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孔子的評價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人物孔子的評價,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人物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于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
歷史人物孔子后世評價
孔子所處的東周王朝春秋時代,西周社會以血緣氏族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崩潰瓦解,而基于文化認同的漢民族共同體正在形成。這是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最初發生的年代,古典成為時尚,一些人開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原先由貴族所壟斷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漸流入民間。孔子正是這時代精神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遂開戰國諸子百家之先河。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在古代率先打破‘學在官府’的貴族壟斷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階層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且身體力行。孔門師生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一時成為顯學,形成了中國古代的第一個學派的‘儒家’。儒家思想經歷朝歷代演變,對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孔子積累和總結了很多教學經驗。他主張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指導。他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就是說不到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不要輕易告訴他現成的答案。他還提出了許多至今仍有價值的教學箴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強調溫習的重要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思結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強調端正學習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主張不恥下問,善于向別人學習。
歷史人物孔子成就貢獻
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千古圣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后世并尊稱他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禮》 、《樂》,《四書》,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著《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英國歷史學家、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說,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他有眾多弟子,如子貢、子路、顏回等。被后世尊為“亞圣”的孟子是他孫子孔伋(字子思)的再傳弟子。最著名的一篇《關雎》。
現人教版小學第12冊語文書已收錄《孔子東游》(兩小兒辯日)中學第1冊收錄《論語十二則》。現蘇教版小學第12冊語文書已收錄《孔子游春》。現蘇教版小學第12冊語文書已將孔子的名言收錄到練習7。現長春版第10冊語文書已收錄《論語四則》。
看了歷史人物孔子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