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是誰發明的
胰島素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受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那么你知道胰島素是誰發明的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胰島素是誰發明的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屆時,世界各地都將舉辦隆重的活動,以喚起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之所以定在這一天,是因為這天是一個叫班廷的加拿大外科醫生的生日,他和他的團隊在1921年夏天成功提取了胰島素,從而讓糖尿病從極難控制的頑疾一夜之間轉變成一個可以控制的疾病,也從而拯救了成千上萬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他不但改變了糖尿病患者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糖尿病學史。
他的貢獻,用一組數據可以說明:1897年,1個被診斷為糖尿病的10歲男孩的平均生存期是1.3年,30歲和50歲的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分別是4.1年和8年。而到了1945年,10歲、30歲和50歲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卻可繼續生活45年、30.5年和15.9年。有人估計,在班廷成功提取胰島素后的50年中,胰島素至少拯救了3000萬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使糖尿病對人類的威脅大大降低。
1923年10月25日,因為對糖尿病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他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90年后的今天,我們撰寫此文,向班廷致敬!向胰島素致敬!向生命致敬!
1920年,班廷參加完第一次世界大戰,回到了加拿大。此時的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一個診所,賺一點錢,與未婚妻結婚,然后過上平靜的生活。
然而,當他費盡千辛萬苦開了診所后,生意并不好。他第一個月的營業收入僅為4美元,而且營業對象還是一個嗜酒如命的酒鬼,因為在實行禁酒令后,醫生是唯一可以獲得酒精的合法渠道。為了增加收入,他不得不去學校兼職一個教師職業。
時間到了10月31日。為了第二天的一個講課,他翻閱著資料。
很偶然地,一篇《胰島素與糖尿病的關系:通過胰腺結石案例所作的研究》的文章引起了他的興趣。
但由于文章寫得很學術,他不得不花很長的時間才把它讀完。
凌晨兩點鐘,當他一覺醒來后,又想起了這篇文章。他拿過一個筆記本,在上面潦草地記錄了自己讀完這篇文章后的心得:糖尿病狗胰管結扎,令狗存活,直到病變腺泡從胰島中去除。試圖分離它們的內分泌液,以排泄糖尿。
班廷的英文寫作一直很差,以至于這么短的幾行字還錯字連篇。但這并不影響一個偉大創意的誕生,這個靈感突現的想法,就像一顆種子一樣,被班廷在這個寧靜的夜里種在了心上,它將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開花結果,最終引領班廷和他的團隊打開一道千年醫學之謎的大門。
想到就立馬行動,這是班廷的一貫風格。經同事介紹,他找到了當時在糖尿病領域久負盛名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麥克萊德教授。但是由于班廷完全是一個外行,對有關糖尿病的以往研究基本不了解,而且表達還不太明白,因此,溝通了很久,麥克萊德教授看著眼前不斷來回踱步、嘴里喋喋不休的年輕人,覺得簡直不可理喻。
麥克萊德的反應讓班廷很憤怒, 他覺得自己的偉大創意被無情地蔑視了。但后來, 他還是不停地給麥克萊德寫信,闡述自己的想法。
正在這時,另一份工作又吸引了班廷關注的目光--跟隨石油勘探隊去人跡罕至的北方,那里有很多他很喜歡的動物。到底是去野外,還是待在實驗室(盡管還沒得到麥克萊德的回復)?在琢磨不定之際,班廷采用了最原始的選擇辦法--扔硬幣,結果是他將跟隨石油勘探隊去北方。然而,石油勘探隊并不打算招募醫生隨行。也正在這時,他收到了麥克萊德肯定的答復,答應給他提供實驗室、器具和助理研究員。
奇跡總是會經歷無數個陰差陽錯的偶然,最終促成一個必然的結局誕生。誰也不會想到,名不見經傳且窮困潦倒的班廷最終會成為改變糖尿病歷史的人!
1921年5月,班廷從麥克萊德那得到的幫助有:兩名學生研究助理;一個實驗室;10條狗。他將用兩個月的時間驗證一個未知的想法,即從狗的身體里提取胰腺液來治療糖尿病。麥克萊德在交代完事情后,就回到家鄉蘇格蘭度假去了。
而就在一個月前,艾倫醫生正式開業了一家糖尿病理療中心,用他的饑餓療法延長那些不幸孩子的生命,伊麗莎白屬于這些孩子中的一員,但她此時的狀態并不好,在14歲生日那天,她吹滅生日蠟燭一共吹了11次。
1921年的夏季也許是有史以來最熱的。班廷和麥克萊德的學生研究助理貝斯特兩人在實驗室里揮汗如雨。手術過程中,貝斯特不停地為班廷擦去臉上和手臂上滾落的汗珠,但是汗水還是滴落到了手術臺、鉗子、解剖刀以及被切開的狗的腹腔中。
事與愿違的是,第一條狗因為麻醉過度死亡,第二條失血過多而死,第三條狗又死于傷口感染。很快,麥克萊德送給班廷的實驗狗全都死去。除了一堆狗的尸體外,7個星期過去了,他們一無所獲。
麥克萊德安排的第二個研究助理因為看不到希望,只在研究室待了一小段時間就離開了;班廷的未婚妻也在這個時候離他而去。
暑假很快將要結束,如果麥克萊德回來后,發現研究一無所獲,肯定會收回實驗室。坐在熱浪逼人和臭氣熏天的實驗室里,班廷備感失望。幾天后,他作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賣掉了從父親那借錢買來的房子,又賣掉了那輛舊福特。此時的班廷不但一無所獲,而且已經一無所有。
為了節約研究經費, 班廷和貝斯特只好走街串巷去買便宜的狗。再到后來,就經常有居民反映,自家的狗會在某個夜晚過后,突然消失不見了。
激動的戰栗時刻很明顯的,由于夏季工作環境的惡劣,感染一直是狗大量死亡的原因。
8月20日,班廷為一只奄奄一息的牧羊犬注射了胰腺提取液,效果十分神奇。第二天上午這條狗就搖著尾巴跟著班廷在實驗室里跑來跑去了。但是由于提取液的質量并不穩定,9天后,這只牧羊犬還是死去了。班廷躲著貝斯特,偷偷地在一邊哭得很傷心。1940年,他寫道:“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條狗。我見過病人死去,從沒有掉過一滴眼淚。但是當這條狗死去的時候,我只想一個人待著,因為眼淚止不住地流,無論我做什么都止不住。”
正在這時候,麥克萊德度假回來了。經過幾番交涉,班廷被允許將研究繼續下去。
1921年11月中旬,班廷為提取液分離的漫長研究歷史貢獻了一個新創意。這個創意讓他們獲得了更為可靠的提取液來源。這一次,麥克萊德徹底被打動了。他決定利用自己在學術上的權威,幫一把年輕人(事實上,他從頭至尾都在幫,只是,班廷一直對他很反感,直到此時,他依然覺得麥克萊德的主動幫忙,是為了奪取他的勞動果實)。
1922年1月,該研究的第四個重要人物--科利普出現了。他是成功發現胰島素的最后一塊拼板,因為他是當時最好的生物化學專家之一,負責提取液的提純。此時的他正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忘情地工作,沒日沒夜。多年以后,科利普回憶說:“在那個時刻,在那個病理學老教學樓的頂樓,我獨自一人,感受到的那種激動的戰栗是前所未有的。”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科利普的努力,提取液已經相對較純,而且在經過動物實驗后,它的有效性得到了驗證。
然而,當班廷知道這個消息后,并不高興,他要求科利普把提純方法告訴他。當科利普拒絕后,班廷怒不可遏,積壓了許久的負面情緒瞬間爆發,他像一只惡虎般撲向了科利普,然后將他按倒在地,一頓暴打。一旁的貝斯特拼命地拽住班廷并把他拉開。科利普擺脫了班廷,站起身來,整了整衣衫,一言不發,走出了教學樓。
舉世轟動的大會在經過多倫多大學校董事會的調解后,班廷、貝斯特、麥克萊德和科利普終于達成和解。
1922年5月3日,美國生理學學會大會。麥克萊德教授代表研究小組在大會上宣讀論文《胰腺提取液對糖尿病的療效》,在麥克萊德教授的堅持下,這篇論文將提取液的名字由班廷命名的“島素”
正式命名為“胰島素”.這篇論文詳述了迄今為止所進行的所有研究。從班廷最初的靈感突現,到胰島素過量導致的低血糖昏迷,再到后來的提純。
等麥克萊德教授論文宣讀完畢,所有與會者全體起立,掌聲雷動。多年后影響全世界的糖尿病專家喬斯林(Joslin)后來回憶說,出席美國生理學大會20余年來,從沒見到過這樣的場面。
大會第二天, 全世界的報紙都在頭版刊登了胰島素發現的消息。到7月份,多倫多火車站里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消瘦患兒和他們心急如焚的家長。伊麗莎白和她的母親是眾多尋求希望的人之一。
1923年10月,諾貝爾獎委員會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班廷和麥克萊德。當多倫多大學校董事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班廷時,班廷并不感激,反而暴跳如雷,因為“不勞而獲”的麥克萊德也獲了獎,而從頭到尾一直努力工作的貝斯特卻被排除在外。班廷拒絕領獎。此舉令麥克萊德十分尷尬,最后他也沒好意思前往領獎。但是,班廷最終還是接受了諾貝爾獎,他公開發表了自己的不滿,而且宣布要將諾貝爾獎金與貝斯特平分,麥克萊德也只好說他將一半的獎金分給科利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