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吳三桂的故事3則
吳三桂一個飽受爭議的人,在他身上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值得一說的故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關于吳三桂的故事3則,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關于吳三桂的故事:吳三桂借清兵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了政權,國號大順。接著,李自成率領一百萬起義將士,渡過黃河,分兩路進攻北京。兩路大軍勢如破竹,到了這年三月,就在北京城下會師。城外駐守的明軍最精銳的三大營全部投降。
起義軍猛攻北京城。第二天晚上,崇禎帝登上煤山(在皇宮的后面,今北京景山)上往四周一望,只見火光映天,知道形勢危急,跑回宮里,拼命敲鐘,想召集官員們來保護他。等了好久,連個人影兒都沒有。這時候,他才知道末日到來,又回到煤山,在壽皇亭邊一棵槐樹下上吊自殺。統治中國二百七十七年的明王朝,宣告滅亡。
大順起義軍攻破北京,大將劉宗敏首先率領隊伍進城,接著,大順王李自成頭戴笠帽,身穿青布衣,跨著駿馬,緩緩地進了紫禁城。北京的百姓像過節一樣,張燈結彩歡迎起義軍。
大順政權一面出榜安民,叫大家安居樂業;一面嚴懲明王朝的皇親國戚、貪官污吏。李自成派劉宗敏和李過,勒令那些權貴交出平時從百姓身上搜刮來的贓款,充當起義軍的軍餉,拒絕交付的處重刑。少數民憤大的皇親國戚被起義軍抓起來殺頭。
有個大官僚吳襄,也被劉宗敏抄了家產,并且逮捕起來追贓。有人告訴李自成說,吳襄的兒子吳三掛是明朝的山海關總兵,手下還有幾十萬大軍。如果把吳三桂招降了,豈不是解除了大順政權一個威脅。
李自成覺得這個主意很有道理,就叫吳襄給他兒子寫信,勸說他向起義軍投降。
吳三桂原來是明朝派到關外抗清的,駐扎在寧遠一帶防守。起義軍逼近北京的時候,崇禎帝接連下命令要吳三桂帶兵進關,對付起義軍。吳三桂趕到山海關,北京已被起義軍攻破。過了幾天,吳三桂收到吳襄的勸降信,倒猶豫起來。向起義軍投降吧,當然是他不愿意的;要不投降吧,起義軍勇猛善戰,兵力強大,自己不是他們的對手。再說,北京還有他的家屬財產,也舍不得丟掉。既然李自成來招降,不如到北京去看看情況再說。
吳三桂帶兵到了灤州,離北京越來越近,就遇到一些從北京逃出來的人。吳三桂找來一問,開始,聽說他父親吳襄被抓,家產被抄,已經恨得咬牙切齒;接著,又聽說他最寵愛的歌姬陳圓圓也被起義軍抓走,更是怒氣沖天,立刻下令退回山海關,并且要將士們一律換上白盔白甲,說是要給死去的崇禎帝報仇。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拒絕投降,決定親自帶二十多萬大軍,進攻山海關。吳三桂本來就害怕農民軍,聽到這消息,嚇得靈魂出竅。他也顧不了什么民族氣節,寫了一封信,派人飛馬出關,請求清朝幫助他鎮壓起義軍。
清朝輔政的親王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求救信,覺得機會來到,立刻回信同意。接著,他親自帶著十幾萬清兵,日夜不停地向山海關進兵。
清軍到了山海關下,吳三桂已經迫不及待地帶著五百個親兵出關迎接多爾袞。他見了多爾袞,卑躬屈膝地哀求多爾袞幫他報仇。多爾袞自然順水推舟地答應。吳三桂把多爾袞請進關里,大擺酒宴,殺了白馬烏牛,祭拜天地,訂立了同盟。
李自成大軍從南面開到山海關邊。二十多萬起義軍,依山靠海,擺開浩浩蕩蕩的一字陣,一眼望不到邊。老奸巨猾的多爾袞從城頭望見起義軍陣容堅強,料想不容易對付,就讓吳三桂打先鋒,叫清軍埋伏起來,自己和幾名清將遠遠躲在后面的山頭觀戰。
戰斗開始了,李自成騎著馬登上西出指揮作戰。吳三桂帶兵一出城,起義軍的左右兩翼合圍包抄,把吳三桂和他的隊伍團團圍住。明兵東竄西突,沖不出重圍;起義軍個個血戰,喊殺聲震天動地。
正在雙方激烈戰斗的時候,不料海邊一陣狂風,把地面上的塵沙刮起,一霎時,天昏地黑,對面見不到人。多爾袞看準時機,命令埋伏在陣后的幾萬清兵一起出動,向起義軍突然襲擊。起義軍毫無防備,也弄不清是哪兒來的敵人,心里一慌張,陣勢也就亂了。直到風定下來,天色轉晴,才看清楚對手是留著辮子的清兵。
李自成在西山上發現清兵已經進關,想穩住陣腳,指揮抵抗,已經來不及了,只好傳令后撤。多爾袞和吳三桂的隊伍里外夾擊,起義軍遭到慘重失敗。
李自成帶領將士邊戰邊退。吳三桂仗著清兵的勢,在后面緊緊追趕。起義軍回到北京,兵力已經大大削弱。
李自成回北京后,在皇宮大殿里舉行即位典禮,接受官員的朝見。第二天一清早就率領起義軍,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
李自成離開北京的第三天,多爾袞帶領清兵,耀武揚威地開進北京城。公元1644年十月,多爾袞把順治帝從沈陽接到北京,把北京作為清朝國都。打那時候起,清王朝就開始在中國建立了它的統治。
第二年,清朝分兵兩路攻打西安。一路由阿濟格和吳三桂、尚可喜率領,一路由多鐸(音duó)和孔有德率領。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在潼關抗擊清軍,經過激烈戰斗,終于被迫放棄西安,向襄陽轉移。過了幾個月,農民軍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遭到當地地主武裝襲擊,李自成戰敗犧牲。
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張獻忠在四川稱帝,國號大西,繼續抗擊清軍。到公元1647年,清軍進四川,張獻忠在川北西充的鳳凰山的一場戰斗中,中箭死去。這樣明朝末年的兩支主要起義軍都失敗了。
關于吳三桂的故事:吳三桂和陳圓圓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艷,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艷。田畹尋得陳圓圓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為己有。
李自成打進北京后,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占,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順治中,吳氏進爵云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托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后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后,遂乞削發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
后來吳三桂在云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后,陳圓圓亦自沉于寺外蓮花池,死后葬于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關于吳三桂的故事:開關迎敵
農民軍打進北京,結束了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統治,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他們的進軍,受到北京百姓的熱情歡迎。各行各業很快安定下來,明朝的大部分官員也都歸順了農民軍新政權。李自成和他的戰友們都非常興奮。
農民軍迅速建立新的國家機構,國號大順,任命了內閣、六部及文武百官。派出大順政權的文武官員到各地去建立地方政府,布置防務,征剿還在頑抗的明朝軍隊。
但是,大順軍陶醉于已取得的勝利,疏于新秩序的建設。李自成雖然感到,距北京不遠的山海關,還駐守著明朝的一支大軍,關外還有強大的清軍,是個威脅,但是沒有認識到局勢的嚴重性、緊迫性。他忙于登基做皇帝,大將們忙于追繳明朝大臣、外戚家中的財富。他們不分輕重,不加區別,對追繳對象,包括對象的家屬,采用嚴刑逼供、殘酷拷打的辦法,這很不利于安定已歸順的原明朝官員的心。甚至有的大順軍將領強占人家的家眷,占據豪華的住宅,過起了驕奢淫逸的生活。士兵們也私藏著在混亂中搶到手的金銀財寶,沒有了以前那股旺盛的斗志。軍心渙散,紀律松弛。李巖等少數將領看到這種情況的危險,勸告李自成,但沒有引起他的重視。
尤其不該的是,大順軍的一些將領,不顧大局,將明朝大臣吳襄抓起來拷打,抄了他的家,大將劉宗敏強占了吳家的歌姬陳圓圓。吳襄是明朝鎮守山海關統帥吳三桂的父親,陳圓圓是吳三桂寵愛的。當有人提醒李自成,吳三桂留在山海關是心腹大患,要趕快解決時,他這才派一個明朝降將去招撫吳三桂,并叫吳襄寫信勸兒子歸順。
吳三桂出于保護家屬的考慮,準備先歸順大順政權再說。但當他快到北京時,遇到一些從北京逃出來的明朝官員,一問,知道了他的父親與愛妾的遭遇,不禁怒火中燒,回頭就退到山海關。又想到李自成不會就此罷休,如單獨作戰,就會受到大順軍與清軍的夾攻,死無葬身之地,不如投降清軍,對付農民軍,還有一條活路。
于是,吳三桂不顧民族大義,寫信與關外的清軍聯系。清軍統帥親王多爾袞哪里會錯過這樣好的機會,立即答應了吳三桂的請求,帶著十多萬大軍急匆匆趕到山海關外。
李自成聽說吳三桂與清兵勾結上了,這才著急,親自率領六萬大軍,號稱二十萬,去攻剿吳三桂。
吳三桂出關叩見多爾袞,又將多爾袞接進關內,殺白馬會盟,祭拜天地。商量好對大順軍的辦法。
大順軍與吳三桂的叛軍相遇了。六萬人馬,一字排開,長達數里,軍容的確威武。吳三桂軍隊穿著白衣白甲,打出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幟,從山海關里沖殺出來,與大順軍混戰在一起。殺聲震動山谷。
雙方正殺得難分難解時,起了一陣大風,飛沙走石,對面看不清人影。埋伏在后邊的大量清軍,突然沖殺出來,大順軍被沖亂陣勢,李自成只得下令退兵。可是大順軍已經沒有了秩序,清兵和吳三桂的軍隊加緊沖殺,大順軍大敗而逃。
李自成撤回北京,元氣大傷,士兵和將領的斗志都沒有了。他決定退出北京,回到陜西老家再說。臨行前,他在金鑾殿上完成了大順皇帝的登基典禮。沿途已歸降大順政權的城池,又紛紛反叛,投降了清軍和吳三桂。
多爾袞在吳三桂的幫助下,進了北京,從農民軍手里搶奪了勝利果實,并于當年就將都城遷到北京,開始了清王朝在全中國的統治。
第二年,清軍追擊農民軍到西安,大順軍抵擋不住,被打散。李自成繼續撤退到湖北,犧牲在通山縣九宮山下。他的余部,有的參加了南明政權反清的戰爭。李自成的起義,終于失敗。
張獻忠在公元1644年11月進入四川,第二年攻占成都,建立大西國,堅持了兩年的斗爭。公元1647年,大西國在清軍進攻下失敗,張獻忠中箭而死,大西國也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