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秦皇漢武的共同點
秦皇漢武無疑是中國歷史上兩位可比肩的風云人物,他們倆身上也有很多共同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關于秦皇漢武的共同點,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關于秦皇漢武的共同點:
一個掃滅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的中央集權(quán)國;
一個內(nèi)修文治,外用武功,統(tǒng)治整個西漢王朝約四分之一的時間。
關于秦皇漢武的共同點一:征伐。
秦始皇無疑是一個血性漢子,憑著他與生俱來的血性與剛烈,憑著他的一股霸王氣概,面對征伐便熱血沸騰、激情四射,最終掃滅六國,完成了一統(tǒng)中國的蓋世偉業(yè)。
在西漢初期,從高祖劉邦到景帝劉啟,針對北方匈奴肆無忌憚的擾邊掠奪,一味采取所謂的“和親”國策,拿女人換取短暫的和平。
面對這大漢朝男人們的奇恥大辱,充滿血性陽剛之氣的漢武帝劉徹,舉全國之力對匈奴進行全面征伐,窮追猛打,直打得匈奴人龜縮漠北,劉徹還是不罷手,千里奔襲漠北圍殲之,從而一雪恥辱。
關于秦皇漢武的共同點二:女人。
自古英雄愛美人!
征服馬背、征服女人的胸脯,似乎是秦皇漢武共同的激情。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另外,“咸陽之旁二百里內(nèi)”,還有“宮觀二百七十”。
有宮殿就得配美女,在秦掃滅六國時,即將各國美女都擄掠置于所建宮殿。大秦后宮宮女總數(shù)逾萬人。
秦始皇歸天死后,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始皇帝的女人豈容他人分享!
漢武帝劉徹則坦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女人”。
劉徹不惜財力興建明光宮,專門征集年齡在15至20歲之間的美少女進宮供自己驅(qū)使,這些女子直到年滿三十、容顏漸衰時才準許出宮另嫁他人。
劉徹還專門篩選出體態(tài)妍麗、容貌出眾的后宮佳麗二百人,伴隨他到全國各地出巡,一路上與他同坐一車的便是其中十六名美艷絕倫的青春少女。
據(jù)史載,漢武帝時期后宮人數(shù)最多時達一萬八千余人。
關于秦皇漢武的共同點三:出巡。
秦始皇稱帝后,自公元前219年至前210年的十年間,先后四次大規(guī)模出巡,足跡遍及中國東半部的名山大川。
秦始皇一生好大喜功,每次出巡隨從隊伍浩浩蕩蕩,每至一地都立碑刻石,宣揚自己征服六國、一統(tǒng)中國的豐功偉績,先后在泰山、鄒嶧山、之罘、碣石等地刻碑頌德。
其中,尤以元前210年十月的第四次出巡行程最遠、歷時最長。秦始皇先抵云夢,望祀虞舜于九疑山;再東行上會稽山,祭夏禹;后沿東海北上,自瑯琊至榮城山,登之罘。經(jīng)歷四季,終于身染重病,死于沙丘,成為史上首位亡命出巡路上的皇帝。
漢武帝在位53年,前后出巡更是多達十五六次,僅元前113年到前106年的六七年間,便出巡八次之多。
漢武帝似乎更講究出巡時的排場,元前110年的第四次出巡,劉徹率文武百官及十二位、十八萬鐵騎,歷經(jīng)上郡、西河郡、五原郡,穿越長城,登單于臺,西抵朔方郡,直達河套最北。
同年又開始第五次出巡,東至東海,再北上泰山封禪,又向北到達碣石。
劉徹行程最遠的一次出巡,是元前106年,直奔南方長江邊,登今潛山天柱山,再坐船沿長江東下,最后登泰山封禪。元前89年,劉徹最后一次出巡時,已是68歲高齡。
關于秦皇漢武的共同點四:尋仙。
秦皇漢武頻繁出巡的意圖,除部分政治因素外,主要是為尋仙求長生不老,夢想著永居皇位。
在方士的蒙騙下,他們總以為浩瀚的大海上有仙山,山上有仙人,吃了仙人的一死仙藥,可以長生不死。于是,便不惜代價派人四處求仙,而且自己也一次次到海邊尋覓,期待遇見仙人,找到仙藥。
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派出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至東海求神仙,耗費掉巨大的財力與人力。
漢武帝50歲時親自從瑯琊入海,去尋找神山與神仙,因海風太大,不得不停止航行。
68歲高齡時,漢帝武再度到東海邊尋找神仙。
史載,元前113年六月,有人發(fā)現(xiàn)一只古鼎送給漢武帝,方士公子卿欺騙說:黃帝得了寶鼎,便登天成仙了。武帝聽后興奮地說:如果我能登天成仙,就把離開妻子兒女看作象脫去鞋子一樣。隨即派公子卿到東海邊去等候神仙。
秦皇漢武簡介:
秦皇漢武:秦始皇和漢武帝。
【出處】南北朝·劉勰《文心雕龍》知音第四十八:"昔《儲說》始出,《子虛》初成,秦皇漢武,恨不同時;既同時矣,則韓囚而馬輕,豈不明鑒同時之賤哉!"
【示例】毛澤東《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根據(jù)《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名,秦始皇和漢武帝是中國排名最高的漢族皇帝。秦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帝王,秦漢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
秦始皇
秦皇即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俗稱秦始皇。嬴姓,名政。世稱"嬴政"。原為戰(zhàn)國時秦國君主,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即王位,當時年僅十三歲。由于未行成人之禮,實際專權(quán)用事者為相邦呂不韋及太后寵信的假宦官嫪毐。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開始親政,當年鎮(zhèn)壓了嫪毐的叛亂,第二年又免去了呂不韋的職務。接著任用李斯為丞相,采納其滅六國以成一統(tǒng)的建議,派大將王翦等人進行統(tǒng)一戰(zhàn)爭。
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政在十年之間先后滅掉了韓、趙、燕、魏、楚、齊這六國,實現(xiàn)了四海統(tǒng)一的目標。
統(tǒng)一全國后,秦王政認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創(chuàng)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皇帝是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可決定國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統(tǒng)一了貨幣、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銷毀民間兵器,將山東六國貴族遷移到關中,又焚毀儒學諸書,坑殺了四百六十多名術(shù)士,實行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咸陽的路上病死于沙丘(在今河北邢臺)。
漢武帝
漢武即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十六歲登基,在位54年,占整個西漢存在時間的四分之一。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建議,統(tǒng)一思想,強調(diào)皇權(quán);上位后,征伐四方,縱橫天下,開疆拓土;對于匈奴的邊境威脅,積極主戰(zhàn),于是出現(xiàn)了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等英雄人物。公元前119年,發(fā)生最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霍去病追擊匈奴1000余里,從此漢轉(zhuǎn)入戰(zhàn)略反攻時期;派遣張騫通西域打通"絲綢之路",依次令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和親烏孫,以圖合擊匈奴,在西域設使者校尉控制西域;加強中央集權(quán),頒布"推恩令",設刺史,削弱相權(quán),進一步削弱藩王勢力;設"太學",積極推薦人才,官僚制度改革,儒士紛紛入朝,改進漢高祖劉邦的"察舉制"創(chuàng)舉孝廉;完善"樂府"機制,由朝廷樂府系統(tǒng)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最終形成漢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