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孝圣憲皇后簡介
孝圣憲皇后(1692年—1777年),鈕祜祿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朝孝圣憲皇后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清朝孝圣憲皇后簡介
孝圣憲皇后(1692年—1777年),鈕祜祿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
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歷,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
孝圣皇后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她壽數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國歷代皇太后中也是罕見的。
清朝孝圣憲皇后人物生平
出身名門
孝圣憲皇后生于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滿洲開國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
嫁入皇家
鈕祜祿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胤禛,由于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所以當時鈕祜祿氏是格格身份,也沒有因生下弘歷提升地位,十余年間皆號格格。
母憑子貴
康熙年間,雍正患上了時疫,病情非常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雍正康復后,對其尤有鐘愛。后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于雍和宮邸。
弘歷十歲時,隨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于圓明園牡丹臺,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并稱弘歷"是福過于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正的恩寵。
雍正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
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后,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
尊為太后
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后。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并告誡宮監,今后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后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臺,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后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彩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后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善至于終身。
安詳駕薨
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到圓明園。皇太后駐蹕圓明園期間,幾乎都住在長春仙館,因為這里距皇帝處理政務的正大光明殿和皇帝的寢宮九洲清宴都很近,便于皇帝給皇太后問安侍膳。
正月初九日,乾隆帝陪著皇太后在九洲清宴一邊進膳,一邊觀看節日的燈火,妃嬪和皇子、皇孫們也都陪侍在旁,“五世同堂,同伸歡忭”。乾隆帝見皇太后“慈顏康豫,不減常年”,非常高興。這一年,皇太后86歲,乾隆帝67歲。他想皇太后90歲大壽時,自己也是71歲的老人了。那時一定要為皇太后更隆重地慶祝一番。
正月十四日行完祈谷大祀后,乾隆帝聞知皇太后身體不豫,趕到長春仙館看望,當天晚上還陪著皇太后在同樂園進晚膳。皇太后當時的病情并不重,只是偶爾違和,抓緊調治后,病情大有好轉。可是沒過幾天,病情出現反復,而且較前加重。皇太后不想把病情轉重的事讓皇帝知道,怕引起兒子煩心,影響理政,所以在皇帝問安時,故意談笑如常。
到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情已十分嚴重,這一天乾隆帝看望了母親兩次。這天深夜,皇太后已進入彌留狀態。乾隆帝守候在旁。到了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后“痰忽上涌,遂于丑刻病逝”,終年86歲。舉國致哀,尊謚號定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因此后世稱其為孝圣憲皇后),葬于泰東陵。
看了清朝孝圣憲皇后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