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歷史人物蘇定方簡介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縣)人,唐朝杰出的軍事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隋唐歷史人物蘇定方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隋唐歷史人物蘇定方簡介
蘇定方(592~667),唐初大將,名烈,字定方,以字行,冀州武邑人。父邕,隋末聚鄉里數千人,在信都郡(即冀州)本土討伐叛賊。定方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十五歲隨父征戰,先登陷陣。父卒,代領其眾,殺張金稱于郡南,敗楊公卿于郡西,自是賊不舍境,鄉黨賴之。后投竇建德,為建德大將高雅賢養子,從竇建德、劉黑闥攻城伐邑,每有戰功。劉黑闥敗后,定方歸鄉里。唐貞觀初,為匡道府折沖都尉。
四年(630),為李靖前鋒,與東突厥大戰于磧口。定方乘霧行軍,二百鐵騎襲帥帳,頡利及隋公主狼狽散走,余眾俯伏,靖軍隨后趕到,唐陰山大捷,東突厥亡。以功授左武候中郎將,后轉左衛中郎將。永徽六年(655),從程名振征高句麗,次年,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大破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追至石國蘇咄城(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西北),俘賀魯,西突厥亡。唐以其地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其所役屬諸國皆分置州府,唐的疆域西盡波斯國。
定方因功遷左驍衛大,封邢國公。四年冬,位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的思結闕俟斤都曼脅所部及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國復叛,擊破于闐。唐以定方為安撫大使,至葉葉水(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內的錫爾河),選精卒一萬、騎三千長途奔襲,晝夜疾馳三百里,大戰破之,都曼降,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全部平定,定方累功遷為左武衛大,加食邢州鉅鹿真邑五百戶。顯慶五年(660),又為神丘道大總管,滅百濟,擒其王扶余義慈。龍朔元年(661),定方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征高句麗,屢戰皆捷,遂圍平壤城(高句麗首都),會大雪,解圍還。三年(663),任涼州安集大使,節度諸軍,以安定吐蕃、吐谷渾。乾封二年(667)卒,年七十六。追贈幽州都督,謚曰莊。
隋唐歷史人物蘇定方生平經歷
朝廷鄉勇·少年悍將
蘇烈(592—667),字定方,以字行世,唐初杰出軍事統帥。本為冀州武邑人,后遷居始平縣。隋大業末年,父親蘇邕率領鄉里數千人為本郡討伐叛賊。蘇定方“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年十五歲(注:古代以虛歲記齡,則滿十四歲),便隨父征戰,沖鋒陷陣,戰斗中總是一馬當先。蘇邕死后,信都郡(則冀州)郡守令其接替父親,統率部眾。蘇定方“破賊首張金稱于郡南,手斬金稱,又破楊公卿于郡西,追奔二十余里,殺獲甚眾”,從此賊軍不敢侵犯境內,家鄉百姓均十分信賴他。不久,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席卷全國,隋朝統治土崩瓦解,各路英雄紛紛逐鹿中原,于是蘇定方投奔了竇建德大軍,竇建德的大將高雅賢很喜歡定方,收其為養子。嗣后,他又隨從高雅賢為劉黑闥大軍攻城略地,屢建戰功。及至劉黑闥、高雅賢敗亡,蘇定方回到故鄉,過起了隱居生活。
從滅東突厥·奇襲頡利牙帳
唐攻東突厥-陰山之戰貞觀初年(627年),蘇定方被唐廷重新啟用,任匡道府折沖都尉。貞觀四年(630年),隨從李靖出征東突厥,兩軍大戰于磧口(今內蒙古善丁呼拉爾)。二月初八夜,蘇定方親率二百騎兵為前鋒,手持弓弩,趁大霧秘密行進,距突厥牙帳只有七里,突厥兵才有所警覺,唐騎兵馬不停蹄,當距敵約一里路時,大霧消散,發現了頡利可汗的牙帳。蘇定方趁其無備,“馳掩殺數十百人,頡利及隋公主狼狽散走,余眾俯伏”。李靖大軍隨后趕到,東突厥潰不成軍,唐軍“斬首萬馀級,俘男女十馀萬,獲雜畜數十萬,殺隋義成公主,擒其子疊羅施”。頡利率領殘兵一萬余人打算逃離磧口,被屯于道口的李勣部堵截,不久其部落大酋長也紛紛率眾來降,李勣部隊共獲五萬余俘虜。此役唐軍大獲全勝,徹底擊敗東突厥,史稱“陰山之戰”。頡利可汗敗走后,投奔位于靈州西北的蘇尼失,被唐將張寶相率眾俘獲。
唐滅東突厥的戰斗中,作為李靖前軍先鋒,長驅直入攻破頡利可汗牙帳的蘇定方因戰功授左武候中郎將,后再遷任左衛中郎將。永徽六年(655年),高句麗聯合百濟、靺鞨進攻新羅,攻占其北境三十余城。新羅向大唐求援,蘇定方隨同程名振攻打高句麗,得勝歸朝,拜為右屯衛,封臨清縣公。
初征西突厥·百騎破萬軍
西突厥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五月,蘇定方隨從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即程咬金)征討西突厥,被任命為前軍總管。大軍行至鷹娑川(今新疆開都河上游),西突厥兩萬精騎前來抵御。兩軍展開惡戰,總管蘇海政激戰連場未能取勝,西突厥別部鼠尼施等又率領兩萬多騎兵前來增援,形勢相當危急。當時蘇定方所部正在歇馬,與大總管營帳相距十余里,中間只隔著一座小嶺,看到遠處塵土飛揚,知道敵人大軍已至,蘇定方“率五百騎馳往擊之,賊眾大潰,追奔二十里,殺千五百余人,獲馬二千匹,死馬及所棄甲仗,綿亙山野,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定方的功勞,對程知節說:“敵軍雖然逃跑,官軍死傷也多。現在應當結為方陣,將輜重集于陣中,四面列隊,人馬披甲,敵來即戰,才是萬全之策。不要讓士兵輕率離陣,以免造成損傷。”王文度假稱另有詔命,說程知節恃勇輕敵,讓王文度從中節制。隨即集結軍隊,下令不許深入敵中。唐軍“終日跨馬被甲結陣,由是馬多瘦死,士卒疲勞,無有戰志”。蘇定方心急如焚,對程知節說:“天子詔令討敵,如今反而自守,馬餓兵疲,逢敵必敗。如此怯懦,怎能立功呢?況且公為大將,前線之事不能自己決斷,反而另派副將予以節制,必無如此之理!應拘禁王文度,將此情節急奏朝廷!”程知節沒有聽從。大軍到達恒篤城,有胡人率眾歸降,王文度又說:“這些胡人現在投降,等官軍撤回后,他們仍會反叛,不如把他們殺盡,奪取他們的資財。”蘇定方說:“如果這樣處置,那便是自己當賊,又怎能說是討伐叛逆?”王文度不聽。等到瓜分資財時,“唯定方一無所取”。顯慶元年(656年)十二月,唐軍最終無功而返,王文度坐矯詔該當判處死刑,后得以除名為民;程知節坐逗遛追賊不及而貽誤戰機亦被撤職處分。
滅西突厥·俘沙缽羅可汗
顯慶二年(657年)春,朝廷任命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再次征討西突厥,任雅相、回紇婆潤等人為副將,又派已歸附大唐的步真及彌射為安撫大使,自南道招撫西突厥舊部。蘇定方在金山(今阿爾泰山)以北,大破西突厥處木昆部,俟斤懶獨祿率領一萬帳兵眾投降。蘇定方加以安撫,從中調發了一千騎兵,共同進軍至曳咥河(今新疆額爾齊斯河)。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聞訊,率領十萬大軍前來應戰。蘇定方率漢軍及回紇兵一萬余人同敵展開戰斗。“賊輕定方兵少,四面圍之”,蘇定方令步兵環踞南面高地,長矛外向,親率精銳騎兵列陣于北原。西突厥軍向唐軍步兵發起三次沖鋒,均未能打破唐軍大陣的銅墻鐵壁,士氣漸泄,兵陣已亂。“定方乘勢擊之,賊遂大潰,追奔三十里,殺人馬數萬”,并“殺其大酋都搭達干等二百人”。
第二天繼續進軍,胡祿屋等五弩失畢舉眾來降,阿史那賀魯獨自與處木昆屈律啜率數百騎向西逃去。五咄陸部聽聞沙缽羅可汗兵敗,也紛紛歸附了南道的安撫大使步真。蘇定方命令副將蕭嗣業、回紇婆潤率各部虜兵趕赴邪羅斯川(今伊犁河西)追擊敗兵,自己和任雅相率領新附之眾攔截賊軍后路。剛好趕上天降大雪,“平地二尺”,軍吏請求讓士卒稍事休息,蘇定方說:“敵軍依恃大雪,以為我軍不能前進,必休息士馬,現在踏雪急追,掩其不備,可獲大勝。如果放脫賀魯,讓他遠逃而去,就不能擒獲他了!”于是整頓軍隊,“晝夜兼行”。進至雙河(今新疆溫泉、博樂一帶),和彌射、步真會合,“軍飽氣張”,長驅兩百里,距賀魯牙帳只有一百里時,下令結陣而行,大軍抵達金牙山(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以西)。此時賀魯正準備打獵,蘇定方乘其無備,令士兵發動進攻,“破其牙下數萬人”。賀魯率其殘部繼續逃亡,唐軍窮追不舍,“定方追賀魯至碎葉水(今吉爾吉斯和哈薩克境內楚河),盡奪其眾”。沙缽羅可汗僅率其子咥運、婿閻啜等十余騎連夜逃往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帶)西北之蘇咄城。蘇定方派遣副將蕭嗣業一路追擊至石國,沙缽羅可汗被石國城主伊涅達干誘捕,送交蕭嗣業。此次唐軍征伐賀魯“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萬”,息兵后蘇定方令西突厥諸部各歸所居,修復道路,設置郵驛,掩埋尸骨,慰問疾苦,劃定部落地界,恢復生產,并將沙缽羅可汗擄掠的財物、牲畜等,全部歸還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