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武則天的客觀評價是什么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對武則天的客觀評價是什么,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對武則天的客觀評價是什么
對武則天,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那么,到底應如何評價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作出過哪些貢獻呢?
武則天做了皇帝以后,把反對她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地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qū),最后并尋找借口,把沒有死的統(tǒng)統(tǒng)殺掉。狠狠打擊這些保守的門閥貴族,這對武則天本人來講確屬報復行為,但這些關隴貴族,當時已經(jīng)成為一種保守勢力,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志著關隴貴族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tǒng)治的終結,為社會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公元655年,武則天被立為皇后。武則天做皇后不久,高宗經(jīng)常有病,有時便委托武則天過問政某些政事。674年,武則天根據(jù)自己對形勢的理解,向高宗建言十二事。在十二事中,武則天就建議“勸農(nóng)桑,薄賦徭”。她掌權后,編撰了一些勸農(nóng)文件和資料,頒發(fā)到各州縣。并注意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監(jiān)察。對由于土地兼并而逃亡的農(nóng)民,采取比較寬容的政策。所以,在武統(tǒng)治時期,社會比較安定,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了人口的增長,武統(tǒng)治期間人口平均每年增長0.91%。在古代,這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武則天時期經(jīng)濟發(fā)展的集中表現(xiàn)。
在穩(wěn)定邊疆形勢方面,武則天也有一定貢獻。當時的邊疆并不太平,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安西四鎮(zhèn),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zhèn),常駐軍隊,并把在青海的屯田推廣到甘肅張掖,武威,內(nèi)蒙五原和新疆的吉木薩爾一帶。
武則天十分重視科舉,有一次她還親臨考場,主持科舉考試。當時的科舉考試主要是考做文章。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不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的真才實學,
看你的政治才能。由于是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使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樣,就大大刺激了士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也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正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fā)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在武則天時期不斷涌現(xiàn),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上述各項貢獻當然都不是武則天一人所能完成的。武則天自己也說:“天下之廣,庶事至繁,非一人所能周也”。她充分認識到必須依靠賢臣之力。武則天廣開入仕之門,做到”進用不疑,求訪不倦“,除大開制科,還要求臣下舉薦人才,還可以毛遂自薦。只要考試合格,即刻任用。同時進行嚴格的考核,不稱職的立即罷免,對有才能的人,則隨時提拔到關鍵崗位重用。開元時期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姚崇,張九齡等人都 是在武則天時期培養(yǎng)和選拔上來的。
但是,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武則天遭到的非議要比頌揚多得多。有的說她任用酷吏,肆行誅殺。武則天從做皇后到做皇帝,不斷受到各種勢力的反對。武則天除了動用武力鎮(zhèn)壓公開的反抗,便任用酷吏,來打擊那些對她表示不滿的人。由于她過高地估計了反對她的力量,因而也濫殺了許多無辜。但她誅殺的,主要還是貴族官僚及其黨羽和家屬,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關于她的內(nèi)寵問題,因為武則天是皇帝,凡是皇帝,男皇帝可以有的,女皇帝也可以有。實際上,比起任何一個男皇帝的后宮來,她的男寵是微不足道的。
對于古代的帝王,對于他們的個人品德,性格和私生活,當然不能忽略,但是,重要的還是要看他們處理國家事務的能力,看他們的政跡,看他們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從這些方面來看,對武則天的評價,應該是給予肯定的。
武則天的統(tǒng)治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做的哪一點都不比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男皇帝差,武則天是個很有智慧和才華的女人,其實由她來統(tǒng)治中國一段時間,是當時歷史的必然,因為她的老公那么無能,她的兒子又那么懦弱,沒有她,未必有后來的開元盛世,是老天把她推到了歷史政治舞臺。
作為一個皇帝,一個政治家,她的功績完全可以蓋過她的政治瑕疵。
作為一個女人,她是個相當厲害有手段的女人。可是世界上什么樣的男人都有,那當然就什么樣的女人都有啊,所以評價的標準要統(tǒng)一,這樣才叫公正客觀。
歷史上武則天的人物爭議
無字石碑
武則天死后立了一座沒有任何字跡的石碑,下面就是關于武則天要立無字碑的多種猜想。
1.武則天認為自己功高德大,前繼貞觀之治,后啟開元盛世,政績斐然,彪炳千秋,功德遠非文字所能表達,故立無字碑。(范文瀾主此說)
2.武則天自知罪孽重大、荒淫無道,與其貽笑后世,不如只字不鐫。(岑仲勉、呂思勉等史學家持此觀點)
3.武則天認為功過是非應當由后人去評價,這與郭沫若詩句中“權衡女帝智能全”的用意相吻合。
4.武則天離世后,繼位的唐中宗李顯不知如何稱謂這位“武周”女皇。按照傳統(tǒng)的觀念,女人是不能做皇帝的,所以《新唐書》中雖然在體例上給予武則天帝王的待遇,為她寫“紀”,但稱謂卻是“則天順圣武皇后”。
5.唐中宗李顯曾被廢而復立,因而對生母武則天心懷嫉妒,立無字碑是為了讓她難堪。
6.武則天過世后,如何撰寫碑文評價她的功過,一直聚訟紛紜,爭論不休。
7.武則天死后恰逢政局動蕩,人們無暇關注此事,而事后關于她的說法又爭議很多,莫辨真?zhèn)危虼吮峡套值氖虑橐簿鸵煌显偻希詈蟛涣肆酥恕?/p>
看了歷史對武則天的客觀評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