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歷史評價是怎樣的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名不見載。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孫皇后歷史評價是什么,希望能幫到你。
長孫皇后歷史評價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的摯愛 三千寵愛在一身 史實中,他最愛長孫皇后,且基本是唯一的愛.為了長孫皇后,他做了很多違背原則讓朝臣背后議論的事。
長孫皇后只活了短短的36歲,但在封建社會中是皇后的典范。蔡東藩在《唐史通俗演義》中,批評了李世民的缺點,卻稱長孫皇后是個完人——人格完美的人。即使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長孫皇后也有兩點可供借鑒。一是不利用裙帶關系搞特權,二是貴為皇后卻過著儉樸的生活。經歷過生死考驗,得到了榮華富貴,卻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長孫皇后不愧是李世民的妻子。
相關評價
《舊唐書》后妃傳下贊曰》:坤德既軌,彤管有煒。韋、武喪邦,毒侔蛇虺。陰教斯僻,嬪風浸毀。賢哉長孫,母儀何偉。
《《舊唐書》宋璟傳》:又貞觀中文德皇后嫁所生女長樂公主,奏請儀注加于長公主,魏征諫云:“皇帝之姑姊為長公主,皇帝之女為公主,既有‘長’字,合高于公主。若加于長公主,事甚不可。”引漢明故事云:“群臣欲封皇子為王,帝曰:‘朕子豈敢與先帝子等。’”時太宗嘉納之。文德皇后奏降中使,致謝于征。此則乾坤輔佐之間,綽有余裕。豈若韋庶人父追加王位,擅作酆陵,禍不旋踵,為天下笑。則犯顏逆耳,阿意順旨,不可同日而言也。
《大學衍義》卷36(宋)真德秀》:臣按:文徳長孫后之賢,其行事皆可為后世法。方太宗之怒魏徵也,非后從容開捄,則徵不得免矣!其為君徳之累可勝計耶?一言而全直臣於將死之際,立太宗於無過之地,雖古之賢后何以逾此?吁可仰哉!吁可仰哉!
《范太史集》卷27(宋)范祖禹》:唐太宗嘗罷朝,怒曰:“會須殺此田舍翁!”時文德皇后謂帝曰:“誰觸忤陛下?”帝曰:“魏徵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於廷。帝大驚曰:“皇后何為若是?”后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帝乃悅。臣祖禹曰:詩人美后妃,輔佐君子、求賢審官,國家將興,必有淑哲之配,儆戒以成君子之德。若長孫皇后感悟太宗,其可謂賢矣。
《大事記續編》卷53(明)王祎》:解題曰:十月之交,曰皇甫卿士、畨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棸子,內史蹶維,趣馬楀為師氏,艶妻煽。方處幽王之 時,小人之所以滿朝,而官爵所以多濫者,由艶妻之方處也。文武之朝,有任、姒以居內,則官爵曷至是哉!貞觀之初,內治有長孫皇后,雖以無忌之賢,而皇后尚請不使久居寵位。則朝廷之名器,冝其無泛加者矣。永徽之際,內有武后,而義府敬宗之徒聚於朝廷之上,則官有泛階,而末年服緋者滿朝,以敗太宗之典刑,亦其冝也。
《內則衍義》卷16(清)傅以漸》:謹按:開辟之帝王,莫不有賢內助焉。若能以學問興事業,則唐朝尤為大著。竇皇后不惟能學,而又能書,其聰明有過乎人者。長孫皇后幼喜圖傳,正位中宮,益加精勤,是以文章揚其規誡,政事頼其匡勷。發跡太原,數年而成大業。二后之好學,有不容冺沒者存也。
《孝經衍義》卷61(清)葉方藹等》:臣按:帝王家法如《易》《詩》《禮》《春秋》所載記,由之則得,不由之則失。自三代以后之君,莫盛于漢孝文帝、唐太宗文帝。竇皇后雖不如文德皇后之以賢特 聞,然其好黃老之言,蓋亦有得于無為自化清凈自正之意,非有側媚之私、嫉妒之心也。司馬遷《本紀》:“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衣不得曵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則其不茍于色,而宮闈皆化之矣!以唐太宗之賢而正位乎外,以文德后之賢而正位乎內,歷覽前史,幾于不可再得也!君子以反身之義推本言之,有文王,而后有以見后妃之圣;有太宗,而后有以見文德后之賢。太宗即位之初,即有放宮女之詔;二年秋,以久旱復減省如前。此豈非遠鑒晉武之禍,近蓋 (厥)考之愆耶?將聘充華,而知其已字,則立罷之。依尚書奏,不以沒官口賤人補用內職。資送長樂主,初敕有司倍于永嘉,聞魏征之諫,而入告于后,后稱征引禮義以抑人主之私情,因而厚賜之。其后南平公主出降王珪之子,敬直執禮于珪夫婦,珪曰:“吾所以受公主謁見者,以主上欽明動循禮法故也。”凡太宗宮幃之事,其書于冊者大略如此。而文德之賢為開基圣母,既葬昭陵太宗猶悲悼不已,為層觀苑中,時登望之。一聞魏征獻陵之諷,即為毀觀。此又有“發乎情止乎禮義 ” 之善焉。夫后世言家法之不正,以為莫盛于唐,要之子孫之罪。文德自賢后爾。如太宗皇帝文德皇后,合于家人之二五,于夫婦之間宮闈之際,度德比義則遠過乎漢孝文竇皇后矣。
《長孫皇后論》乾隆》:夫閨門,王化之始也。詩三百而必以關睢為首,禮嚴大昏,書重厘降。易上經首乾坤,下經首咸恒。蓋知正家之道,必本于閨門。閨門正而后家齊、國治也。王者立后,上法乾坤,必求令德,有以裨成內政、安貞載 物,然后協厥坤儀,為天下母。故太任太姒秉淑德,而昌周;明德馬后克恭儉,而光漢。古今所稱,不可誣也。文德皇后長孫氏者,實閨門之令望也。仁孝恭儉、少好讀書,贊成內政、裨益弘多。訓諸子常以謙儉為先,太宗亦敬其有德。常朝回怒曰:會殺此田舍翁。后問為誰?帝曰魏征。于是后退,衣禮衣而稱賀于上曰:臣聞 主圣則臣直,乃陛下之圣故也。妾敢不賀于是。帝喜而征言無不聽。夫唐太宗豈實欲殺魏征哉?然雖無此意,亦微有不樂諫之心。皇后一聞此語,即借賀以諷諫之,征益寵信而帝善益彰。然后知正內之益所不可少,而有乾之健,必得坤之貞以順承之也。易曰:牝馬地類,行地無疆。蓋馬陰物也,陰之德利柔順,然必利貞而行。地無疆,然后輔乾以行,澤及天下。若徒柔順而鮮貞,則又何能助乾道而沛膏澤哉!若長孫皇后不預朝政,雖帝問之亦終不對,可謂知安貞之義者矣。其資送公主、諷諫以安直臣、得疾不事道釋之教,尤為賢明,名垂百世、媲美周姜,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