤的桌子下,繼續和客人下棋,直到 一盤棋終了,才把棋子裝好,拿出敕書對客人說:“有詔賜我自盡。”
客人一聽,不禁大驚失色。王景文則取出筆墨,為皇帝寫了回書致謝,然后徐徐喝下毒藥自殺了。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8)
西晉時出現一批讀書人,自視清高,每日里高談闊論,但對世事卻不屑 一顧。人們管這些人叫“清談家”。
黃門侍郎王衍就是一位有名的清談家。晉武帝曾任命他做尚書郎、元城令,他都不理政事,整日里只是聚眾談論些虛無的道理和老莊學說,把政務 搞得亂七八糟。武帝無奈,只得讓他當黃門侍郎這個閑官。
王衍自視清高,鄙視金錢。一遇到某人談論錢財之事,他就嗤之以鼻,以為污了他的耳朵。他還在家里家外聲稱:終生不說“錢”字。 可是事有湊巧,王衍偏偏娶了一位嗜錢如命的老婆。他的妻子郭氏是皇后的表妹,常常依仗勢力為非作歹,聚斂錢財。王衍對她的所作所為很看不 慣,而郭氏對王衍的清高也很瞧不起。
一天夜里,當王衍睡熟時,郭氏叫侍婢拿出很多錢,用錢堆把王衍的.床 水泄不通地圍了起來。
第二天早晨,王衍起床,見四周都是錢,他的妻子郭氏還在旁邊站著看 他的笑話。王衍不碰“錢”,在床上呼喚侍婢:“快,把阿堵物搬走!”始 終沒有說出“錢”字來。后來人們就把“阿堵物”當做“錢”的代名詞。
“為何不吃肉呢?”
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飽食終日,非常蠢笨的皇帝。他對國家大事知之。
甚少,甚至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狀況都一無所知。 有一天早朝,晉惠帝詢問大臣們可有大事來奏,如沒有就要退朝了。 有個大臣出班奏道:“啟奏陛下,目前江南大旱,老百姓沒有糧食吃,已經餓死很多人,請求陛下下詔賑濟。” 晉惠帝聽了十分納悶,問:“沒有糧食,為何不吃肉呢?” 群臣聽了,大吃一驚,你看我,我看你,都搖搖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9)
隋朝的軍隊在大將韓擒虎的率領下攻入南朝陳的京城建康(今南京市)。 在搜索皇宮的時候,怎么也找不到陳朝的皇帝陳叔寶了。在所有的.宮殿、花 園都查找遍了的情況下,有個士兵在后宮的景陽井上,看到有條繩子通入井 下。于是這個士兵馬上通知同伙。這伙士兵朝井喊了半天也沒有人吱聲,于 是就有人揀起碎石向井下投去,一不會兒就聽到井下有哭聲了。軍士們覺得 有門兒,便一齊往上拉繩子。果然從井里拉出了一男二女。那男的正是陳后 主陳叔寶,他的脖子上還系著陳朝皇帝的大印;那兩個女的,就是陳后主的 兩個妃子--張麗華和孔貴嬪。 原來,在隋軍入城時,陳宮亂作一團。陳后主無路可走,便想出跳井法。但是他見井就怕死了,于是就想出了用繩子拴在腰間的辦法,連同他兩 個心愛的妃子,一齊下井了。
韓擒虎接到士兵通報的消息,急忙趕到井邊,一看果然抓住了陳后主,心里非常高興,就把他們押起來,最后送到隋都長安,當了隋朝的俘虜。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篇10)
漢朝初年,大臣魏無知向劉邦舉薦了降臣陳平。因為深信魏無知,劉邦立刻封陳平為護軍中尉。然而沒過多久,就有人偷偷對劉邦說:“陳平只有花拳繡腿,沒有真才實學。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品行低劣的小人。他投魏不被魏所容,又投楚不合己意,無奈之下才投奔了您。他現在剛剛做了官,就收受別人的賄賂。重用這樣的小人,后患無窮!”
劉邦聽后非常生氣,便來責問魏無知。魏無知回答道:“我舉薦的是陳平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品行,這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品德再好卻沒有才能的人,能幫您打天下嗎?如今正值用人之際,若非要等到既有才能,品德又無可挑剔的人,那么等到選到人才的時候,已經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請皇上對臣所言多加深思,看看是否有道理。”
劉邦是個善于用人的皇帝,他又召來陳平。聽罷劉邦的質疑,陳平自信地回答:“我離開魏王,是因為他一意孤行;我離開楚王,是因為他疑心太重、任人唯親;我投奔皇上,是因為聽說您是一位任人唯賢的明君,我在您這里可以施展才華。我的確收受了下屬的賄賂,但您可以派人去我家里查,我對收受的`賄金一兩未動,全部用軍印貼著封條,封條上寫著‘特殊軍餉’幾個字。我是想用這筆錢作為打仗時的賞金,因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劉邦聽后大喜,他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聽信一面之詞,錯失良臣。他升了陳平的官,還任命他專門監督諸將。從此,陳平一心一意輔佐劉邦,幫他奪取天下,自己也官至宰相,成為西漢的著名謀臣。
遴選人才,不能苛責挑剔,而當用其所長。如果君主具有寬闊的胸襟和睿智的眼光,他的時代必定滿目俊才;相反,那些哀嘆自己身邊沒有賢才的人,多半是因為他沒有發現人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