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
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乘人之危
東漢時,蓋勛因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舉為孝廉,當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屬官——長吏。蓋勛所在的郡屬涼州刺史梁鵠管轄,而梁鵠又是蓋勛的朋友。
當時,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干盡了壞事,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然而卻敢怒不敢言。
梁鵠的屬官蘇正和不畏強霸,敢于碰硬,依法查辦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鵠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會涉及到高層權貴,連罪自己,焦慮不安。他甚至想殺了蘇正和滅口,但又吃不準這樣做是否妥當,于是打算去找好友蓋勛商量該怎么辦。
也正巧,蓋勛與蘇正和是一對冤家。有人向他透漏刺史將要和他商量如何處置蘇正和,并且建議他乘此機會,勸刺史殺了蘇正和,來個借刀殺人、公報私仇。
蓋勛聽了,斷然拒絕。他說:“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意思是說,為個人的私事殺害忠良,是不忠的表現;趁別人為難的時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為。
之后,梁鵠果然來與他商量處置蘇正和的事。
蓋勛用打比喻的方式勸梁鵠說:“喂養鷹鳶,要使它兇猛,這樣才能為您捕獲獵物。如今他已經很兇猛了,您卻想把他殺掉。既然如此,養它又有什么用呢?”
——《后漢書·蓋勛傳》
【求解驛站】趁別人有困難時,用要挾、脅道、引誘等手段去傷害對方。乘,趁;危,危險,災難。
【活學活用】君子行事坦蕩蕩,絕不做~的事情。
【妙語點撥】乘人之危非君子。梁鴻的屬官蘇正和不畏強權,依法查辦武威太守。梁鴻擔心會牽連朝廷高官,想殺了蘇正和滅口,就找好友蓋勛商量對策。雖然蓋勛和蘇正和是死對頭,但他認為乘人之危時謀害別人,是不仁的表現。的確如此,君子的行為是成人之美,這方顯做人之成熟。而小人則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顯露出做人之狡詐。人行于世,要想取人,就要學會運用“心眼”,成人之美,稱人之善。
【近義】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反義】雪中送炭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閉門思過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曾做過東郡(今山東鄆城)的太守。他善于聽取部下的勸告,積極采納好的主意。他在東郡當官三年,號令嚴明,辦案果斷迅速,結果,社會風氣大大好轉,使東郡成為當時全國治理得最好的一個郡縣。后來,韓延壽又當上了左馮翊(今陜西大荔)的太守。在任的前幾年,他從不到地方巡視。
有一次,有一個部下勸他到下面走一走,視察一下各地縣官的政績。韓延壽說:“各縣都有賢明的長官,督郵也能明辨善惡,我下去巡視恐怕用處不大反而增加麻煩。”
部下說:“現在正值春忙時節,下去也好看看農民的耕種之事。”韓延壽只好出行。
他剛走到高陵縣(今陜西高陵),就有兄弟倆因爭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狀。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難過,他說:“我作為太守,是一郡之長,卻不能救化百姓,結果導致民眾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又使賢人孝子受辱,責任全都在我身上,我還是自己退職讓賢吧。”
第二天,他就推辭稱病,閉門思過。地方官員見他這樣,也都深感自己失職。
韓延壽的舉動也深深感化了爭田地的那兄弟倆,他們兩人由互爭變為互讓,并且主動前來請罪。韓延壽非常高興,親自接見,并以酒肉熱情地款待,勉勵他們知錯能改。
這件事讓當地老百姓和官員都對韓延壽更加敬重。
從此,在馮翊再也沒有爭訟之事發生,韓延壽頗受吏民愛戴。可惜,樹大招風。
身居要職的韓延壽在朝中受到了御史大夫蕭望之的嫉妒與陷害,被蓋上“狡猾不道”的罪名,遭斬首的刑法。行刑那一天,官吏和老百姓幾千人送到刑場,扶老攜幼,攀住囚車,進奉酒肉,痛哭流涕。由此足見他的名望和聲譽。
——《漢書·韓延壽傳》
【求解驛站】關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錯。比喻人有自知之明能夠自我批評,檢查自己的過失。
【活學活用】犯了錯誤除了~外,還應當爭取大家的幫助。
【妙語點撥】韓延壽推行禮義,注意禮教感化。他擇善行施、公正清廉。擔任左馮詡職守京師重地期間,堅決反對名為視察,實為斂財的“下巡”惡習,避免奢侈浪費,侵擾百姓。他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以廉潔名世,史稱“循吏”乃實至名歸。將“治民犯錯”歸結到“治者”之過而閉門反省,那些推過攬功的官吏應汗顏。也許,他是吹起“問責之風”的第一人。
【近義】反躬自省、閉閣思過
【反義】不思悔改、文過飾非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董狐直筆
【典故】《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后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解釋】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于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尊重歷史事實
【相近詞】董狐之筆
【故事內容】
公元621年,晉襄公死后,他的兒子夷皋繼位為君,即晉靈公。
當時,晉靈公只有七歲,便由相國、中軍元帥趙盾執掌國政。
過了十多年,晉靈公長大成人,便親自掌握國政。晉靈公生性殘暴,生活十分荒淫,且又經常濫殺無辜。趙盾見了,十分著急,幾次向靈公進諫,靈公當面不說什么,心中卻把趙盾恨得要死。
當時,晉靈公十分寵信大夫屠岸賈。他和屠岸賈商議后,派了一名刺客去行剌趙盾。不料刺客來到趙盾府上,看到趙盾四更起來,坐在屋里等天亮上朝,不由被趙盾忠心為國的精神所感動。他不忍下手,告訴趙盾有人要謀殺他后,就一頭撞死在一棵大樹上。
晉靈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假意召趙盾進宮喝酒,想用一只訓練好的獵狗咬死趙盾,不料詭計被趙盾的侍衛提彌明識破,當獵狗撲向趙盾的時候,提彌明猛沖上去,一下子就扭斷了獵狗的脖子。晉靈公大怒,立刻下令武士們去殺趙盾和提彌明。提彌明非常勇敢,一個人保護著趙盾,一面還手,一面跑。提彌明一連殺了幾個武士,但寡不敵眾,終于被武士殺死。
趙盾幸虧武士靈輒相救,才逃出了宮。原來,趙盾五年前曾救過靈輒的命,靈輒才在趙盾危險的時候救了他。趙盾出了宮,正巧他兒子得了消息,率領家丁前來救應。趙盾脫了險,父子倆不敢再回相府,急忙出了西門,想逃到國外去。www.gs5000.cn
碰巧,他們遇見了打獵回來的族弟趙穿。趙穿看到他們慌慌張張的樣子,問他們發生了什么事。趙盾說完后,趙穿說:
“你可不能離開晉國,我自有辦法請你回去!”
趙盾不知道趙穿要干什么,心中很矛盾,于是又像點頭,又像搖頭地說:
“我暫時在河東等著。不過你得小心,千萬別再惹出禍來。”
趙穿回到城里,用計取得了晉靈公的信任,又以搜羅美女為名,把屠岸賈支到外地去,接著,便在晉靈公到桃園喝酒游樂時,指揮衛士把晉靈公殺了。
趙穿馬上把趙盾接回降城,趙盾便繼立晉文公的小兒子里臀為國君,便是晉成公。
對于趙穿殺晉靈公這件事,晉國的百姓因為怨恨靈公,沒有人責怪他。但趙盾覺得靈公總是個國君,謀害國君的名聲實在太難聽,對于世代忠良的趙家,真是清白的臉上抹了一塊黑,成為他的一件大心事。
一天,他找來太史董狐,讓董狐把記載朝廷大事的史簡給他看看。董狐把大事記交給趙盾,只見上面寫著:
“秋七月,趙盾在桃園謀害了國君夷皋!”
趙盾大吃一驚,說:
“太史,你弄錯了吧!誰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殺的,那時我還逃亡在外,怎么能歸罪于我呢?”
董狐耿直地說:
“你身為相國,國家大事全由你掌管,你雖說跑了,但沒離開本國的地界。要是你不允許兇手這么辦,那你回都后為什么不治他的罪呢?顯然,這件事是你主謀的!”
“可以修改嗎?”趙盾又問。
“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這才是真正的歷史。董狐頭可斷,此簡決不可改!”董狐回答說。
趙盾聽了,無可奈何,只得作罷。
后來,“董狐直筆”這一典故,用來稱頌據事直書的史臣或史官正直不阿的精神。(戈智)《左傳·宣公二年》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