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故事成語4個
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講述一些道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古代歷史故事成語4,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古代歷史故事成語·膾炙人口春秋時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門徒中,有魯國南武城曾氏父子兩人。其父名點,字皙;其子名參,字子輿。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門徒中的佼佼者,而父親曾皙更是當時讀書人中淡泊名利、向往優游生活的代表人物,他的這種志向曾經深得孔子的稱贊。曾皙在飲食上有一種非常執著的嗜好,他尤其喜歡吃果實小而圓、色澤紫黑的羊棗。
曾皙的這一嗜好給兒子曾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曾皙過世之后,曾參因懷念父親而悲痛萬分,父子親情終身縈懷,甚至曾皙生前愛吃的羊棗,曾參也不忍心吃一口。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弟子爭相傳頌,稱贊曾參為孝子典范。
斗轉星移,到了戰國時期,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非常不理解,于是就去向自己的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來到孟子的府第,十分恭敬地向自己的老師行禮,然后說道:“老師,我今日來拜訪您是因為有一件事情我始終不能想明白其中的緣由,特來向您請教。”
孟子和顏悅色地對公孫丑說:“你有疑惑就講出來吧。”
公孫丑說道:“老師,您覺得烤肉和羊棗,哪一樣更好吃呢?”
“當然是烤肉好吃,沒有哪個人不愛吃烤肉的!”
公孫丑又問:“既然烤肉好吃,那么曾參和他的父親也都是愛吃烤肉的人了,那為什么曾參不戒吃烤肉,只戒吃羊棗呢?這能說明他是有孝心的人嗎?”
孟子沉思了一下,耐心地解釋道:“精致的美味烤肉是大家都愛吃的一種食物,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烤肉那樣好吃,但卻是曾皙尤其愛吃的食物。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這是生怕引起痛思故父的難捺之情啊!就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人的姓氏會有相同的,但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
公孫丑聽完孟子的這一席話,茅塞頓開,終于明白了曾參追思故父的一片孝心。
后來人們從孟子所說的“膾炙,所同也”里引申出成語“膾炙人口”。
——《孟子·盡心下》
【求解驛站】原來指人人愛吃的美食,現比喻好的事物廣為稱贊和傳頌,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也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的稱贊和傳頌。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
【活學活用】《紅樓夢》是一部~的長篇小說,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妙語點撥】曾皙愛吃羊棗成癖,他歸西后,其子曾參戒吃羊棗,以免睹物思人,招來感傷,足見其父子情深。本文借曾子之事揭明學問繼承的關系以及知識普及的問題。繼承古之制,就要選擇大家都能接受的東西,而不能選擇只有個別人喜歡的東西,這就叫盡心知命。也只有這樣盡心知命,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才能普及更多的知識。
【近義】喜聞樂見、交口稱譽
【反義】平淡無味、嗤之以鼻
古代歷史故事成語·談笑自若三國時期,東吳有一員叫甘寧的大將,作戰英勇而且很有智謀。因有戰功,被任命為西陵太守、折沖。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后,被迫向江陵撤退。孫權和劉備的聯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內)。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以逸待勞,奮勇擊退了吳軍的先頭部隊。吳軍大都督周瑜大怒,準備與曹仁一決高下。甘寧根據當時的形勢,上前勸阻,認為南郡與夷陵互為犄角,應該先襲取夷陵,然后再進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他領兵攻取夷陵。
甘寧領兵直逼夷陵城下,與魏軍守將曹洪激戰。曹洪敗走,甘寧命令部下迅速奪取夷陵,這樣就對南郡造成很大威脅。但是當時甘寧的兵力很少,只有幾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過千人。當天黃昏,駐守南郡的魏將曹仁為了奪回夷陵,派曹純和牛金引兵與曹洪匯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團團圍住。曹軍架設云梯攻城,被甘寧守軍擊退。
第二天,曹軍堆土構筑高樓,然后在高樓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發,射死射傷不少吳兵。這時,城中吳軍將士都有些緊張和害怕,只有甘寧一個人同平常一樣,談話笑容非常自然,一點也不緊張恐懼。他命人收集曹軍射來的數萬枝箭,選派優秀射手,與魏軍對射。由于甘寧率軍沉著頑強的固守,曹軍無法攻破城池。
后來,甘寧派人突圍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發兵前來解圍,最終贏得了勝利。
——《三國志·吳書·甘寧傳》
【求解驛站】比喻無論周圍環境、氣氛如何變化都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毫不在意和懼怕。自若,自由自在的樣子。
【活學活用】在緊急關頭,眾人看到指揮員仍然面不改色,~,也都心情平靜下來。
【妙語點撥】甘寧是東吳武藝最高的大將之一,智勇雙全、膽識過人。初做錦帆賊,后投奔黃祖,未受到重用,便轉投孫權門下,并幫孫權擊敗黃祖軍隊。在對戰曹軍的幾場戰役中,甘寧沖鋒在先,奮勇殺敵,百騎截營驚動曹操大軍。在兵力懸殊、危急關頭,仍然能談笑自若,指揮若定,無怪乎孫權評價他:“雖然粗豪,有不如人意時,但其較略大丈夫也。”
【近義】談笑風生
【反義】張皇失措
古代歷史故事成語·豺狼當道東漢末年,外戚諸梁姻族滿朝,大梁冀專權。順帝派遣周舉、張綱等八名大臣分道巡按各州郡,糾察收審貪官污吏。
在這八個人當中,張綱年紀最輕,官職也最小,但他為人正直,敢于說話,對朝廷內部政治腐敗、皇帝昏暗無能的現狀極為不滿。他認為,要整頓好官吏,首先應嚴厲懲辦朝廷中貪贓枉法的大官。如果能這樣做,地方上的小官吏就不敢為非作歹,否則,絕不會解決多大問題。為此,他對這次考察不感興趣,沒有馬上成行。經再三催促,才勉強離京。
張綱的車輛還未駛出京城洛陽的范圍,在都亭他就下令停車,命手下人把乘坐的車子拆毀,把車輪埋在地下,不再往前走。手下人疑惑不解,于是問他這是為什么。張綱憤慨地說:“豺狼當路,安問狐貍!”表面的意思是說,豺狼橫在路中間,何必再去查問狐貍!張綱的意思很清楚:那些橫行不法的大官在朝廷上掌握大權,又何必去查問那些違法亂紀的小官呢?言下之意是首先應懲辦不法的大官。
張綱回到京城向順帝上書,揭發大梁冀等人結黨營私、坑害百姓、陷害忠良的罪行,請求順帝嚴加懲辦。由于順帝很寵愛梁冀的妹妹梁皇后,所以他雖然知道張綱的請求正直有理,卻沒有照著辦理。
——《后漢書·張綱傳》
【求解驛站】豺狼兩種兇殘的野獸橫在道路中間。比喻殘暴的人掌權得勢或違法橫行,也作“虎狼當路”。豺、狼,兩種兇殘的野獸;當道,橫在路中間擋路。
【活學活用】在那個~的黑暗時代,老百姓衣食無著,無法生存,不得不起來鬧革命。
【妙語點撥】在由營私舞弊的“一把手”一手遮天之所,正是“豺狼當道”之地。平心而論,在“豺狼當道”的地方,要求下屬干部潔身自好,甘當“另類”并非易事。不去深究“豺狼”何以能“當道”的原因,并嚴肅處理這些“當道的豺狼”,反而拿“狐貍”興師問罪,這種做法本身就是本末倒置。順帝派周舉、張綱等八名大臣,到各地去考察官吏情況,卻對豺狼般的梁冀置之不理,避重就輕,實乃昏庸之舉。
【近義】豺狼塞路
【反義】舜日堯年、舜日堯天
古代歷史故事成語·賓至如歸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盜寇,而亦不患燥濕。”
子產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曾當過多年國相,執掌鄭國政權。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當時,正遇上魯襄公歸西,晉平公借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于是,子產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墻拆掉,然后趕進車馬,放置隨行物品。
晉平公知道這一消息后,大吃一驚,派大夫士文伯趕到賓館責問子產為什么這么做。士文伯說:“我國是諸侯的盟主,來朝聘的諸侯官員很多為了防止盜賊,保障來賓安全,特意修建了這所賓館,筑起厚厚的圍墻。現在你們把圍墻拆了,怎么保證其他諸侯來賓的安全呢?晉平公想知道你們拆圍墻的目的是什么。”
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是小國,需要向貴國進獻貢品。這一次,我們帶來從本國搜羅來的財物前來朝會,偏偏趕上你們的國君繁忙無比,既見不到他人,也不知道何時允許我們進見。我聽說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自己住的宮室是矮小的,接待諸侯的賓館卻造得高大壯麗。賓客到達的時候,樣樣事情有人照應,能很快獻上禮品。他和賓客休戚與共,你不懂的,他給予教導,你有困難,他給予幫助。賓客來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樣。可是,現在晉國銅鞋山的宮室有好幾里地,而讓諸侯賓客住的卻是奴隸住的屋子。門口進不去車子,接見又沒有明確的日期,我們也不能進去。倘若不拆掉圍墻,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就是我們做使者的罪過了。如果讓我們交了禮物,我們愿意修好圍墻再回鄭國。”
士文伯回去后,把子產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晉平公。晉平公感到非常慚愧,便立即吩咐下人傳見子產,并隆重宴請鄭國使者,送了豐厚的回贈,此外,晉平公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求解驛站】門客來到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樣。形容旅店、飯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飲食舒適,來客感到滿意。賓,來賓、門客;至,到;歸,回家。
【活學活用】明天我的朋友會從北方遠道而來,我得想辦法讓他有~的感覺。
【妙語點撥】小小的鄭國派子產出使晉國,進獻貢品。晉平公擺出大國架子,沒有予以迎接。子產則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兩行伶牙俐齒”,為拆掉賓館的圍墻辯解,既維護了本國的尊嚴,又暗諷了晉平公有失禮節。晉平公自知理虧,向子產認錯道歉,并立刻下令興工,重修賓館。子產的雄辯口才可見一斑。
【反義】閉門卻掃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古代歷史故事成語4,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