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講美國歷史的書
你知道講美國歷史的書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一本講美國歷史的書,歡迎閱讀!
一本講美國歷史的書
作為一本歷史類的經(jīng)典書籍,《光榮與夢想》從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tǒng)上臺前后一直到1972年的“事件”,勾畫了整整40年間的美國歷史。本書細致入微的描寫了這一時期美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作者威廉•曼徹斯特充分運用新聞報導的特寫手法,以大量的美國報刊資料和采訪材料為依據(jù),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景式的還原細節(jié)的歷史寫作手法。時隔多年,讓我們再次閱讀本書,去追溯美國社會發(fā)展的故事與曲折,也讓青少年去了解這個自由的國度曾經(jīng)的光榮與夢想。
當我們合上這部書,可能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光榮與夢想?在書中,這個20世紀最成功國家的光榮在哪?夢想又是什么?
一部150多萬字的大書,滿是這個國家的混亂和嘈雜。一段滿是噪音的歷史,為什么會被作者冠上“光榮與夢想”這樣偉大的名字。作者威廉•曼徹斯特用新聞寫作的手法記述歷史,究竟要向我們傳達什么?
以150萬字總結(jié)40年,最大的難度不在于資料的搜集,而在于資料的取舍。短短40年,即使是這樣一個前無古人的40年,所發(fā)生的,能有極大歷史意義的事件也是寥寥無幾。先跳出大時代,再重新走進小人物的生活,以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來折射出這樣一個時代的榮光。這樣的方式成了作者最好的選擇。
嘈雜與混亂并非就不是歷史,距我們?nèi)绱私?0世紀的其中40年的斷代史,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每一個親歷者的一切記憶。1932-1972,僅僅40年,美國經(jīng)歷了蕭條、戰(zhàn)爭、繁榮并再次陷入內(nèi)耗。從胡佛、羅斯福、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到尼克松,歷次的總統(tǒng)競選。到各項決議中的兩黨紛爭,各州紛爭,族裔紛爭,以至于政府和民眾發(fā)生的沖突。
都是這個大時代獨一無二的部分。在作者用紀實的手法為我們重繪的這40年歷史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斷地外部危機與內(nèi)部消耗反而成了推動這個國家不斷向前的力量。
光榮屬于國家,而夢想屬于人民。作為一個個體,人民有權(quán)選擇自己生活的國家,但是永遠都無權(quán)選擇自己所處的時代。每個人生活的境遇的變遷,都是國家在這個時代中的背景。
正像二戰(zhàn),這樣一場為美國帶來史無前例輝煌的戰(zhàn)爭,在美國國內(nèi),不同的族裔,卻也有著不同的境遇。就像書中所寫,當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日裔美國人成了這個國家的異類。排斥、監(jiān)視以至于隔離,成了他們無法擺脫的噩夢。
作者也在書中滿懷不滿的寫到“士兵在人行道上喊道:‘出來,日本佬!’這種口號像極了德國士兵的命令‘走,猶太人,快走!’”。
在戰(zhàn)爭進行的三年間,這些日裔美國人被集中在內(nèi)華達東部、加利福尼亞的歐文斯谷等荒涼的地方。在鐵絲網(wǎng)的包圍下,每天晚上都會照進屋子的探照燈下。日裔美國人依然熱愛著美國,用逆來順受,安靜的證明著自己的清白,用積極的參軍,努力的證明著自己對于國家的忠誠。他們的財產(chǎn)被剝奪,在一個自己滿懷忠心的國家里被當作異類甚至是敵人。
而日裔組成的美軍442步兵團卻是在歐洲戰(zhàn)場上戰(zhàn)斗力最強的美軍之一。當他們的國家拋棄了他們的時候,他們卻沒有拋棄國家而是義無反顧地為其奮斗,他們現(xiàn)在可以理直氣壯地對世人說“我們是真正美國人。”這樣的故事讓人嘆息,但這也正是這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之所在。
一個族裔所遭受的苦難,同樣也是一個國家遭受的苦難的縮影。在這樣的苦難中仍舊不斷奮進的民族,才配得上擁有20世紀最大的光榮。作者用光榮與夢想來描述這40年,其實這四十年才是真正的光榮與夢想的起點。只有歷經(jīng)過這樣的苦難,才能收獲屬于自己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時至今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已經(jīng)結(jié)束70周年。距離本書的首次出版也已經(jīng)40年。當年充滿了斗志的民族,在作者的筆下也已經(jīng)變成了“孤僻的、謹慎的、缺乏想象力的、瑣碎的、沒有冒險精神的、沉默的”一代。當歷史轟轟駛過,帶走了曾經(jīng)的光榮與夢想,剩下的可能只有最平凡的人對于過去的最平凡的回憶,正像本書全文的最后一段:
壁櫥底層有一組勃朗尼相機拍的快照。照片上有車:一輛搖下?lián)躏L玻璃的福特a型車,一輛時髦的雪佛蘭運動游覽車。更早前底色已泛黃的照片上是一輛T型小汽車,人們在踏腳板旁擺造型拍照。時值夏季,但成人們打扮得中規(guī)中矩。男士穿著硬領(lǐng)套裝,女士則戴著闊邊帽,穿著普通的棉裙子。最奇怪的是孩子們,他們和大人一樣衣著怪異。但還有點什么,要過一會才能明白,那便是他們表情略顯緊張,身體微微前傾,似乎想要看穿未來。他們微笑著。
這段歷史,太近,近的讓我們看不清,卻又摸得到。既然看不清,那就不如設(shè)身其中,觸摸那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