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歷史故事成語4個
成語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了解歷史、學習知識,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來源于歷史故事成語4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來源于歷史故事成語·按圖索驥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己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征,并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資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只大癩蛤蟆,趕緊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里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漢書·梅福傳》
【求解驛站】按照畫好的圖形去尋找好馬。比喻按線索去尋找需要的東西。也比喻依照教條辦事,不知變通。按圖,按照圖形;索,尋找;驥,好馬。
【活學活用】工具書中索引的作用,就在于能讓人~,很快找到自己所要的資料。
【妙語點撥】伯樂兒子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帶回家,這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夸張手法。然而,實際生活中,死背教條,生搬硬套,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屢見不鮮。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固然應該努力學習,虛心繼承,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在借鑒前人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并加以發展。
【近義】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義】不落窠臼、隨機應變
來源于歷史故事成語·重蹈覆轍
東漢初年,外戚專權,使皇帝的權威大大降低。皇帝為了打擊外戚的勢力,只能依靠身邊的宦官。公元159年,漢桓帝與宦官單超等人合謀,將長期專攬朝政的外戚大梁冀一伙誅滅。但是,這些宦官和外戚一樣,很快發展成政治集團,權力越來越大。他們廣樹黨羽,把持朝政,殘酷搜刮人民。這樣,東漢便由外戚專權變為宦官專權,從而激起人民的強烈反抗,也引起世家豪族以及一些文人的不滿。
在這種形勢下,司隸校尉李膺等與太學生首領郭泰等結交,反對宦官專權。公元166年,宦官誣告李膺等結黨誹謗朝廷,將他們逮捕下獄,受到株連的有數百人,稱其為”黨人”。
當時,竇武的女兒是皇后,竇武受封為侯爵,他為人正直,從不仗勢欺人。看到宦官的胡作非為,十分憤慨。于是給桓帝上了一道奏章,痛斥宦官禍國殃民,為李膺等伸冤。竇武在奏章中寫道:“今天再不吸取過去宦官專權禍國的教訓,再讓宦官這樣胡作非為下去,走翻車的老路,恐怕秦二世覆滅的災難會重新出現,像趙高發動的造反作亂,最終失去江山,遲早會出現。陛下可要吸取教訓,千萬別重蹈覆轍呀!”
這樣,經過竇武提醒,桓帝體會到自己的錯誤,于是就釋放了李膺等人,結束了“黨錮之禍”。但這些人終身被禁錮,禁止做官。
——《后漢書·竇武傳》
【求解驛站】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錯誤。蹈,踏上;覆,翻車;轍,車輪壓過的痕跡。
【活學活用】他屢教不改,~是必然的。
【妙語點撥】東晉時期,面對宦官的干政謀私,一些正直的士大夫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在外戚與這些士大夫之間形成了一股反對宦官的合力。對此宦官心生懼怕,便以“結黨”之名誣陷這群反對者。要知道,皇帝最怕的就是臣子結黨對統治不利。所以聽從宦官們的話,對這些人加以拘捕。而外戚竇武則以江山社稷與秦二世亡國的史實為言談焦點,最終成功勸說桓帝釋放了李膺等人。不難看出,如何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統治是帝王行事的出發點,而東晉的黨錮之禍實際上是宦官集團與士大夫太學生外戚集團的朝堂斗爭。
【近義】復蹈前轍
【反義】前車可鑒、吃一塹,長一智
來源于歷史故事成語·殘杯冷炙
北齊的文學家顏之推,學富五車,他有一部《顏氏家訓》流傳下來。這本書的內容是以儒家的傳統思想作為立身治家之道的。《顏氏家訓》中有一處告誡說:“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勛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意思是說,不能因為有點稱贊,你就去受權貴驅使;不能因為處在低下的座位上,你就去受取權貴施舍的屈辱。
唐代的大詩人杜甫,有一段時間就被迫在顏之推提到過的這種悲苦的處境里生活。
杜甫從小聰明好學,志高務實,但一直沒有遇到施展才華的機會。直到三十五歲那年,早已盛負詩名的他才踏上通往京都長安的大道。考試完后,杜甫覺得文章寫得得心應手,但他哪里知道,主持這次考試的大臣李林甫,根本不想選用賢才,而對有才能有膽識的人,一概采取排斥的態度,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
杜甫沒有料到自己會應試落第,內心非常痛苦,對前途悲觀失望。從此,他流落長安,以“賓客”的身份出入于達官貴人之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時常陪王公大臣宴飲,席間吟詩賦詞助興。這樣做,是為了維持生計,也是希望得到權貴們的推薦,求得一官半職。最后,終于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
后來,杜甫有一首名叫《贈韋左丞》的詩作:“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殘懷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這首詩是寫杜甫當年身困長安時遭受的冷落。境遇如此可悲,令人“消魂”。不過呢,杜甫這種“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也使他看到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從而寫出了《兵車行》《麗人行》《赴奉先詠懷》等現實主義杰作。
——《顏氏家訓·雜藝》
【求解驛站】原指吃剩的飯菜酒食。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殘,剩余;杯,指酒;炙,烤肉。
【活學活用】君子不可攀結權貴,靠人施舍,以受~之辱。
【妙語點撥】杜甫到長安應試之時,恰逢當朝宰相李林甫一心想達到權傾朝野之際。由于奸臣當道,使得杜甫空有一番才華卻無用武之地,報國亦無門。杜甫的境遇令人黯然神傷,只好向貴人獻賦投贈,希望借此謀得一官半職,一方面解除生活之困頓,另一方面實現報國之志向。杜甫如此悲辛的求仕之路啟示我們,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要想取得發展,必須建立起一套開放的人才流動與競爭機制以及公正的人才錄用體系。否則,將導致人才大量流失。
【近義】殘羹冷炙、殘湯剩飯
【反義】山珍海味
來源于歷史故事成語·草菅人命
秦王嬴政統一中原,建立秦王朝以后,制定了非常嚴酷的法令。他的小兒子胡亥從小就由趙高負責傳授歷朝的法令,所以胡亥對于用各種刑法殺人非常熟悉。
秦始皇起初是打算把皇位傳給大兒子扶蘇的,但秦始皇在一次出去巡視的時候,在路上得病死了,趙高就和丞相李斯一起,幫助胡亥奪取了皇位,殺害了哥哥扶蘇。就這樣,胡亥成為了秦王朝的第二個皇帝。
為了鞏固自己奪來的皇位,秦二世采用趙高的計謀,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十二個公子和兩個公主都定了死罪,一一殺害,而且還殺了許多有功的大臣。他還讓許多沒有生育的宮女去為秦始皇殉葬,把那些為秦始皇建造陵墓的民工全部活埋在墓中,就連曾幫助他奪取皇位的丞相李斯,也被他定罪腰斬了。秦二世把朝政大權交給趙高,自己整天變著法子尋歡作樂。他在打獵的時候,看到路過的行人無緣無故地用箭把他們射死,自己還覺得這樣開心。
秦二世過于殘暴,“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意思是說,秦二世把人的生命看得如同野草一樣輕賤,隨意殺害。秦朝老百姓的徭役賦稅負擔非常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廣大勞動人民在饑餓與死亡線上掙扎徘徊。終于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農民起義,反抗暴秦統治。秦王朝很快就滅亡了。
——《漢書·賈誼傳》
【求解驛站】把人的生命看得像野草一樣輕賤而任意摧殘殺戮。菅,一種野草。
【活學活用】對那種仗勢行兇、~的昏聵官吏,一定要嚴懲不貸。
【妙語點撥】趙高在教導胡亥時,傳授他的是嚴刑酷法,因此,胡亥所學的不是殺頭割鼻子,就是滿門抄斬。所以,胡亥一當上皇帝,就殺人如麻,看待殺人,就好像看待割草一樣,不當一回事。難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來就壞嗎?絕對不是。“人之初,性本善”,胡亥之所以草菅人命、殘暴昏庸,完全是教導他的人沒有引導他走上正道,這一點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近義】濫殺無辜、殺人如麻
【反義】為民請命、愛民如子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來源于歷史故事成語74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