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
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萬里長城
檀道濟是南朝高平人。宋武帝北伐時,道濟當先鋒,仗打得很艱苦,占領洛陽時,抓了四千名俘虜。眾將想殺了他們示威,道濟說:“我們是來吊民伐罪的,怎么能濫殺無辜呢?”全都放了,為南宋軍贏得了民心。
宋文帝七年,南宋軍在滑臺受挫。文帝派道濟去救援,在壽張大破北魏軍,20多天打了30多場仗,終于進抵歷城(山東濟南)。這時滑臺已經失守,而且道濟部隊的糧食沒了,有人報告了北魏軍,大家都很害怕。道濟卻不慌不忙,命令士兵夜里在大帳中用斗量沙子,在沙子上灑上僅有的糧食,這樣量了一夜,第二天命令眾將士身穿重甲南撤,自己穿著布衣,坐在馬車上,談笑自若跟在最后,南宋軍安全返回。自此北魏軍很怕他,士兵們用他的像來避邪。后來文帝聽信讒言把道濟殺了。死時,道濟瞪圓著眼,把頭巾摔在地上,說:“你們不是在毀自己的萬里長城嗎?”道濟死后十四年,北魏軍打到江北的瓜步。在一江之隔的石頭城上,宋文帝感慨地說:“如果檀道濟還活著,不會讓他們這樣的。”
“萬里長城”原指長城,喻指國家的依靠。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掩耳盜鈴
春秋時期,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這口大鐘是用上等青銅鑄造而成的,造型和圖案都非常的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挪動分毫。他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于是,小偷找來一把非常大的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只聽“咣”的一聲巨響,小偷被嚇了一跳,慌了神兒,心想這下麻煩可大了!鐘發出這么大聲音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嘛!”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后來,人們根據這一故事引申出“掩耳盜鈴”的成語。
——《呂氏春秋·自知》
【求解驛站】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掩,遮蓋;盜,偷。
【活學活用】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樣的話只會是~。
【妙語點撥】故事中的偷鐘人一開始就“明明知道”盜鐘的后果,但是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他想出了一個自己認為很好的辦法。可事實證明,他只是“自作聰明”,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的。試問,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自己聽不見鐘聲,就等于別人也聽不見鐘聲嗎?當然不是!要想別人聽不見鐘聲,那就得捂住別人的耳朵才行!
【近義】自欺欺人
【反義】實事求是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梁上君子
東漢時期,有一個名叫陳寔(shí)的人。每次別人遇到什么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為大家都知道陳寔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聽他的話!
有一年,陳寔的家鄉鬧饑荒,迫于生計,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謀生了,也有的人因為無以為生,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一天晚上,有個小偷溜進陳寔的家,準備等陳寔熟睡后再進行偷竊,其實呢,陳寔早就發現他躲在屋梁上面了呢!不過,陳寔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里喝茶。過了一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著大家說:“你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后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努力向上的好習慣,長大以后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當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并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才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你們現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梁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聽到這番話,嚇得趕快從屋梁上爬下來,跪在陳寔的前面:“陳大爺,我知道我錯了,請您原諒我!我也是被逼無奈啊!”
這時,陳寔沒有責罵小偷,反倒很慈祥地對小偷說:“我看你不像壞人,可能是被生活困苦所逼,我現在給你一些銀兩,你不要再去偷東西了,好好努力,做錯事情只要能改過,你還是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小偷十分感激陳寔的義舉,痛哭流涕對陳寔說:“謝謝陳大爺!我一定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后來,這個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努力做事,成為一個大家都稱贊的人。
后來,大家依據陳寔所言,引申出“梁上君子”的成語。
——《后漢書·陳寔傳》
【求解驛站】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竊賊,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脫離實際的人。梁,房梁。
【活學活用】他是一個很有骨氣的錚錚鐵漢,寧肯餓死,也不做~。
【妙語點撥】據史料記載,陳寔一生不曾擔任很高的官職,但卻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的盛譽,在百姓中威望崇高。究其原因,在于他為人隨和、公正、寬宏大量、品格高尚,且不拘小節。故事中的“梁上君子”是幸運的,他遇見了一位善良、明理的正人君子,從而演繹出了一樁千古美談。陳寔本人也絕對不會想到,他的這一仁德之舉,竟被人傳頌至今。
【故事盒】毛澤東很欣賞陳寔。1965年他把《后漢書·陳寔傳》推薦給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真、陳毅閱讀。毛澤東很贊同陳寔對待因饑餓到他家偷東西的人的分析: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之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