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宋江簡介
宋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那么歷史上的宋江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上的宋江簡介,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歷史上的宋江簡介:
宋江原為鄆城縣押司,后因私放晁蓋等人,被閻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殺了閻婆惜后連夜逃走,輾轉周折上了梁山。晁蓋死后繼任梁山大寨主,主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連出征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屢立戰功,最后被蔡京等奸臣設計害死。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為山東鄆城縣宋家村,江湖人稱“及時雨”,又號“呼保義”。為他面黑身矮,人又喚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上有父親宋太公在堂,母親早喪,下有一個兄弟,喚做鐵扇子宋清,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自幼與同在鄆城縣東溪村的晁蓋相熟,“生辰綱”事發后,宋江私傳訊息,使晁蓋等人脫險。晁蓋上梁山后,為報宋江之恩,派劉唐攜禮物夜走鄆城縣答謝,宋江推辭不成,只好留下書信和一條黃金,不料被他那私通張文遠的小妾閻婆惜發現,并以此要挾,宋江要信不回,無奈之下,怒殺閻婆惜,逃回家隱藏起來,后得好友朱仝私放,先在柴進莊、孔家莊、清風寨逃亡一年后,其父宋太公裝病,讓石勇送家書,宋江回家,遭人舉報被官府緝拿,后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
赴柴進莊上避難時,與武松相識。宋江走后往清風寨投靠好友花榮,并于清風山結識金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白面郎君鄭天壽三位山寨頭領。在清風寨觀燈時遭知寨劉高之妻陷害,便與花榮大鬧清風寨,收得秦明、黃信,勸眾人同上梁山。于路在對影山勸收呂方、郭盛,不期路遇石勇得宋江家書,宋江回家奔喪被擒,發配江州,沿途結識李立、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勇、張橫等好漢,至江州經梁山軍師吳用書信介紹與戴宗相交,后得會李逵、張順。宋江又在酒醉之下于潯陽樓題反詩被判死罪,得梁山眾英雄法場相救,在白龍廟聚會同上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
后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死后,坐上第一把交椅,打退朝廷多次圍剿后歸順朝廷從此,梁山主事廳由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頭目增長到了一百單八將,又相繼兩贏童貫、三敗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節度使,并活捉高俅,梁山事業也發展到了鼎盛。日后,宋江率眾接受朝廷招安,并北上抗遼大獲全勝,迫使遼主動投降, 隨后又討伐了王慶、田虎,都取得了勝利,不折一將,立下汗馬功勞。
征方臘后,梁山好漢傷亡慘重,只剩27人回朝,封官賜爵后,宋江被奸臣蔡京、高俅等下毒所害。他知道了自己中毒后,騙李逵來喝下毒酒,因為他知道,自己死后,李逵必然造反,這樣會壞了自己的忠義之名。兩人死后,宋江給吳用和花榮托夢。吳用去了宋江托夢給他的蓼兒洼,看到了二人的墳墓,準備在宋江墳墓旁的樹上吊。這時,花榮從船上飛奔到宋江墳前,兩人一驚,二人雙雙懸于樹上,自縊而亡。
歷史爭議
通過《宋史》的記載可知,宋江起義的時間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義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東及江蘇北部一帶,“橫行河朔,轉略十郡”。起義的首領是宋江。起義具有流寇性質,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據地。起義的結局是嚴重受挫后投降。起義的規模雖然不太大,但戰斗力特別強,“官軍數萬不敢攖其鋒”。起義的影響不算小,起義的中心區域梁山泊,距東京汴梁僅百公里左右,嚴重威脅著京城的安全。起義所涉及的地區,在北宋是比較發達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間是廣濟河中部的個湖泊,而廣濟河上游就是從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廣濟河又是京東重要的漕運通道,占據廣濟河中間的梁山泊,對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經濟、軍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義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夠記上一筆,在民間廣為流傳,足以說明它的影響。
宋江接受招安后所做的事情,史學界爭論頗大,主要圍繞宋江有沒有去征方臘的問題展開。方臘起義是與宋江起義幾乎同時發生的一次農民起義,從起義規模上講要比宋江起義大得多,影響也大得多。關于宋江投降后被宋朝派去鎮壓方臘一事,史書中有明確記載,如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楊仲良的《通鑒長編紀事本末》、《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都明確記載宋江投降后隨官兵前往鎮壓方臘起義。但1939年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志銘》,這就是史學界都知道的《折可存墓志銘》。墓志銘中明確記載宋江未去征方臘,折可存是在征方臘勝利后才逮住宋江的,所以有人認為方臘起義被童貫鎮壓后,他又一次起兵反宋。宣和四年(1122年),起義最終被折可存率兵鎮壓,宋江也遇害身死。當代陰陽易辨派創始人高煜翔評價水滸傳:“天翻地覆事,俠肝義膽情,忠義照千秋,熱血奇男兒。
同是史料,孰真孰假,史學界爭論不休。宋江從發動起義到最后失敗,只有一年多一點時間;起義失敗不久,他便死去了。另據海州民間傳說,宋江并沒有投降張叔夜,連宋江在內的梁山三十六條好漢被張叔夜殺害,埋在白虎山下,這便是眾人傳說的“好漢塋”。民間還流傳著一首詩:白壁虎山陰、墳壘草木青。問是誰家墓,梁山好漢塋。但是據美籍學者馬泰來發現的北宋末年人李若水的《忠愍集·捕盜偶成》詩,其中提到:“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驚諤。今年楊江起河北,戰陣規繩視前作。嗷嗷赤子陰又言,又愿官家早招卻。我聞官職要與賢,輒啖此曹無乃錯。招降況亦非上策,政誘潛兇嗣為虐。不如下詔省科徭,彼自歸來守條約。小臣無路打高天,安得狂詞裨廟略。”李若水的詩寫于宋江投降后的第二年,當時方臘也已經被殺。從詩中可以看出宋江三十六人的確投降了張叔夜,而且都被封官拜爵,這在當時還是一件相當轟動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