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是誰發明的_包子的來源故事
包子,中國傳統食品之一,價格便宜、實惠。包子通常是用面做皮,用菜、肉或糖等做餡兒。那么你知道包子是誰發明的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包子發明人:諸葛亮
本來這種食品最初是有餡的,發展到后來,我國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 若問為什么?說起來,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將生活中 人們比較普遍喜歡食用的“饅頭”和“包子”來歷說個明白,開始需要從諸葛亮先說起…
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引《稗官小說》中的一段話說,,就在孔明諸葛輔佐劉備打天下的過程中,諸葛亮率軍進軍西南,去征討孟獲,在橫渡瀘水(一名瀘江水),即在今雅礱江下游和金沙江會合雅礱江以后一段時,其時間正值農歷五月間,即諸葛亮《出師表》“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說,農歷五月間,夏季炎熱了,瀘水與別地方的水不同,“瘴氣太濃”,不僅如此,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質,士兵們食用了瀘水,萬萬沒有料到出現致死,以及患病者亦比較多.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經過苦思苦想,下令讓士兵們殺豬,宰牛,將牛肉和豬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做成人頭形狀蒸熟了,讓士兵們食用結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們的殘廢和患病者,這樣一來,瀘水周圍百姓們,就傳開了,說諸葛亮下令做的人頭形的“饅頭”可避瘟邪。
由此開始,生活中,人們不漸漸做起“饅頭”食用了。隨著社會生活實踐不斷向前發展,密切結合生活飲食上的需要,逐漸演變成由“饅頭”里邊裝上肉餡的食物,名曰為“包子”了,因為是用面和肉餡包成的,故被人們恰到好處,給名曰為“包子”了。 這種面食制品大約在魏、晉時便已經出現。但包子的原名卻叫“饅頭”。
晉代束皙在《餅賦》中說,初春時的宴會上宜設“曼頭”。 這里所說的“曼頭”其實就是包子。至于“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于宋代。 在《愛竹淡談藪》一書中載:“宋朝有個叫孫琳的大夫,為宋寧宗治淋病,就是用饅頭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們視為神醫。”
宋代著名的大詩人陸游不僅寫了《籠餅》詩稱贊,對其詩亦還自作注釋;其《籠餅》詩云:“昏昏霧雨暗衡茅,兒女隨宜治酒肴,便覺此身如在蜀,一盤籠餅是豌巢,”陸游的注釋為:“蜀中雜彘(即豬)肉作巢(即餡)的饅頭,佳甚,唐人止謂饅頭為籠餅。”由此可見,當時四川用豬肉合面做的饅頭,就已經很有名了。
健康最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北宋陶谷的《清異錄》就談到當時的“食肆”熉羰稱返牡昶蹋犞幸延新簟奧毯砂子”的。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紀勝》中說,臨安的酒店分茶飯酒店、包子酒店、花園酒店三種,而包子酒店則專賣鵝鴨肉餡的包子。可見這一時期包子已經很普遍了。
拓展:包子的種類
1. 狗不理:聞名中外的天津著名包子,以主人的小名狗子得名。原本是私人的一家小鋪子,后來公私合營了,便成了國營飯店了。現在中國各地都有狗不理包子分店。狗不理包子以豬肉餡為主,現在各種餡都有了,它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2. 烤包子:新疆維族的一種特色包子,類似肉夾饃。少數民族 少見有自己特色的包子,新疆烤包子便是其中比較出色的一種。
3. 叉燒包:流行于廣東與香港的一種在餡里放入叉燒醬的包子,味甜而獨特。香港有一部以叉燒包命名的著名電影,由于電影的巨大影響,使得叉燒包之名遠播北方。遺憾的是在北方人眼里叉燒包并沒有電影<<叉燒包好。
4. 蠔油叉燒包:廣東一種加入蠔油的叉燒包,味道突現蠔油之味,喜歡吃的人只局限在部分地區。
5. 奶皇包:廣東特有的一種甜味包子,以蛋黃做餡,是廣東甜包子里最負盛名的一種。但咸口人并不十分喜歡。
6. 小籠包:用小籠屜做的包子,很多地方都有小籠包,南方味道偏甜,北方味道偏咸。上海南翔小籠包與四川小籠包比較有名氣。 韓包子:成都一種比較有名的包子,由韓映斗創于1914年。特點皮薄松泡、餡 心飽滿、入口化渣。
7. 九園包子:四川地方特色包子。
8. 龍眼包子:四川地方特色包子。
9. 東河包子:福建地方特色包子。
10. 灌湯包:開封特產的一種包子,因餡里有湯水兒而得名,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這種包子。
11. 鹽菜水晶包:湖南地方特色包子。
12. 一品包子:河南開封地方特色包子。
13. 德園包子:湖南地方特色包子。
14. 舍利包子:佛家的一種素餡包子。
15.
16. 發面包子:泛指發面做的包子,大多數的包子都屬于這一種類型。
17. 白面包子:用白面做的包子,大多數包子都是用白面做的。
18. 苞米面包子:用苞米面做的包子,主要在東北流行,素餡為主,非常好吃。
19. 肉包子:泛指用肉做餡的包子,大多數包子都是肉餡的,只是肉的種類不同而已。
20. 豬肉包子:豬肉餡的包子,很多包子都是豬肉的。
21. 人肉包子:傳說中用人肉做餡的包子,肥而不膩,但這種包子之名只存在于古典小說之中。
22. 素包子:泛指素餡的包子。
23. 糖包子:用糖做餡的包子。
24. 糖三角:做成三角型的糖包子,包子的一種變型。
25. 火燒包:做成火燒外型的包子,肉餡居多。
26. 豆包:用小豆做餡的包子,個頭比較小,流行于北方。是包子的一 種變型。
27. 粘豆包:用黏米面做的豆餡包子,個頭比較小,東北特產。是包子的一種變型。
28. 豆沙包:也叫澄沙包,是用去皮小豆做餡包的包子。是包子的一種變型。
29. 歡喜團:用包米面團的菜團子,素餡,很好吃。流行于東北,是包子的一種變型。
30. 水煎包:山東一種用平底鍋煎的類似餃子的包子,東北亦有。是包子的一種變型。
31. 燒賣:捏口處放大量淀粉而使形成一種開口狀的蒸包,是包子的一種變型。
32. 蒸餃子:蒸餃子是包子的一種發展形式,其本質就是包子。北方特產。
33. 肉夾饃:包子的一種變型,北京、赤峰、陜北的肉夾饃比較有名氣。
34. 饅頭:南方人把包子說成饅頭,通常稱帶餡包子,餃子等也可泛稱為包子。
35. 大餃子:一種做成餃子形狀的大個發面包子,流行于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