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讀的歷史書
看歷史書,除了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重要性外,還要不斷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那么你知道一生必讀的歷史書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書單,歡迎閱讀!
一生必讀的歷史書
《天朝的崩潰》
這本書是作者系統研究鴉片戰爭歷經十余年所得成果。作者詳盡考訂了與戰爭相關的一系列重要史實,力圖以當時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規范去理解歷史,使許多在今人看來是荒謬的現象得以顯示其在當時環境中的“合理性”。同時,通過對有關人物及其言行活動分析,觀察清王朝在歷史轉折關頭的作為,揭示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鴉片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重大,有關著述已出版不少。本書的研究可謂推陳出新,作者一系列獨到創見可能在學術界引起爭議,相信這種爭議將有助于深化中國近代史研究。
本書對我國鴉片戰爭這段歷史作了回顧,試圖以全新的視角來解析這場顛覆清王朝的浩劫。作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作者歷數了清朝的軍事力量、驟然而至的戰爭、廣州的“戰局”、“撫”議再起等內容,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鴉片戰爭對于清朝統治打擊的致命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學論著。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推薦港版)
本書自1970 年面世后五次修訂,銷售數十萬冊,為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及最暢銷的學術教科書,是一本極具深遠影響的經典力作。此次重校對內容重新審校、訂訛,并對部分章節進行增補,同時擇選百余幅珍貴照片;隨之配圖,努力為讀者呈現一部客觀翔實的著作。
本書自清朝立國起,下迄21世紀,縷述四百年來中國近代社會之巨變。然作者明確指出,這段艱難的歷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漢學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斷輸入而中國僅僅被動回應的歷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對外來因素的民族或種族抗爭”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尋求一條求生之道”三條線索,作為推動近代中國發展的三股最重要動力,并通過對近代中國內部社會動蕩的描摹,向世界講述了“一個古老的儒家帝國經無比艱難,蛻變為一個近代民族國家”的歷史。
孔飛力《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從構成中國由前現代向“現代”轉變進程底蘊的本土性知識資源的分析入手,討論了由政治參與、政治競爭、政治控制構成的中國現代國家形成及發展的“根本性議程”或“建制議程”如何在19~20世紀的實際演變中跨越了革命、戰爭和危機等重大事件,最終形成了國家機制中政治控制壓倒政治參與和政治競爭的“特質”。本文認為,若以孔飛力的歷史敘事為標桿,則中國革命固然具有巨大的歷史正當性,革命所建立的國家卻從來都面臨著深刻的合法性挑戰。但包括政治民主化推進在內的中國“現代性”的構建仍是可能的,這首先是因為,中國歷史文化提供了這方面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知識資源。而這一構建前行的必要條件則是如魏源、馮桂芬等近兩個世紀前所言——“廣開言路”。
史景遷《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本書綜觀西方人如何想象中國的歷史歷程,從蒙元時期的魯伯克修士、馬可波羅,一直到當代的尼克松、基辛格,不但寫來華西方人所記的中國經歷,也寫沒來過中國的文人作家如何想象中國,影響了一般民眾的中國印象。對于中國讀者而言,這些仔細爬梳過歐西檔案與文史群籍的歷史資料,經過天孫巧手縫綴成一個個動聽的故事,就像一面面精美的緙絲掛毯,不但引人入勝,也開拓了我們的眼界,了解不同文化的相遇、碰撞與互動,是多么的錯綜復雜,時常還驚心動魄,比小說虛構還要離奇。
雷頤《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
本書對晚清名臣李鴻章從發跡到去世的重要奏折與信函進行了獨到的解讀,從中可以看出李鴻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發跡軌跡,也可以看出晚清帝國逐步崩潰的全過程。李鴻章的官場心機、政治手段,尤其是其向“中央”打報告功夫堪稱一絕。可以這么說,凡是有上下級關系存在的地方,本書都值得反復研讀和收藏。
張鳴《張鳴說歷史:大國的虛與實》
這本隨筆,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話題,都是些逸聞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在這本書里,辮子、燒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蓋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來當話題,乍一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歷史這本大書的,卻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簡單的命題來。然后通過這些命題,揭露了歷史的另類真相,還原人性假面。
傅高義《鄧小平時代》(推薦港版)
鄧小平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走向,也改變了每一當代中國人的命運。解讀鄧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為邏輯,就是解讀當代中國,解讀個人命運背后的歷史變局。
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傾十年心力完成的權威巨著《鄧小平時代》,是對鄧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國驚險崎嶇的改革開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對鄧小平個人性格及執政風格進行了深層分析,并對中國改革開放史進行了完整而獨到的闡釋。書中涵蓋豐富的中外檔案資料和研究成果,以及為數眾多的作者獨家訪談。對中美建交、華國鋒歷史評估、改革開放的幕后曲折、鄧小平和諸多當時關鍵人物之關系、香港問題、鄧小平南巡等重大議題均有詳述及剖析。本書既具學院研究的嚴謹專精,又對中國現實政治與事理人情有透徹把握,被譽為鄧小平研究“紀念碑式”的著作。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本書中文簡體字版自1997年面世以來,十來年里二十余次刊行而不衰。作為一部成功的歷史學著作,其讀者面早已不限于史學界,作為華裔學者中比較突出的法國年鑒派學術代表人物,黃仁宇極善于從歷史的細微末節人手,而又擺脫具體歷史事件的束縛,找尋更為準確的歷史時代特征,此即大歷史觀。他強調將人物與歷史大背景結合起來,且不放過人物的個性特征,從而使那些本來被史學界研究得很深的人物得以以新面孔再現于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