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簡介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時期曹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后與地名竹林合稱。
今天學習啦小編想要和大家探討的是:竹林七賢簡介;具體內容如下:
公元241~249年以來,魏齊王曹芳在位。此時,曹氏宗室勢力日微,大權漸落到司馬氏手中。司馬氏為了鞏固、擴大自己的勢力,一面大肆誅戮曹氏王室,一面屠殺傾向曹氏集團的文人,造成了極端恐怖、黑暗的政治局面。曹芳當時的年號為“正始”,正始作家就以“竹林七賢”為代表,其中以阮籍、嵇康的成就為最高。
阮籍(公元210~260年),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因為當過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阮籍崇尚老莊哲學,蔑棄禮教,行為佯狂放誕,對當時的現實極為不滿。他曾用沉醉六十日的方法逃避司馬昭的聯姻要求,以酣醉對付司馬師兄弟所寵信的鐘會對他的陷害。他平時“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終于保全了自己,幸免于難。他留下來的作品主要是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詩的內容主要是寫他對現實的不滿和憂生的嗟嘆,多用比興,托意深遠。對虛偽的禮教表示了極大的厭惡,對統治者的荒淫腐朽也有所揭露。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夜,譙國輊(今安徽宿縣西)人。少孤,有奇才,美詞氣。與魏宗室聯姻,拜中散大夫,人稱“嵇中散”。他與阮籍一樣,崇尚老莊哲學,蔑棄禮教。不過,嵇康性情剛直,鋒芒外露,公開發表“非湯武而薄周孔”的言論,直接與司馬氏集團對抗,終于被司馬昭以“亂群惑眾”的罪名殺害。他主要的文學成就是散文,魯迅輯有《嵇康集》,較為完善。
竹林七賢
山濤(公元205~283年)也是河南人,字巨源。在崇尚老莊哲學方面,與阮、嵇同道。他與司馬懿有親戚關系,見到懿與曹爽爭權,就隱居不問世事,司馬師繼位時才出仕做官。做官后,又欲拉嵇康出仕,嵇康就跟他絕了交往。
向秀(約公元227~272年)也是河南人,字子期。曾為《莊子》作注,未成而卒。他的《思舊賦》情辭沉痛,很有名。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與阮籍并稱“大小阮”。善彈琵琶。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也是一個不拘舊禮法的文人。
王戎(公元234~305年)是山東人,字溶沖。善清談,但極慳吝。他廣收八方園田,積錢無數,常自執牙籌,晝夜計算。當時人都譏諷他。
劉伶與嵇康都是安徽人,字伯倫。晉武帝時答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他好飲酒,作《酒德頌》,對禮法表示蔑視。曾有一件這樣的事:一次客來見他,他不穿衣服。人家責問他。他答道: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為什么鉆進我的褲子中來?怪誕行為,可見一斑。直到今天,名酒還有以劉伶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