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是誰寫的
《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那么水經注是誰寫的?
酈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陽擔任過御史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并且愛好游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并且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他認為,地理現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經過歷代的更迭,城邑的興衰,河道的變遷和山川名稱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須不斷充實完善。他參閱了437種書籍,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終于完成了《水經注》這一地理巨著。
本書共四十卷,記述了1.252條河流的發源地點、流經地區、支渠分布、古河道變遷等情況,同時還記載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資料,以及城郭、風俗、土產、人物等?!端涀ⅰ凡粌H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文筆,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他為官“執法情刻”、“素有嚴猛之稱”,頗遭皇族、豪強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悅乘雍州刺吏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作關右大使。途中,蕭寶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兩個兒子一同殺害。
早期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陽擔任中央官員,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一生足跡遍及中國北方。他為官“執法情刻”、“素有嚴猛之稱”,得罪不少皇族、豪強,在東荊州刺史任上,威猛為治,被百姓上告,因而免官。在京期間專心撰寫《水經注》。
北魏汝南王元悅是男同性戀者,其得寵的男寵丘念因弄權縱恣被酈道元逮捕,元悅找靈太后懇求特赦,酈道元干脆趕在圣旨到達前處死了丘念。自此元悅與酈道元結下深仇。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元悅乘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作關右大使。蕭寶夤果然反叛,派人把酈道元和弟弟酈道峻及其二子在陰盤(今陜西省臨潼縣東)驛亭一同殺害。魏收修撰《魏書》,將酈道元列入〈酷吏傳〉。
酈道元一生勤于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代表作有《水經注》。道元寫景文字,遣詞精當,“詞組只字,妙絕古今”。歷來研究《水經注》稱“酈學”。唐代李白、杜甫的詩,都吸收了《水經注》的藝術滋養,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文章實脫胎于《水經注》。宋朝蘇軾說:“嗟我樂何深,水經也屢讀。”張岱說:“古人記山水,太上有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劉熙載亦云:“酈道元敘山水,峻潔層深,奄有楚辭《山鬼》、《招隱士》勝境。柳州游記,此先導也”日本地理學家米倉二郎稱酈道元為“中世紀全世界最偉大的地理學家”。
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傳。
影響價值
《水經注》對于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端涀ⅰ分猩酱ň拔锏拿鑼懀€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評價。書中的缺點也有:他因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記錄有些簡單,其中還有些差錯。[2]當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當時時代和條件的限制,難免存在不少錯誤。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確指出其黃河河源問題上的“紕繆”。另外由于他不可能到邊遠地區和南方進行實地調查,這方面錯誤也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書也不盡可信等等,但這些并不損害全書價值。
《水經注》原有40卷,宋初已缺5卷,后人將其所余35卷,重新編定成40卷。由于迭經傳抄翻刻,錯簡奪偽十分嚴重,有些章節甚至難以辨讀。明清時不少學者為研究《水經注》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訂正了經注混淆500余處,使經注基本恢復了原來面貌。有的做了不少輯佚工作,更多的是做了??弊⑹韫ぷ?,清末著名學者楊守敬與其弟子熊會貞用了畢生精力撰寫了《水經注疏》和編繪了古今對照、朱墨套印的《水經注圖》,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有段熙仲點校、陳橋驛復校的《水經注疏》,為今后研究利用《水經注》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