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故事大全
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古代歷史故事大全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古代歷史故事大全·請人捉刀
《世說新語·容止》:“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魏武帝曹操要接見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認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儀震服匈奴,就讓美男子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見遠方的使者,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邊假扮侍從。已經接見完畢之后,曹操派人問匈奴使者:“魏王這人怎么樣?”匈奴使者評價說:“魏王高雅的氣質,不同尋常,但是坐榻邊上握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聽后,立即派人追去,殺掉了這個使者。
——《世說新語·容止》
【求解驛站】形容代人做事或寫文章。
【活學活用】王寶強承認新書~,大部分內容由朋友代筆。
【妙語點撥】匈奴使者的眼光獨到,證明其有真才實學。可惜遇到生性多疑,且奉行“人才不為我所用,必后患無窮”的曹操,恐怕此人回到匈奴后會對自己不利,最終做了曹操的刀下冤魂。這位使者慧眼識珠,望見曹操氣度非凡,乃真英雄。無怪乎易中天在《品三國》的時候,稱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近義】代人捉刀、捉刀代筆
【反義】親力親為、事必躬親
古代歷史故事大全·近水樓臺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小的時候,家里非常貧窮,但他學習刻苦,博覽群書。后來,他做過右司諫、知州、參知政事等地位很高的大官。他曾在岳陽樓題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而身為朝廷重臣,范仲淹為人卻極為正直,待人謙和,尤其善于選拔人才。
據宋·俞文豹《清夜錄》記載:“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接下來,我們便具體解釋一下。
話說范仲淹在杭州做知府的時候,關心幫助城中的文武官員。很多官員靠此得到了可以發揮自己才干的職務,因此都很感激范仲淹。有一個叫蘇麟的巡檢官,由于在杭州外縣工作,所以未能得到范仲淹的提拔。一次,蘇麟因公事見到范仲淹,便乘此機會給范仲淹寫了一首詩。詩中有這樣兩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意思是說,靠近水邊的樓臺可以最先得到月光,朝著陽光的地方生長的花草樹木容易成長而開花,顯現出春天的景象。
蘇麟是以此表達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巧妙地指出接近范仲淹的人都得到了好處,自己卻始終未見提攜。范仲淹讀后心領神會,哈哈大笑。于是,便按照蘇麟的意愿,為他謀到了一個合適的職位。
這兩句詩后來就流傳開了,經過壓縮也形成了成語“近水樓臺”,不過有了些貶義。它往往用來諷刺那種利用某種方便而獲得照顧,率先謀利的情況。在流傳中“易為春”也常常寫作“早逢春”。
——《清夜錄》
【求解驛站】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接近某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活學活用】和珅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每次朝中有什么大事,他總會比其他大臣早知道,完全是因為~先得月啊。
【妙語點撥】蘇麟見到自己周圍的同事,由于受到范仲淹的提拔,一一得到升遷,自己卻沒人理睬,心里很不平衡。他擔心自己一定是被這位范大人遺忘了。怎么辦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爭官位,不太好。不說吧,心里又不是滋味。為此,他借詩傳心意,委婉地請求范大人拉自己一把。學富五車的范仲淹心領神會,不久便為他謀了個合適的職位。這啟發我們,求人辦事時,方法得當,就會非常順利地實現交際目的。
【近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古代歷史故事大全·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軍事家。一個叫孫臏,一個叫龐涓。兩人曾拜同一位老師學習兵法,后來兩人一同為魏國效力。龐涓小肚雞腸,非常嫉妒孫臏的軍事才能,便想方設法地陷害他,致使孫臏被削去膝蓋骨。后來,孫臏被齊國大將田忌秘密營救到齊國。圍魏救趙,就是孫臏與龐涓之間的一場戰爭。
當時,魏國率先在眾多諸侯國中進行政治軍事改革,國力日盛,并先后兼并了一些弱小的諸侯國。當時與魏國國力相當的諸侯國,在其東部有齊國,在其西部有秦國。魏國的鄰國趙國、衛國則顯得比較弱小。
公元前368年,趙國在齊國支持下,出兵攻打魏國的屬國衛國。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近十萬圍攻趙國的國都邯鄲。趙國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國大臣鄒忌主張不救,因為這樣會消耗本國的實力。但大臣段干綸認為,如果魏國打敗趙國,魏國的勢力會更加強大,進而對齊國造成威脅,因此極力主張支援趙國。
齊威王采納了段干綸的建議,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出兵八萬救趙。身為軍師的孫臏在分析形勢后,認為魏國軍隊很強大,如果與魏軍正面交鋒會造成齊國的較大損失,所以應該避實就虛,趁著魏國精銳部隊在外,魏國國都大梁防務空虛的機會,攻打它的國都,迫使魏軍回救大梁,趙國的危險就會自然消解。
為爭取戰略主動,孫臏決定給敵軍制造齊國部隊弱小的假象。他故意派無能的軍官帶兵進攻魏國的軍事重鎮平陵,結果齊軍大敗。魏國大將龐涓以為齊軍不堪一擊,于是加緊對趙國的進攻,絲毫沒有想到齊軍會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
與此同時,孫臏親自率領精銳部隊進逼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迅猛從攻打趙國的前線往回撤軍,長途跋涉去保衛國都。因為兵困馬乏,又陷入孫臏的包圍圈中,結果魏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語“圍魏救趙”由此而來。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求解驛站】指攻擊敵人后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
【活學活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鬼子出來搶糧,我們使用~的戰術,襲擊鬼子的據點,他們就急忙撤回。
【妙語點撥】齊國兵馬在軍事奇才孫臏的指導下,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避實擊虛,以逸待勞,不僅援救了趙國,而且削弱了魏國的實力,創造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戰法,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圍魏救趙的故事啟發我們,為了達到某個預定目的,如果直接去做,可能會得不償失,甚至適得其反。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做,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從故事中不難看出,齊國能夠戰勝魏國,增強齊國實力,無疑孫臏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不難看出,人才對興邦振國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近義】聲東擊西
【反義】圍城打援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古代歷史故事大全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