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哪里人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寵愛武則天,賜名“武媚娘”.則天是哪里人:一代女皇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那么武則天是哪里人呢?
祖籍并州文水人,至于出生地則有好幾種說法:山西并州文水;四川利州(廣元);陜西長安(西安);江蘇揚州。
1、認為武則天是山西并州文水出生的理由是,武則天曾經自稱是并州文水人,這個說法看似很確切,其實不能說明問題。原因在,按照新舊唐書,武則天之父武士彟是并州文水人,因此武則天的籍貫為并州文水,古人常以自己的籍貫確定自己是什么地方人,何況武則天是對并州文水的父老這樣說,更具親切感,而與武則天在何地出生無涉。
2、認為武則天是陜西長安(西安)或江蘇揚州出生所依據的材料是最早有關武則天的出生線索的《攀龍臺碑》,碑為則天時吏部尚書、中書令李嶠為武士彟撰寫。碑文并未直接說出武則天何處所生,僅僅給出了武士彟再娶,以及他任京官和揚州、荊州等地官員的時間。《攀龍臺碑》是這樣開出武士彟的年表的:
武德元年(618年),封武士彟為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兼檢校井鉞。
武德三年(620年),封工部尚書,繼而武士彟喪妻。
約于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親自主婚為其娶了隋朝宗室楊達之女。
武德八年(625年),武士彟出任栓校揚州都督府長史。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以太子身份統領朝政,封武士彟為豫州都督,統領豫、息、舒、道四州諸軍事。
貞觀元年(627年),封利州都督,統領利、隆、始、靜、西、龍六州諸軍事。
貞觀五年(631年),封荊州大都督,統領荊、峽、豐、郎、岳、果、松七州諸軍事。
貞觀九年(635年),唐高祖駕崩,武士彟在悲痛中患病,嘔血而亡,享年59歲。遺令:歸葬文水。。。
武則天生于利州說
由于新舊唐書關于武則天的年齡互相矛盾,其中舊唐書更與武則天親自審定的《攀龍臺碑》武士彟年表不合,因此我們有理由懷疑新舊唐書所載則天年齡都是錯的。現在進一步看看武則天出生廣元說的情況。
最早有關武則天出生廣元說的文獻見于《大唐新語》所載,其中說:
“袁天罡,益州人,尤精相術。貞觀初,敕召赴京,途徑利州,時武士彟為節度使…….武則天時衣男子服,乳母抱出,天罡大驚曰:龍晴鳳頸,貴之極也。轉側視之,若是女,當為天子”。
如果我們認為《大唐新語》為怪說,則晚于它的李商隱《利州江潭作》一詩,題目自注有“感孕金輪所”句,查金輪為武則天謚號,是明指武則天誕生利州。
如果我們認為上述兩條純屬民間傳說,則1954年在廣元皇澤寺出土的孟蜀廣政碑,碑文云:
“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實錄,此不備書,貞觀時,父士彟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碑文里有:“事具實錄”,而《舊唐書》成書于后晉開運二年(945),比起《廣政碑》(后蜀廣政二十二年,959)早了14年,我們不知道究竟這里所指的“實錄”是否單指《舊唐書》,但我們知道,在《舊唐書》成書后的明年,即946年,契丹兵南下擄后晉末帝與百官北走,中原大量史籍失傳,因此,這個“實錄”可能是唐滅亡前被帶到蜀的典籍,如果確實如此,則《廣政碑》所根據的是比《舊唐書》更確信的史料。這樣,武則天應該出生在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