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的歷史人物
完璧歸趙,發生于戰國時期的漢族歷史故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完璧歸趙的歷史人物,希望能幫到你。
一、完璧歸趙歷史典故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帶著國書去邯鄲城(今河北省)見趙惠文王,說秦王情愿讓出十五座城來換邯鄲城收藏的一塊珍貴的“和氏璧”,希望趙王答應。
趙惠文王就跟大臣們商量,要不要答應。要想答應,怕上秦國的當,丟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應,又怕得罪秦國。議論了半天,還不能決定該怎么辦。
當時有人推薦藺(音lìn)相如,說他是個挺有見識的人。
趙惠文王就把藺相如召來,要他出個主意。
藺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答應不行。”
趙惠文王說:“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國取了璧,不給城,怎么辦呢?”
藺相如說:“秦國拿出十五座城來換一塊璧玉,這個價值是夠高的了。要是趙國不答應,錯在趙國。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國不交出城來,那么錯在秦國。寧可答應,叫秦國擔這個錯兒。”
趙惠文王說:“那么就請先生上秦國去一趟吧。可是萬一秦國不守信用,怎么辦呢?”
藺相如說:“秦國交了城,我就把氏壁留在秦國;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帶回邯鄲。”(原文是 “完璧歸趙”。)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了咸陽。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別宮里接見他。藺相如把氏壁獻上去。
秦昭襄王接過璧,看了看,挺高興。他把璧遞給美人和左右侍臣,讓大伙兒傳著看。大臣們都向秦昭襄王慶賀。
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見秦王提換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來換璧。可是璧已落到別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來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對秦昭襄王說:“這塊璧雖說挺名貴,可是也有點小毛病,不容易瞧出來,讓我來指給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為真,就吩咐侍從把和氏璧遞給藺相如。
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宮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著眼睛,怒氣沖沖地說:“大王派使者到邯鄲來,說是情愿用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璧。趙王誠心誠意派我把璧送來。可是,大王并沒有交換的誠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話,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這塊璧在這柱子上一同砸碎!”
說著,他真的拿著和氏璧,對著柱子做出要砸的樣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壞了璧,連忙向他賠不是,說:“先生別誤會,我哪兒能說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圖來,并且把準備換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想,可別再上他的當,就說:“趙王送璧到秦國來之前,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堂上舉行了一個很隆重的儀式。大王如果誠意換璧,也應當齋戒五天,然后再舉行一個接受璧的儀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了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說:“好,就這么辦吧。”
他吩咐人把藺相如送到賓館去歇息。
藺相如回到客棧,叫一個隨從的人打扮成買賣人的模樣,把璧貼身藏著,偷偷地從小道跑回邯鄲去了。
過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們和別國在咸陽的使臣,在朝堂舉行接受和氏璧的儀式,叫藺相如上朝。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禮。
秦昭襄王說:“我已經齋戒五天,現在你把璧拿出來吧。”
藺相如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前后二十幾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義的。我怕受欺騙,丟了璧,對不起趙王,所以把璧送回邯鄲去了。請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聽到這里,大發雷霆。說:“是你欺騙了我,還是我欺騙你?”
藺相如鎮靜地說:“請大王別發怒,讓我把話說完。天下諸侯都知道秦是強國,趙是弱國。天下只有強國欺負弱國,決沒有弱國欺壓強國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塊璧的話,請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然后打發使者跟我一起到趙國去取壁。趙國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決不敢不把璧交出來。”
秦昭襄王聽藺相如說得振振有辭,不好翻臉,只得說:“一塊璧不過是一塊璧,不應該為這件事傷了兩家的和氣。”
結果,還是讓藺相如回邯鄲去了。
藺相如回到趙國,趙惠文王認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來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換和氏璧,不過想借這件事試探一下趙國的態度和力量。藺相如完璧歸趙后,他也沒再提交換的事。
二、完璧歸趙歷史人物
1、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趙惠文王時,秦強索趙“和氏璧”。他受命攜璧入秦,當廷陳詞力爭,終完璧歸趙。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隨趙王赴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因善于應對,使趙王免遭屈辱,擢為上卿。對趙相廉頗能一再容忍謙讓,使其感悟,成為知交。
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件事件。
2、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與其弟爭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的、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發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當權,外戚魏冉為宰相,史稱"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推薦白起為,先后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聽從魏國人范雎的話,奪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將,公元前256年又滅亡西周國(此西周不是作為朝代的"西周",而是戰國末期的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去世,終年有75歲。
看過完璧歸趙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