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宰相張齊賢的歷史
北宋的張齊可謂是個最能吃的宰相,真真是宰相肚里能撐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吃貨宰相張齊賢的歷史,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吃貨宰相張齊賢的歷史:
歷史上有許多武將很能吃,廉頗就是一個,據說能夠一頓飯吃十斤米十斤肉。文臣能吃的很少聽到,北宋的宰相張齊賢是個例外。
張齊賢身材肥大,每頓飯都能吃很多,尤其喜歡吃肥豬肉,每頓飯都要吃幾斤。中年時期一度罷相,到安州地區當官,當地官員第一次見到張齊賢吃飯,嚇了一跳。有個官員就提議,試試張齊賢的飯量到底有多大,張齊賢也比較灑脫,就答應了。到了約定的日子,安州的大小官員幾百人全都來到州衙,許多老百姓走幾十里路來看張大人吃飯,整個州衙擠得水泄不通。
開始吃飯了,張齊賢在大廳飯桌上吃飯,手下拿了一個大桶放在院中。只要張齊賢吃一樣東西,下人們就在桶里放下同樣分量的食物。張大人邊吃飯邊和官員們談公事,從中午一直吃到黃昏??纯创笸岸家獫M出來了,可張齊賢還在猛吃。而這個大桶中的食物,就算是二十個人也吃不完呢。全州的官員百姓紛紛贊嘆,自古都說,能吃是福,張宰相飯量如此之大,難怪可以當宰相啊。
張齊賢多次和朋友說起,做官之前的二三十年從來就沒有吃飽過,整天都被饑餓折磨。有一年吃過一頓半飽,印象深刻。有一次經過一個村子,村中的大戶人家集體搞了一個布施,許多窮人跑去吃飯,管飽。張齊賢走了十多里路也去吃了一頓,吃到后來被人家給趕了出來。半夜里,張齊賢在一戶人家的屋檐下休息,餓醒了,看看四周,發現墻上掛了一整張的牛皮。張齊賢找了點柴火,把牛皮烤軟了,半生半熟的全給吃下去了。因此,有了半飽。
要說能吃就能當官,只是一句玩笑,否則大家就不用讀書考科舉了。不過,正因為常年吃不飽,張齊賢認識到,只有當官才有可能吃飽飯,而要當官,就必須有才學,有本事。從這個意義上講,張齊賢能吃,使得他當上了宰相,也有一定道理。
相關資料介紹:
張齊賢(942年-1014年),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南)人,徙居洛陽(今屬河南),宋代著名政治家。 進士出身,先后擔任通判、樞密院副史、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分司西京洛陽太常卿等官職,還曾率領邊軍與契丹作戰,頗有戰績。為相前后21年,對北宋初期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極大貢獻,還留下了許多傳奇的故事。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贈司徒,謚號文定。有《書錄解題》《洛陽搢紳舊聞記》傳于世。
端拱二年(989年),建立屯田制。張齊賢兼任河東制置方田都部署,入朝授任刑部侍郎、樞密副使。
淳化二年(991年)夏天,任參知政事。幾個月后,授任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齊賢的母親孫氏年紀有八十多歲,封為晉國太夫人,每次入宮朝見,趙光義嘆服她高壽,有好兒子,常常下手詔慰問,給與賞賜,朝官們都感到他家很榮幸。
當初,王延德與朱貽業一同掌管京城糧倉,想求任地方官,朱貽業與參政李沆是親家,就向李沆請托,李沆替他向張齊賢請托,張齊賢告訴了趙光義。趙光義因為王延德曾經奉事晉王府,厭惡他不自己陳述請求而委托執政大臣,召見并斥責了他。王延德、朱貽業都瞞著不說實情,張齊賢不想連累李沆,單獨承擔責任。
淳化四年(993年)六月,罷前職任尚書左丞。十月,命他知定州,張齊賢因為母親年老不愿去。不久,遭母喪,水漿不入口者七天,從此每天只吃一碗粥,守喪期間一直不吃酒肉蔬果。不久轉任禮部尚書、知河南府,當時監獄有死犯將處決,張齊賢到任后,馬上辨明案情而放了他。三天后,改任知永興軍。當時合門祗候趙贊因為議論政事得到趙光義寵幸,提點關中糧食,所做多豪橫不法。張齊賢論奏列舉他的罪狀,終于伏法。不久改任知襄州,又改任知荊南,又改任知安州。一年后,加任刑部尚書。
趙恒即位,召他入朝授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曾經向趙恒從容講說帝王之道,而推究其所以然的根本,并且說:"我受陛下異常恩遇,所以加倍報答。"趙恒說:"我認為帝王之道無跡可循,只要政事適當則近于帝王之道啊。"當時他的親戚中有人因分財不均互相訴訟,又入宮告狀。齊賢說:"這不是臺府能決斷的,我請求自己處治。"趙恒表示同意。張齊賢坐在相府里,召訴訟的人來問道:"你是認為他家分得多,你家分得少嗎?"回答說":是。"命他寫下名字。于是召來兩個官吏,令甲家到乙家住宅,乙家到甲家住宅,財物不能移動,分書交易。第二天上奏給趙恒,趙恒非常高興地說:"我本來知道非你不能決定。"郊祀禮后,加任門下侍郎。與李沆同事,不和。因冬至日朝會時醉酒失儀,免去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