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歷史
我國圖書館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初級向高級的發(fā)展過程:重藏輕用的第一代圖書館(古代藏書樓)、藏以致用的第二代圖書館(近代圖書館)和資源共享的第三代圖書館(現(xiàn)代圖書館)。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發(fā)揮著不同的歷史作用。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圖書館的歷史資料,歡迎閱讀!
圖書館的歷史--云南省圖書館
在云南省圖書館新館2004年元月6日正式開館的同時,《云南省圖書館九十年變遷》大型圖片展覽也向社會免費開放。展覽首次展出了大量清末民初省圖書館前身五華書院、經(jīng)正書院以及圖書館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寶貴文物、歷史照片和大量歷史資料。特別是云南歷史文化名人、省圖書館前輩尹壯圖、許印芳、趙藩、陳榮昌、袁嘉谷以及唐繼堯等人為省圖書館題書的大型木刻匾聯(lián)、雕版印刷刻板等,經(jīng)過修舊如舊與世人見面,引起了國內(nèi)外、省內(nèi)外觀眾的極大興趣和廣泛贊譽,并寫下了許多熱情洋溢的留言。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上萬人參觀了展覽,至今參觀者仍然絡繹不絕。展覽之所以受到如此歡迎,用觀眾的話說就是展覽首次展出的大量圖片、實物、史料客觀真實地反映了云南省圖書館發(fā)展的歷史,從一個側面再現(xiàn)了云南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珍貴史實。
清朝末年“西學東漸”,封建王朝國勢衰微,維新改良主義者大聲疾呼效法西洋、維新變法、救國圖強,極力主張廢科舉、辦學會、興學堂、建報館、同文館和圖書館。
云南雖地處偏僻而其勢亦然。在全國風潮涌動的形勢下,云南進步知識分子和學成歸國的青年學生如周鐘岳、秦光玉等眾多人的積極呼吁,云南提學使葉爾愷奏請成立“云南圖書館”。宣統(tǒng)元年十月二日(公歷1909年11月14日)圖書館正式成立對外開放。“云南圖書館”成立時以原經(jīng)正、五華、育材三個書院的復本藏書以及提學司學務公所圖書科的圖書作為圖書館的基礎藏書,館址選在昆明九龍池(今翠湖公園)西北隅空閑的省會中學堂即清末時所停辦的經(jīng)正書院舊址,首任館長為學務公所圖書科長葉瀚。
1910年,昆明人何秉智(小泉)、康學文、楊煦從京師大學堂畢業(yè)到云南圖書館后,開始收集歷史文物、制作動植物標本,設立博物陳列所,招收兩屆博物專科學生。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陰歷七月二十日成立云南博物館,與圖書館兩館合一,全稱“云南圖書館兼博物館”,簡稱“云南圖書博物館”。1912年,云南圖書博物館奉唐繼堯軍政府之令遷往舊糧道署(今昆明景星街一帶),翠湖公園西北隅的館舍由陸軍偕行社(陸軍招待所)占用。1919年,舊糧道署一帶要開辟為文明新街,云南圖書博物館又遷回翠湖公園西北隅原址。
1914年,民國云南巡按使唐繼堯籌集款項在云南圖書博物館內(nèi)成立“輯刻《云南叢書》處”,編印《云南叢書》。他先后親自聘請著名學者趙藩、陳榮昌任總纂和名譽總纂,文化名人由云龍、周鐘岳、秦光玉任總經(jīng)理,并集中了當時云南一批出類拔萃的學者文人,如孫光庭、李坤、席聘臣、顧視高、錢用中、袁嘉谷、蔣谷、方樹梅等人,對云南的地方文獻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收集、整理、校勘、印刷。前后共出版《云南叢書初編》152種,1148卷,《云南叢書二編》53種,254卷,在省內(nèi)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云南圖書博物館非常重視古籍文獻、地方文獻、佛經(jīng)文獻的收集,積累下了數(shù)量不菲的珍貴文獻。云南圖書博物館還收藏和制作了大量的刻書板,并用它們印刷了大量的古籍文獻,傳播文化知識。這些舉措在省內(nèi)外甚至國外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此期間,云南文化名人和省政府要員趙藩、施汝欽、袁嘉谷、孫光庭、陳榮昌、蔣谷、李坤、秦光玉、由云龍、周鐘岳、何秉智、錢用中等人都相繼擔任過圖書館館長、副館長或參加過圖書館管理、文獻編纂工作。
1927年趙藩館長病逝,秦光玉先生第三次擔任館長,1929年,在他主張“保存國粹與發(fā)揚新學并重”的思想指導下,“云南博物館”更名“云南博物院”遷往文廟,“云南圖書博物館”改為“云南省立國學圖書館”,兼收并蓄東西文化,并對圖書館業(yè)務工作做了大量的改革。為此,他還請著名學者陳榮昌寫了一幅對聯(lián):“愿士夫希圣賢讀古書當明古誼,識時務為俊杰居今世不薄今人。”
1931年,省政府要求全省教育文化單位的名稱盡可能體現(xiàn)所在地的特征。“云南省立國學圖書館”即取滇池(昆海)、五華山(華山)地名改館名為“云南省立昆華圖書館”,館址不變。1934年,省立昆華圖書館庶務長、“輯刻《云南叢書》處”編審、“云南通志館”籌備干事方樹梅,受省政府、省通志館之托,又變賣了自家的70多畝田地,籌措資金,孤身一人歷經(jīng)12省市,行程萬里,受盡艱辛,訪到珍貴古籍和云南地方文獻三萬余卷。他還編纂了大量的著作,為省圖書館作出重要貢獻。
1936年,民國云南省主席龍云決定再建一所省立現(xiàn)代圖書館。1939年新圖書館在昆明大興街建成,取名“云南省立昆明圖書館”,并在翠湖海心亭設立分館,館長由省教育廳廳長龔自知兼任。1946年“云南省立昆明圖書館”改名“云南省立志舟圖書館”,改由袁丕佑任館長。
1949年,兩所省立圖書館風雨飄搖、舉步維艱,2月,民國云南省政府決定將“云南省立昆華圖書館”、“云南省立志舟圖書館”兩館合并,統(tǒng)一名稱為“云南省立志舟圖書館”,任命姜亮夫為館長。原“云南省立昆華圖書”改為“云南省立志舟圖書館翠湖分館”。
1950年2月20日解放軍進駐昆明,4月初軍管會接管、合并原昆華、志舟、教育總會三個圖書館為“云南省昆明人民圖書館”,總館改設在原翠湖畔昆華圖書館。5月23日將原大興街“云南省立志舟圖書館’”更名“云南省昆明人民圖書館第一分館”,1951年將原五華學院懷清圖書館、昆華師范學院圖書館以及明倫學社的圖書并入云南省昆明人民圖書館,同年9月“云南省昆明人民圖書館”更名為“云南人民圖書館”。原大興街圖書館改成“云南人民圖書館第一分館”。1952年5月撤消大興街第一分館,房產(chǎn)移交省團校,古籍書并入云南人民圖書館總館,其他書籍遷入翠湖公園4號(海心亭),并改名云南人民圖書館大眾閱覽室,1952年10月1日經(jīng)過整修后向廣大市民開放。1953年7月根據(jù)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指示“云南人民圖書館”改名為“云南省圖書館”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