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第幾位
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第幾位?阿基米德用到了迭代算法和兩側數值逼近的概念,稱得上是“計算數學”的鼻祖,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第幾位,下面跟著小編去看下。希望對大家有用。
祖沖之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科學家,一生先后任過南徐州(今鎮江市)從事史、公府參軍、婁縣(今昆山市東北)令、謁者仆射、長水校尉等官職。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圓周率,天文歷法和機械四方面。為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那么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第幾位?
古書的記載只有《隋書·律歷志》中一段文字:“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周二十二。”也就是說,祖沖之給出了圓周率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答案,以及兩個π的近似數355/113和22/7。
求算圓周率的值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難的研究課題。中國古代許多數學家都致力于圓周率的計算,而公元5世紀祖沖之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圓周率計算的一個躍進。祖沖之經過刻苦鉆研,繼承和發展了各位數學家、科學家前輩的優秀成果。祖沖之對于圓周率的研究,就是祖沖之對于我國乃至世界的一個突出貢獻。祖沖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值,用他的名字被命名為“祖沖之圓周率”,簡稱“祖率”。
如何正確地推求圓周率的數值,是世界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古代數學家們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研究也很早。在《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中就提出徑一周三的古率,定圓周率為三,即圓周長是直徑長的三倍。此后,經過歷代數學家的相繼探索,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日益精確。祖沖之認為自秦漢以至魏晉的數百年中研究圓周率成績最大的學者是劉徽,但并未達到精確的程度,于是他進一步精益鉆研,去探求更精確的數值。
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第幾位?在推算圓周率時,祖沖之付出了不知多少辛勤的勞動。如果從正六邊形算起,算到24576邊時,就要把同一運算程序反復進行十二次,而且每一運算程序又包括加減乘除和開方等十多個步驟。我們用紙筆算盤來進行這樣的計算,也是極其吃力的。當時祖沖之進行這樣繁難的計算,只能用籌碼(小竹棍)來逐步推演。如果頭腦不是十分冷靜精細,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是絕對不會成功的。祖沖之頑強刻苦的研究精神,是很值得推崇的。祖沖之死后,他的兒子祖暅(gèng)繼續父親的研究,進一步發現了計算圓球體積的方法。
延伸閱讀:
數學家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數學以及機械制造等方面的輝煌成就,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科學的高度發展水平。
祖沖之,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輝煌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
首先,當時社會生產正在逐步發展,需要有一定的科學成就來配合前進,因而就推動了科學的進步,祖沖之就在這時候取得了天文、數學和器械制造等方面的成績。其次,從上古到這時候,在千百年的長時期中,已積累了不少科學成果,祖沖之就在前人創造的基礎上做出了他的成績。至于祖沖之個人的認真學習,刻苦鉆研,不迷信古人,不畏懼守舊勢力,不怕斗爭,不避艱難,自然也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
祖沖之不僅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科學家,而且在世界科學發展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祖沖之創造“密率”,是世界聞名的。我們應該紀念像祖沖之這樣的科學家,珍視他們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