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臺灣島的故事
鄭成功,名諱鄭森,表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東寧王朝的開國君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鄭成功收復臺灣島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鄭成功的簡介:
鄭成功(閩南語:Tenn Sing-Kong;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諱鄭森(閩南語:Tēnn Sim),表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東寧王朝的開國君王。鄭成功原為中國南明政權的大,因蒙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稱“鄭延平”。尊稱“延平郡王”、“開臺尊王”、“開臺圣王”等。
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后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1661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后,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臺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鄭成功對荷蘭殖民主義者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傳令各港,并通告東西各國,不準到臺灣與荷蘭人通商,就這樣封鎖了兩年,搞得荷蘭殖民者狼狽不堪。
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正月,鄭成功決定出兵收復臺灣。二月,鄭成功率領將士數萬人,大小船只數百艘,從廈門出發,渡過臺灣海峽,先后進攻荷軍據地“赤莊城”和“熱蘭遮城”。荷蘭殖民者憑借“堅船利炮”和堡壘進行頑抗,用一個詞來說就是負隅頑抗。
在高山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鄭成功擊敗了荷蘭殖民者派來的援兵,經過8個月的斗爭,收復了“赤嵌城”,龜縮在“臺灣城”的荷蘭總督揆一在1662年1月28日(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繳械投降。
鄭成功收復臺灣島的故事:
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占了臺灣。臺灣人民恨透了這伙強盜,不斷進行反抗斗爭。
少年時代的鄭成功,曾親眼目睹荷蘭侵略者在家鄉福建沿海地區燒殺搶掠、殘害鄉親。他從小就對荷蘭侵略者十分憎(zēnɡ)恨。后來,鄭成功成為統率千軍萬馬的將領,便移師金門、廈(xià)門一帶,決心進軍臺灣,趕走荷蘭侵略者。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領兩萬五千將士,分乘數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渡海東征,開始進行驅逐荷蘭侵略者的正義之戰。鄭成功在眾將士的簇擁下,站在指揮艦(jiàn)船的樓上舉目四望,這支前進中的龐大艦隊,前后綿延十幾里,風帆蔽日,戰旗招展。鄭成功看到自己親手訓練的軍隊紀律嚴明,軍容雄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荷蘭侵略者獲悉我軍進軍臺灣的消息,十分恐慌。他們把軍隊集結在赤嵌城和臺南城,還在港口沉下許多破船,企圖阻擋我軍船隊登陸。鄭成功利用海水漲潮之機,繞過了敵軍設置的炮臺和重兵把守的港口,從鹿耳門登陸。荷蘭侵略軍不甘心失敗,又調動“赫克托”號等戰艦,張牙舞爪地開了過來,猖狂進行反撲。他們妄圖憑借高大堅固的鐵甲戰艦和大炮,阻止我軍繼續登陸。
鄭成功沉著鎮定,指揮我軍戰船和戰艦展開激戰。英勇的我軍將士冒著敵軍密集的炮火,駕駛戰船向敵艦沖去。他們在近處團團圍住敵艦,使敵艦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轟隆一聲巨響,所有艦船都震動起來,海面上掀起十幾丈高的巨浪。原來,我軍的炮火擊中了敵艦的彈藥庫。敵軍驚恐萬狀,亂作一團。我軍將士乘勢用鐵鉤鉤住戰艦,爭先恐后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舉手投降。至此,我軍取得了登陸戰斗的重大勝利。
荷蘭侵略軍遭到慘敗,便龜縮在赤嵌、臺灣兩座城里不敢應戰。他們派出使者向鄭成功求和,說只要我軍退出臺灣,他們愿意貢送十萬兩白銀慰勞。鄭成功義正辭嚴道:“臺灣本來是我國神圣領土。我們收回臺灣,是天經地義之舉。如果你們賴著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們轟走!”
鄭成功喝退敵軍使者,派兵猛攻赤嵌城。城里敵軍負隅(yú)頑抗,垂死掙扎。有一臺灣同胞向鄭成功獻計道:“赤嵌城飲用之水都是從城外高地流下來的。只要切斷水源,敵人就會不戰自亂。”鄭成功依計照辦,果然不出三日,赤嵌城的敵軍便乖乖投降了。
盤踞(jù)在臺灣城的敵軍妄圖長期頑抗,等待救援。鄭成功決定采取長期圍困的辦法逼敵軍投降。在圍困八個月之后,鄭成功下令向臺灣城發起強攻。荷蘭侵略軍糧盡水絕,走投無路,只好舉起白旗投降。1662年初,敵軍頭目被迫來到我軍大營,簽字投降。在我軍將士潮水般的歡呼聲中,荷蘭侵略者垂頭喪氣地離開侵占三十八年之久的臺灣。
臺灣寶島重新回到祖國懷抱,臺灣同胞男女老幼個個喜氣洋洋。他們成群結隊,簞(dān)食壺漿,慰勞祖國將士。臺灣各地街頭巷尾,鞭炮之聲不絕于耳,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回到祖國懷抱。
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后,鼓勵墾荒種田,大力發展生產,倡導教育,興辦學校,幫助臺灣同胞改善生活,提高文化水平,有力地促進了臺灣的發展。
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雖中年英逝,但他收復寶島臺灣的豐功偉績,永遠銘(mínɡ)記在中華兒女的心中。著名文學家、史學家郭沫若曾撰(zhuàn)寫一副對聯,贊頌鄭成功的歷史功績:“開辟荊(jīnɡ)榛(zhēn)千秋功業,驅除荷虜(lǔ)一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