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學生講歷史故事
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了解歷史、學習知識。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給小學生講歷史故事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給小學生講歷史故事·肝腦涂地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齊人婁敬到隴西戍守邊塞,路過洛陽。當時漢高祖劉邦剛剛平定了天下,正住在洛陽。婁敬進城后就去找同為齊人的虞,請求覲見皇帝。虞就進宮報告皇帝,漢高祖果然召見了他。
劉邦問婁敬要談什么事,婁敬說道:“陛下要建都洛陽,難道是要跟周朝比比誰更興盛嗎?”劉邦說:“是啊。”婁敬說:“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從后稷開始,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周文王成為稟受天命、統治天下的人。周武王討伐商紂時,八百諸侯都主動到孟津與周會盟,這才滅掉了商紂。周成王即位,在周公的輔佐下,在洛邑營造成周城,作為天下的中心,四方諸侯都來納貢朝拜。所以說,凡是建都于洛陽的,都要像周朝一樣用德政來感召人民,而不能依靠險要的天然地形。在周朝鼎盛時期,四方諸侯歸附周朝,一起侍奉周天子,八方大國的百姓沒有不歸順臣服的。到了周朝衰敗的時候,天下再沒有人前來朝拜,周室已經不能控制天下,不是它的恩德太少,而是形勢太弱了。
“如今陛下從沛縣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席卷蜀漢地區,平定三秦,與項羽在榮陽交戰,爭奪成皋之險,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肝腦涂地,父子枯骨曝露于荒郊之中,橫尸遍野不可勝數,悲慘的哭聲不絕于耳,這樣還想與西周興盛時相比,我認為這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再說,秦地有高山被覆,黃河環繞,四面邊塞可以作為堅固的防線,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況,百萬雄兵可備一戰。借著秦國原來經營的底子,再加上肥沃的土地,可以說是形勢險要、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地。如果陛下進入函谷關內建都,控制秦國原有的地區,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啊。”
漢高祖就這個問題又征求大臣們的意見,群臣大都是華山以東的人,紛紛說周朝建都在洛陽,稱王天下幾百年,而秦朝建都在關內,只傳到二世就滅亡了,所以不如建都在周朝都城。漢高祖聽了猶疑不決。后來,留侯張良向漢高祖明確闡述了入關建都的利處。漢高祖聽后,當口就乘車西行進入了關中。
建都關中后,劉邦感慨道:“最早主張建都在秦地的是婁敬啊。”于是賜婁敬改姓劉,還授給他郎中的官職,稱號叫奉春君。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求解驛站】肝膽、腦漿濺了一地。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
【活學活用】軍人守土有責,為能擊退來犯之敵,即使~,也在所不惜。
【妙語點撥】主張建都洛陽的大臣們為了一己私利,將都城位置與王朝的氣數胡亂聯系起來,而置國家安危興衰于不顧。相比之下,婁敬則從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定都關中,乃遠見卓識。再者,婁敬直言進諫的精神,也值得稱頌。天子賜其皇族姓氏,享有榮耀,當之無愧。
【近義】馬革裹尸、粉身碎骨
【反義】貪生怕死
給小學生講歷史故事·兩袖清風
于謙是明朝浙江錢塘人,二十四歲中進士,不久做了監察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間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賞識他。于謙被破格提升為河南、山西巡撫后,衣食住行仍很儉樸。
明宣宗九歲即位,宦官王振專權。他以權謀私,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壞蛋。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
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他曾作過《入京》詩一首: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于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么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后來,王振把于謙陷害下獄,終在群臣的保護和壓力下,把于謙放了出來。
——《入京》
【求解驛站】原指兩袖迎風而起,飄飄揚揚的姿態。后比喻做官的時候,十分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風之外,別無所有。現也指清貧,沒有財產。
【活學活用】當官,就應該~,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
【妙語點撥】于謙每次進京,不屑于行賄而是兩袖清風,光名正大地去奏事,堪稱清廉為官的楷模。那些送奇珍異寶給王振的官吏,只會“肥”了自己,“瘦”了百姓。“吃、拿、卡、要,打官腔”是官僚主義和消極腐敗的具體表現,不可不除。為官者只有像于謙一樣兩袖清風,思人民之所想,給人民之所需,才能當好人民的公仆。
【近義】潔身自好、廉潔奉公
【反義】貪贓枉法
給小學生講歷史故事·走馬觀花
唐朝著名詩人孟郊,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相傳小時候家里很窮,但他很有才華,學習也非常刻苦。長大后,他的詩作得很好。可是,他考試當官的路卻走得相當坎坷,連續參加了好幾次考試,都未能考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孟郊四十六歲(一說四十五歲)的時候,終于考中了進士。幾十年的讀書當官夢終于實現了,孟郊非常高興。他迅速穿上新衣,騎上馬,在當時的京城長安盡情地游玩。玩到高興時,他不由自主地取出筆,很快就寫成了首叫《登科后》的詩。
他在詩中寫道:“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意思是說,過去那種貧窮的生活實在沒有值得夸耀的,今天我中了進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蕩。我很高興,馬兒也跑得飛快,一天就把長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
“走馬觀花”的成語由此引申而來。《登科后》中還出了另一個成語“春風得意”。
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孟郊任溧陽尉。在任時常以作詩為樂,作不出詩則不出門,因此有“詩囚”之稱,不事曹務,還被罰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0歲時,因母死去官。
——《登科后》
【求解驛站】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比喻匆忙或粗略地了解事物或不深入地參觀。
【活學活用】學習上切不可~,否則害得是自己。
【妙語點撥】孟郊數次落第,這次居然金榜題名,以往生活的困頓與思想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郁結的悶氣已消散不見,心中說不盡的暢快。這種情形好比是一下子從苦海中被超渡出來,登上了快樂之巔。眼前大道空闊,似乎只等他雙足生風了。孟郊老來進士及第,說明平日里腳踏實地準備好,等到機會來臨才能牢牢抓住。“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一個人若懷才不遇,整天怨天尤人,喪失進取之心,才華也終會泯滅于人世間。
【近義】浮光掠影、蜻蜒點水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給小學生講歷史故事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