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筆從戎歷史人物
投筆從戎,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投筆從戎歷史人物,希望能幫到你。
一、投筆從戎人物
班超:漢朝名將,封定遠侯。
傅介子,張騫:漢朝人,曾出使西域,立過很多功勞。
《后漢書》:范曄所作,是繼《史記》、《漢書》、《三國志》后又一紀傳體史學巨著。敘東漢一代史事,文字周密而又有文采。共一百二卷。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漢族,扶風郡平陵縣(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于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后葬于洛陽邙山之上。
班超,是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系的重要人物。他出生在文仕家庭,是史學家班彪之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但他的成名并不是因為文學成就,而是選擇投筆從戎,投身于為漢朝穩固邊疆的事業中,成為一代東漢名將。
二、棄筆從戎典故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莊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后來,班超出使西域,終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
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間,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看了投筆從戎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