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歷史故事大全
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短篇歷史故事大全,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短篇歷史故事大全·兔死狗烹
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經常起爭端。公元前497年,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委曲求全向吳國求降,去吳國給吳王夫差當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于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釋放回國。勾踐為了不忘國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臥的地方也懸著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要先嘗一口苦膽。經過十年的奮斗,越國終于打敗了吳國。
輔助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范蠡,還有一個是文種。當時勾踐在會稽山一戰中大敗,國力也不足以與吳國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商議怎樣才能報仇雪恥。范蠡勸勾踐主動向吳王示好,以便爭取時間發展生產,增強國力,提高軍事力量。
這時候,夫差因當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越王勾踐就派人到處物色美女,結果在浣溪邊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獻給了夫差。夫差一見西施,頓時被迷住了,把她當作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也逐漸放松了對勾踐的監視。隨后,文種和范蠡又幫助勾踐取得夫差的信任。他們還設計讓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送給吳國浸泡過、不能發芽的種子,害得吳國當年顆粒無收,到處鬧饑荒,國內人心大亂。
越國能夠滅掉吳國,范蠡和文種是最大的功臣。勾踐在滅掉吳國后,因范、文二人功勞卓著,便要拜范蠡為上,文種為丞相。但是范蠡不僅不接受封賞,還執意要離國遠去。他不顧勾踐的再三挽留,離開越國,隱居齊國。范蠡離開后,還惦記著好友文種,于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給文種,在信上告訴他:你也趕快離開吧,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勾踐心胸狹窄,只可與他共患難,不能同他共富貴。你要記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文種不相信越王會加害自己,堅持不肯走,還回信說:“我立下這么大的功勞,正是該享受的時候,怎么能就這樣離開呢?”果然在文種當丞相不久,勾踐就給他送來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時用的那把劍,同時帶了這么一句話:先生教給寡人七種滅吳的辦法,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給滅了,還剩下四種沒有用,就請先生帶給先王吧。文種一看,就明白了,后悔當初沒有聽范蠡的話,無奈之下只好舉劍自刎而死。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求解驛站】野兔捕殺了,獵狗無用,被煮著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拋棄或殺掉。
【活學活用】在封建社會里,許多為統治者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最終都落了個~的下場。
【妙語點撥】范蠡勸文種舍棄功名利祿,以免招災惹禍。文種不聽勸告,結果被越王殺害。文種跟著主子出生入死,對主子感恩戴德,卻遭受“卸磨殺驢”的凄境,讓人唏噓不已。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狗”都會遭受“兔死狗烹”的下場。如果拋開主子殘酷無情的方面,是否會遭遇“兔死狗烹”,其實取決于做“狗”的是否懂得進退之術。范蠡審時度勢,全身而退;文種則貪圖功名利祿,才落得個被主子“烹”了的下場。
【近義】卸磨殺驢、鳥盡弓藏
短篇歷史故事大全·魚目混珠
古時候,在街市上,住著一個名叫滿意的人。有一次,他到一個很遠的地方辦事,那地方在未經開發的荒蠻的南方。在一家絕不起眼的鋪子里,他用身上所有的錢和帶著的所有值錢的物品,買到一顆徑長一寸的聞所未聞的大珍珠。回到家,滿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個盒子,上面鑲嵌了金銀和其他寶物,然后把那大珍珠放在里面,嚴密地收藏著。只在大的年節,他才拿出來給二三知己看。
滿意有個鄰居名叫壽量,也聽到滿意獲得一顆大珍珠的事。看到別人談論時臉上那種企慕之色,有好幾次他都想把家里密藏的祖傳大珍珠,拿出來同滿意比一比。只是礙于祖宗“不可輕易示人”的遺訓,這才作罷。
事有湊巧,不久兩人都得了一種奇怪的病,臥床不起。四處問卜求醫,古怪稀奇的東西吃了若干,只是病不見有任何起色。兩家人家上上下下的人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還是一籌莫展。一日街上走來一個游方郎中,說能醫治各種疑難雜癥。也是病急亂投醫,請到家里,郎中看了看病人,說這種病需要珍珠粉來合藥,才能藥到病除。他匆勿寫了一個方子,就走了出去。可是滿意說什么也不肯殘損那顆稀世之珍,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的藥;壽星則忍痛吃了用家傳珍珠粉合的藥。
幾天以后,游方郎中來到滿意家問病況如何,滿意如實以告,郎中說:“我能否看看你的珍寶?”滿意打開盒子,那顆珍珠熠熠生輝,耀眼奪目。“果然是不世之珍!”郎中道,“你為什么不拿著它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去展示它的風采呢?”
壽量告訴郎中,吃了藥卻沒什么作用。“那么你把所用的珍珠給我看。”郎中說。于是,壽量掙扎著起身,拿出了珍珠。郎中一看,那所謂的“珍珠”暗淡無光,于是大笑著說:“這哪是什么珍珠?!這是海洋中一種大魚的眼睛。真是魚目混珠。
哪能治好你的病啊!”壽量羞得面紅耳赤。
——《參同契》上篇
【求解驛站】用魚眼來假冒珍珠。形容以假亂真,以次充好。魚目,魚眼;混,混同,冒充。
【活學活用】在市場上琳瑯滿目的LED電視產品背后,的確存在著~的現象。消費者應該練就一雙辨識的慧眼。
【妙語點撥】壽量見滿意的珍珠后,不止一次地想把自己的“珍珠”示人,以便與滿意的珍珠爭個高下。這充分反映出壽量的虛榮心。后來,壽量終于有了讓“珍珠”示人的難得機遇,郎中不看則罷,一看頓時自信地指出,這顆所謂的“珍珠”只是一顆魚眼睛而已。此時,壽量必定感慨良深,恐怕還在暗自慶幸自己幸虧沒有輕易示人吧!
【近義】以假亂真、濫竽充數
【反義】貨真價實
短篇歷史故事大全·明珠暗投
西漢時期,有一個很有聲望的文學家,名叫鄒陽。他最初是吳王劉濞手下的門客,因為吳王劉濞準備陰謀叛亂,他上書阻諫這件事,引起了吳王的猜忌與反感。為了免遭昊王的迫害,鄒陽只好離去,投奔到梁孝王的門下。
鄒陽最初到梁孝王門下的時候,因才華出眾頗受重用,但由于他為人太過耿直,不會阿諛奉承討好權貴,所以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梁孝王劉武是文帝竇皇后的小兒子,漢景帝的同母弟弟,有篡奪皇位之心。鄒陽得知后極力勸阻,惹得梁孝王很是不愉快。而受梁孝王重用的羊勝、公孫詭等大臣乘機輪番在孝王面前說鄒陽的壞話。梁孝王對讒言信以為真,一氣之下將鄒陽關入監牢。
鄒陽本是滿懷希望和抱負投奔到梁孝王門下的,誰料竟遭此陷害。鄒陽并不怕死,但如果就此被治罪而含冤死去,鄒陽又不甘心。他在獄中茶飯不思,度日如年。后來他充滿激憤地上書梁孝王,陳述了自己的一片忠心,批駁了那些想要置他于死地的奸佞之人。
鄒陽在寫給梁孝下的信中有如下一段話:“我雖然是個愚人,但也知道這樣一個事實:明珠和璧玉,本是眾人至愛的珍寶,可若是在黑夜里將它拋擲在路人的身上,人們非但不會將它視若珍寶,反而會按著劍對它怒目而視,怪它砸了白己;相反,一些盤根錯節的破木頭做成車子后卻能被顯赫的人物看重,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明珠如果隨隨便便就弄到手了,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就顯現不出它的高貴品質;而朽木加上些點綴,雕上花紋,就會顯得高貴華麗。人也是一樣,哪怕像珠玉那樣的品質高潔,沒人引薦,也不會受到別人的重視,甚至還會結下仇怨;若是有人大力推薦,那么即使是才能平平的人,也會顯得高人一等。由此看來,布衣百姓,即使有堯舜的治國之道,像伊尹、管仲那樣才華橫溢,如龍縫、比干那樣忠心耿耿,沒有人在大王面前替他們美言,他們也無法施展才能報效國家啊!”
鄒陽的信輾轉到了梁孝王的手中。孝王讀完信后,很受感動,立即下令釋放鄒陽。后來漢景帝聽從大臣愛盎的建議,立七歲的劉徹為太子,就是后來的漢武帝。羊勝、公孫詭為梁孝王獻謀,派人刺殺愛盎。景帝追查兇手,梁孝王不得不令二人自殺以謝罪。從那以后,梁孝王就把鄒陽敬為上賓。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求解驛站】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者手里。
【活學活用】對一個國家而言,~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妙語點撥】鄒陽忠心耿耿,不會溜須拍馬地奉承,這些品質原本是他的優點,卻由于遇見不明事理、亂聽讒言的主子,招來牢獄之災。幸運的是,他采取設喻的方式,積極陳述自己的忠心,終于贏得了主子的重用。由此可見,在小人當道、主子昏庸的世道中,明珠暗投時有發生。反之,主子明曉事理,除奸去惡,英雄始有用武之地。
【近義】懷才不遇
【反義】蛟龍得水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短篇歷史故事大全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