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歷史故事3則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兒童歷史故事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兒童歷史故事·杯弓蛇影
有一年夏天,汲縣(漢時縣名)縣令應郴召見主簿(辦理文書事務的官員)杜宣,并在縣衙的議事廳設酒款待他。
當時議事廳的北墻壁上懸掛著一張弓,陽光照在弓上,影子投在酒杯中。杜宣看了,以為是一條蛇在酒杯中蠕動,頓時嚇得直冒冷汗。但縣令是他的上司,上司賜酒,他又不敢不飲,所以硬著頭皮喝了幾口。仆人再斟時,他借故推卻,起身告辭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來越疑心剛才飲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隨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動,覺得胸腹部疼痛異常,難以忍受,吃飯、喝水都非常困難。
家里人趕緊請大夫來診治。但他服了許多藥,病情還是不見好轉。
過了幾天,應郴有事到杜宣家中,問他怎么會鬧病的,杜宣便講了那天飲酒時酒杯中有蛇的事。應郴安慰他幾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廳堂里反復回憶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會有蛇的。
突然,北墻上的那張紅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也放在原來的位置上。結果發現,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細細觀看,確實像是一條蛇在蠕動。應郴馬上命人用馬車把杜宣接來,讓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細觀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說:“你說的杯中的蛇,不過是墻上那張弓的倒影罷了,沒有其他什么怪東西。現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慮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
【求解驛站】比喻把虛幻誤作真實,疑心恐懼。形容人神經過敏。
【活學活用】她不知從哪兒聽到要地震的消息,整天~,稍有動靜就慌忙地奪門而出。
【妙語點撥】杜宣被假象迷惑,疑神疑鬼,差點兒丟了小命。應郴遇到問題,則喜歡追根問底,注重調查研究,終于揭開了“杯弓蛇影”之謎。這啟示我們,實際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問個為什么。爭取通過調查研究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此外,還說明致病因素是復雜多樣的,疑心照樣可以引起病癥。對于此類疾病,應該遵循“心病還須心藥醫”的原則。
【近義】草木皆兵
【反義】安之若素
兒童歷史故事·河東獅吼
宋朝有一位文學家蘇軾,又叫蘇東坡。他擅長詩詞,文章也寫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器重他。不過有一次,有人參奏他寫詩譏刺朝政,皇帝很生氣,就把他從朝中貶到黃州(現在的湖北黃岡)。
蘇東坡在黃岡有個好友陳慥,號季常。他們兩人的愛好差不多,都喜歡飲酒、游山玩水,寫詩作賦,還喜歡研究佛理。他們飲酒的時候,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請來一些歌女舞女,在一邊歌舞助興。可是陳慥的夫人柳氏很有個性,而且最愛吃醋,很不滿意陳慥的行為,尤其不滿意的就是陳慥喝酒時找美女來斟酒夾菜,跳舞唱歌。有時,舞女、歌女正唱著歌、跳著舞,柳氏就來了,把美女們全都趕走,還說:“你們喝酒就好好喝酒,弄這些女孩子來,給你們斟酒夾菜,跳舞唱歌,有什么好的?是酒會多出來,還是菜會多出來?”
后來,陳慥跟蘇東坡兩人在喝酒的時候,就既不敢用伴舞,也不敢用伴唱了。
一天晚上,蘇東坡又到陳慥家來。陳慥說:“今兒晚上,咱們兩個好好地喝酒。”“好吧。”陳慥把蘇東坡留下,吩咐下人做了一桌豐盛的菜,搬上好酒。兩個人一邊喝著酒,一邊談佛論道。佛教重點講的是一個“空”字,兩人講來講去,越講越泄氣。陳慥說:“我們兩個講來講去,把情緒搞壞了。我知道有兩個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請她們給咱們唱兩首歌。咱們邊聽邊喝,不是挺好嗎?”“嫂夫人要是聽見,還不得急了啊?你就注意點吧。”“她已經睡著了。況且,她也就是鬧一陣子,過后就沒事。不用管她。”
說完,陳慥便馬上吩咐手下人把那兩個歌女找來,還說:“不要唱激昂的,要抒情一點的,聲音不要太大。”這下兩個歌女明白了,他原來還是害怕夫人柳氏聽見。
陳慥和蘇東坡端著酒杯,聽著兩位歌女給他們唱歌,又覺得人世并不全都是空,也有美好的東西。比如現在喝著酒聽著歌,這就挺好嘛。沒料到夫人的丫鬟聽見客廳里邊有唱歌的聲音,趕緊向夫人報告:“今天老爺改了方子,白天不唱,改成晚上唱了。”夫人穿好衣服,從屋里出來一聽,真是在那唱呢,頓時怒發沖冠:“好啊,晚上你也不歇著,在這唱什么。”一邊說,一邊“啪、啪”地拍窗戶(不敢打陳慥本人,因為那個朝代柳夫人還是害怕遭休妻之厄運)。兩人趕緊說:“停下來吧,別唱了。”只好這么散了。
第二天,蘇東坡寫了首詩,送給陳慥。這首詩是:“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說,您這位居士真是挺可憐哪,又說空又說有,晚上不睡覺。說了半天,護法的獅子來了,這么一叫喚,嚇得您連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蕩蕩的。這話語帶雙關,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說您這位夫人嗓門太大,都要趕上獅虎之聲了;說河東獅子,是因為柳氏老家是河東人。
——《容齋隨筆·卷三·陳季常》
【求解驛站】比喻婦人好吃醋,兇悍,大吵大鬧。河東,古郡名。
【活學活用】一個女人如果婚后總是~,終歸幸福不到哪里去。
【妙語點撥】美國總統林肯的妻子瑪麗是一個孤傲任性的女人。婚后,瑪麗對林肯橫挑鼻子豎挑眼。林肯入主白宮后,瑪麗更是變本加厲,不僅經常不顧林肯的體面大吵大鬧,還對總統周圍的人指手畫腳,動不動就大聲斥責。這使她引來眾多非議。林肯卻默默地忍受著,他們的婚姻居然持續了二十多年,直到1865年4月林肯遇刺身亡。林肯的經歷告訴我們:對于一個河東獅吼的妻子,實在沒有辦法時,忍耐也是上上策。
【近義】潑婦罵街、河東獅嚎
兒童歷史故事·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秦朝被推翻的時候,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爭的各路將領,聚集起來商議獲勝之后如何割據土地一事。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妄圖獨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張分地封王,劃分領地,心里卻已開始琢磨,將來怎樣一個個地對付并消滅他們。
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么顧忌,唯獨對劉邦顧忌重重。劉邦很難對付,對此項羽心知肚明。早些時候,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都咸陽(今陜西西安附近),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入咸陽的偏偏就是劉邦。關中,即今陜西一帶,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經營,關中不但物產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
項羽不愿意讓劉邦坐穩“關中王”的位子,也不愿意他回到家鄉(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漢中(在今陜西西南山區)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遠之地。而把關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yì),以便牽制劉邦向東發展。項羽則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蘇徐州)為都城。
項羽的這一分配方案對頗有獨霸天下野心的劉邦而言,顯然行不通,而其他將領對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盤也都不滿。可是,懾于項羽的威勢,大家都不敢違抗,只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并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焚毀。
劉邦到了南鄭,發現部下有一位才能出眾的軍事家,那就是韓信。劉邦就拜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如何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戰略。
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于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這時,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毀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現在又來修復,這么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對于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可是,沒過多久,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在今陜西寶雞市東)被占,守將被殺。章邯起初還不相信,以為是謠言,待消息得到證實,才開始慌忙領兵抵抗,可惜,為時已晚。章邯被逼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就這樣瞬息之間便被劉邦全部占領了。
原來啊,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趁章邯不備,襲擊陳倉,取得了勝利。這就叫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或“陳倉暗渡”。
韓信這個用兵之計,當初張良建議燒毀棧道的時候,便曾向劉邦提起過。劉邦見他們兩人先后所定的計策居然如此雷同,便高興地說:“英雄所見,畢竟略同!”由此,后來又引申出了“英雄所見略同”或“所見略同”的成語。
——《史記·高祖本紀》
【求解驛站】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也用來形容瞞著人偷偷摸摸地活動,并達到了目的。
【活學活用】莫非他心里有這段姻緣,自己不好開口,卻~,先說定了我的事。(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
【妙語點撥】棧道,是在險峻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劉邦當初燒毀棧道的目的是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放松對劉邦的戒備。后來,劉邦聽從韓信、張良等人的計謀,明面上修整棧道,暗地里卻殺了回馬槍,迅速占領了陳倉,接著打回關中,奠定了后來重新奪回咸陽,戰勝項羽的基礎。由此不難看出,當歷史走到十字路口之際,一些謀臣參事的建議往往對局勢演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義】瞞天過海
【反義】明目張膽、明火執杖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兒童歷史故事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