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全名是路德維希·梵·貝多芬,他是德國作曲家、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歷史人物貝多芬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歷史人物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是“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的偉大音樂家;他創作的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由此被尊稱為樂圣。祖父自從二十歲來到波恩就做了那里的樂長。父親是一名擅長高音的歌手。母親出身低微,是一個廚子和女傭生的女兒,在嫁他的父親之前曾嫁過一個男傭。
個人簡介:
他在4歲開始學習音樂.
他在7歲登臺演出.
他在11歲就開始作曲12歲就于戲院樂隊擔當成員.
他在12歲任宮廷首席大提琴手.
他在13歲成為大風琴手.
他在19歲于波恩大學旁聽哲學,開始接觸資產階級啟蒙教育.
但在28歲時聽力開始減弱.
1787年起任音樂教師.
1792年定居維也納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自此開始創作生涯.
到1796年時雙耳已經失聰,但并未輟筆.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波恩,祖籍弗蘭德。自幼學習音樂,在其父的嚴格訓練下,很早就顯露出了音樂上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十七歲那年,波恩宮廷大學旁聽哲學,也就是在這時與莫扎特有了短暫接觸。1792年,定居維也納,經過海頓的指引,藝術上進步飛快,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
他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九部;歌劇《費黛里奧》,戲劇《哀格蒙特》、《雅典的廢墟》;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鳴奏曲》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位頗具創造性的作曲家。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稱為“維也納三杰”。他和米開朗基羅、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生都經歷了各種苦難坎坷,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根據他們的人生寫成了《名人傳》。
當貝多芬19歲的時候,法國大革命爆發,給貝多芬帶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
從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貝多芬的耳鳴日夜作響,這是耳聾的前兆。貝多芬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老年耳朵失聰。他創作的音樂作品有《月光奏鳴曲》、《C小調第5交響曲》等。
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1805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劇創作《費黛里奧》充滿了激情。他的《第九交響曲》取材于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如今已經成為歐盟的盟歌了。
貝多芬一生坎坷。因為聽力的問題,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里,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而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
后世影響:
貝多芬的音樂集中了前輩音樂大師們藝術創造的成果,站在時代的前列,以新的素質體現了亨德爾音樂的英雄性、巴赫的哲理性,發展了海頓的諧謔性,繼承了格魯克歌劇的戲劇性,以及莫扎特深刻入微的抒情性,從而創立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貝多芬通過無比苦難的音樂創作,給全人類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他的一部部杰作像一盞盞燈塔一樣,為全人類的團結、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貝多芬曾說: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
貝多芬生活在18世紀70年代和19世紀30年代之間,他是古典音樂的忠實實踐者,又是浪漫主義的強力開拓者。
貝多芬一生都經歷著坎坷磨難,然而苦難孤寂的生活沒有打垮他,他始終堅定地守望著自己的信念,在孤獨并失聰的境況下,頑強地遵循著自己藝術的箴言,創造出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藝術的巔峰,無人比肩!
(1)在交響曲的發展和創新上:將高度濃縮的音樂動機進行擴展,又保持全曲的嚴謹統一;擴充了展開部,使其成為烘托作品內在的矛盾、動力的張揚和戲劇性沖突的重心;將諧謔曲(Scherzo)引入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取代了具有宮廷典雅氣質的小步舞曲;并將人聲加入到交響曲中擴大了作品的表現力。
(2)在鋼琴奏鳴曲上: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在奏鳴曲結構上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還在鋼琴力度對比、戲劇化因素、不同音區的色彩變化上做出了重大發展,使之成為與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齊名、在音樂史上有突出貢獻的作品。
(3)在音樂表現上:解放了音樂藝術,表達了他那個時代的精神實質,作品展現了從斗爭到勝利,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歡樂的精神歷程。他的旋律繼承海頓式動機展開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而形成簡潔、粗獷、質樸、熱情的特征。
節奏上頻繁的變換、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動力性、不平衡感,和聲的不諧和因素與調性的不穩定范圍的逐漸擴大,力度也形成大幅度起伏,配器上,他重視發揮銅管、木管的作用等等,構成了貝多芬音樂那種強烈的感染力和宏篇巨著的氣魄。他音樂中的那種革命性因素,自由沖動的戲劇效果,使他成為古典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同時,他又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開路先鋒,啟發了19世紀的浪漫主義音樂的作曲家。
人物評價:
這是一個被命運捉弄的,最終耳聾的音樂家,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這個表面狂傲的人,在事實卻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音樂家最重要的器官損壞了,他不敢表露出來,不敢讓人知道他的弱點,只好選擇離群索居。他沒有知音,甚至連朋友都沒有。但是,貝多芬接受了現實,承受了上天給予他的痛苦的命運。因此他也成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羅曼·羅蘭《名人傳》)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于身為一個音樂家。他有對于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在貝多芬稍前的時代,歐洲樂壇上的大圣是莫扎特。然而莫扎特的音樂的價值,畢竟止于一種“音的建筑”,即僅因音樂的“美”而有存在的意義而已。至于貝多芬,則更有異彩,他的音樂是他的偉大的靈魂的表征。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