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歷史故事的成語5個
經過時間的打磨,千萬人的口口叮傳,每一句成語又是那么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出于歷史故事的成語5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出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威武不屈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有強有弱,強國想爭霸天下,弱國則想自保,于是,說客應運而生。他們到各國游說,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
在眾多說客中,公孫衍、張儀稱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因為他們代表著強國,所以弱小國家的國君看到他們兩人都非常害怕,唯恐他們發動戰爭攻打自己的國家。
有一個說客問孟子:“公孫衍和張儀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說:“他們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作為一個大丈夫,應該懂得禮儀法度,把仁義看得至高無上。得志的時候不脫離百姓;失意的時候也不屈從世俗,學習阿諛奉承之術。不能因為富貴而迷惑,也不能因為貧賤而失志,更不能因為受到暴力的威嚇而喪失了氣節。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成語釋義
不為權勢、武力的脅迫而屈服。
◎故事出處
《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出處譯文
不因富貴而迷惑,也不因貧賤而失志,更不能因受到暴力的威嚇而喪失了氣節,這樣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出于歷史故事的成語·百折不撓
東漢靈帝時期,有一位叫喬玄的大臣,性情非常剛毅,疾惡如仇。
喬玄在京城任職的時候,有一天,三個強盜在他府門外轉悠,看見喬玄十歲的小兒子正在門口玩耍,就劫持了孩子作為人質,想狠狠地敲詐喬玄一筆。校尉陽球得知消息后,與河南府尹、洛陽縣令統率軍隊,將喬府圍了個水泄不通,但是不敢進攻,害怕強盜狗急跳墻殺害了孩子。
喬玄趕到自己的府第,大聲喝道:“強盜如此猖狂,難道我會為了孩子而縱容他們的罪行嗎?”喬玄還催促陽球立刻進攻。結果強盜全部被抓獲,他的小兒子也因此遇害。
喬玄擔任尚書令時,發現同僚蓋升有經濟問題。蓋升官至太中大夫,他和靈帝私交甚好,就仗著這層關系,毫無顧忌地收受賄賂,搜刮民財。
喬玄非常氣憤,就給漢靈帝上奏章,要求將蓋升罷官,將他的家產抄沒。可是,漢靈帝庇護蓋升,不但不對蓋升進行處罰,反而升了他的官。喬玄便以生病為由,辭職還鄉。
人們非常佩服喬玄這種剛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蔡邕為他寫下了《太尉喬玄碑》,對他“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成語釋義
多用來形容意志堅強,無論遭遇多少次挫折都不動搖,不屈服。撓:彎曲,比喻屈服。
◎故事出處
漢代蔡邕的《蔡中郎集·太尉喬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出處譯文
他的性格嚴正,痛恨奢華,崇尚儉樸,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決不轉變自己意志的風范。
出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枕戈待旦
晉朝時期,出了一位名叫劉琨的英雄。他喜歡與一些有志氣的年輕人結交,討論天下大事,要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博得個青史留名。
一天,他得知朋友祖逖已經當上了朝廷的官員,心里著急起來,就給親屬寫信說:
“我每天都是枕著兵器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為朝廷出力,殺退賊兵。可惜祖逖比`我先一步去建功立業了!”
劉琨到了二十六歲的時候,也被朝廷委任為官員,為司隸從事,一直做到著作郎、太學博士、尚書郎。
在劉琨擔任并州刺史的時候,晉陽鬧起了災荒,很多老百姓因為找不到吃的,活活餓死了。災民沒有辦法,只得攜兒帶女逃往南方,剩下的人家不到兩萬戶。賊寇也趁機作亂,百姓們嚇得不敢出門。
劉琨得知消息后并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招募了一千余人,帶領他們去晉陽平亂。平亂之后,劉琨派人將尸骨好好埋葬,重新修造衙門、廟宇,讓百姓耕種土地,派軍隊對他們進行保護。不久,災區的情況有了很大改善,人口也增多了,又能聽到雞鳴狗叫之聲了。
不料,胡人想到晉陽劫掠財富,派兵將晉陽城團團圍住。城內只有很少的一點兒軍隊,沒有力量殺退賊兵。大家非常焦急,劉琨表現得非常鎮靜。到了夜間,他趁著月光,在城樓上吹起簫來。劉琨的簫聲悲切凄涼,如泣如訴,城外的胡兵聽了,一個個凄然長嘆。
到了半夜,劉琨又吹起了胡笳,那樂聲使胡人暗生思鄉之念。其實,胡兵來打仗實在是身不由己,他們之中,哪一個不想念親人呢?他們想著家鄉,全都流下了眼淚。天快亮的時候,劉琨又吹起了簫,胡人再也受不了了,紛紛騎上戰馬,回家鄉了。
◎成語釋義
頭枕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殺敵報國的心情非常迫切,一刻也不懈怠。
◎故事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
◎出處譯文
我每天都是枕著兵器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為朝廷出力,殺退賊兵。
出于歷史故事的成語·罄竹難書
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導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農民起義。
李淵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為大,積極地向隋軍進攻。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既擔心突厥壞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們的悍馬,于是,聽從他人建議,與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最終,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于唐,金玉繒帛歸于突厥。”
李淵為爭取人心,還大開糧倉,救濟災民,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檢閱練習,所以率領他們打起仗來很是辛苦。
此時,瓦崗農民義軍首領之一的李密,在現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書寫不完隋煬帝的罪狀;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煬帝的罪惡。以后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國引起了轟動,人們爭相傳閱,李密的聲勢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不過,李密認為洛陽城還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時。
李淵這邊呢,倒是很想拉攏聲勢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書。但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擔任盟主。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去河南,笑著說:“李密這個人如此驕傲自大,我正準備進兵關中,如果一口回絕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個敵人,不如拍拍他的馬屁,使他更為驕傲,然后再慢慢觀看鷸蚌相爭,我來坐收漁翁之利。”
于是,李淵命令溫大雅回了一封書信給李密,信上說:“天生萬民,必有司牧,當今能為司牧,作為天子者,除了你還有什么人?老夫已經五十歲的人了,沒有那個野心,我愿意跟隨你。”李密見到信,看得眉開眼笑。從此,對李淵深信不疑。
——《舊唐書·李密傳》
【求解驛站】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罄,盡;竹,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書,寫。
【活學活用】納粹分子希特勒的罪惡,~。
【妙語點撥】對驕傲自大的李密,李淵投其所好,對其大說恭維之詞,一方面說得李密是心花怒放,并解開防備之心;另一方面,又巧妙地掩蓋住了自己的勃勃野心。真是一石二鳥!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想贏得好人緣,也要善于稱贊、恭維他人。特別提醒一點,說恭維話時,最忌敷衍了事、不著邊際,一定要充滿真誠,發自肺腑。這樣聽者才會越聽越舒服。
【近義】罪大惡極、擢發難數
出于歷史故事的成語·覆巢無完卵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年山東人,孔子第二十代孫,世代為官,自幼聰慧明理,《三字經》上說“融四歲,能讓梨”傳為佳話。漢獻帝時,孔融曾做過北海相。
據說,當年曹操發動五十萬大軍,南征劉備和孫權時,孔融曾表示反對,勸說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孔融在背后發過幾句牢騷。御史大夫郄慮平時和孔融不睦,知道了這事,報告給曹操,并且添油加醋,惡意挑撥,說孔融一向瞧不起曹操等等。曹操一聽大怒,當即下令把孔融全家大小全部逮捕處死。
孔融被捕的時候,全家人都十分驚恐,不知所措。只有孔融的兩個孩子(一個九歲,一個八歲)還坐在那里沒事樣地嬉戲,一點害怕的樣子都沒有。家人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大禍臨頭,還不知道,便趕緊慫恿他們逃走,但是他們卻無動于衷。
前來逮捕他的差使到了后,孔融說:“希望懲罰只限于我自己,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不料,兒子從容地上前,竟不慌不忙地說:“父親大人,您就不要再求情了。您難道看見過打翻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嗎?”一語既出,眾皆愕然。
最后他們從容地跟著父親,一同被抓走赴難去了。
對上述故事,史書的記載是:“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成語“覆巢無完卵”即出于此。
——《世說新語·言語》
【求解驛站】翻倒的鳥窩里不會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幸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幸存。
【活學活用】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每個國家都希望能置身于風暴之外,但~。
【妙語點撥】孔融之子聲稱:天底下沒有鳥窩被搗毀了不摔破蛋的事!乍一聽聞,貌似很有道理,然而,卻經不起推敲。整體毀滅,個體就真的也不能幸存嗎?這要看當事人身處的時代環境而定。古代的罪罰制度與現在的不一樣,不能相提并論。更何況,有些時候,當整體毀滅之時,正是個體發揮能力之際。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孔融之子不懂積極地抗爭命運,只是等著束手就擒,是不可取的。然而,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卻又只能無奈地做出這種選擇。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出于歷史故事的成語5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