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的史學價值介紹
《宋史》否定王安石變法,尊崇道學,將變法派呂惠卿、曾布、章敦等人列入奸臣傳,南宋權奸史彌遠禍國殃民,卻未被列入奸臣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宋史的史學價值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宋史的史學價值介紹
《宋史》的主要史料來源是宋代的國史、實錄、日歷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記述,而這些史籍如今幾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書中雖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詳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記載宋朝歷史的各種文獻中,只有《宋史》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內容廣泛而豐富,史料價值相當高。
史家普遍認為,《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統全面的一部史書,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要想了解宋朝歷史便不可能脫離《宋史》,后世眾多的修訂之作,雖然確實各有其長處,但卻不能取而代之或者與之并行于世。
宋代文治、武功略遜漢唐,然經濟的發達、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榮則遠超漢唐,近代大史學家陳寅恪認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經數千年之演變,造極于天水一朝。而要了解這一光輝燦爛的時代,《宋史》將是一部很好的入門參考書。
宋史和金史的比較
《宋史》和《金史》都是由元朝史官編寫的,都是官修正史。然而,《宋史》和《金史》兩書中的一些記述,尤其是關于宋金之間戰事的記載,卻有不少差異。
《宋史》的編者以南宋遺民為主,《金史》的編撰者則以金國遺民為主,但是遼、金、宋三史的審核權及最終決定權則掌握在蒙古史官手中。
《宋史》便是元朝史官在宋代官修史書的基礎上稍加排次整理修訂而成,《金史》則基本來源于原金朝史官所撰寫的金國的國史、實錄、日歷。
在對待宋金兩國以及《宋史》、《金史》中與宋金戰事相關的描述上,元朝史官的態度是中立的,基本上不存在厚此薄彼的問題,而且在保留宋朝史官記載和金國史官記述的同時,在人物傳記的結尾加入了作為局外人的元朝史官的客觀評判。所以,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同樣是元朝中央政府組織史官編撰的官修正史,關于宋金戰事的某些記載,《宋史》和《金史》卻存在一些差異。
《宋史》缺少前期整理,而后期修撰時間又相當倉促。故《宋史》修撰者面對數量龐大、毫無整理的原始史料,匆匆急就,致使《宋史》在史料的裁剪、編次、修飾、檢校,以及文字的修飾、全書體例等方面相當粗糙。盡管存在一些問題,但《宋史》卻是保存宋代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統全面的一部史書,因而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關于這些,以往的史家早已指出。
《金史》不提蒙古對金國的威脅,也不提劉豫的偽齊政權,而關于宋金兩國在1140年前后發生的諸多戰役的記載,更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金史》記事經常避重就輕、為尊者諱,甚至刻意地隱瞞金國軍隊的敗績,片面地夸大金將的戰績,這些在《金史》卷七七《宗弼傳》關于1140年宋金戰事的描述中有很明顯的體現。
看了“宋史的史學價值介紹”還想看:
1.《舊唐書》歷史簡介及歷史影響
2.北宋王安石人物介紹
3.對蘇軾的歷史評價是怎樣的
4.《歷史的教訓》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