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手機是誰發(fā)明的
如今手機已成為現(xiàn)代人日常不可或缺的電子用品之一。那么第一部手機是誰發(fā)明的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世界上第一部手機發(fā)明的故事
1973 年 4 月 3 號,一名中年男人站在紐約的街頭,從包里掏出一個磚頭大小的無線電話,引得路人一片圍觀。 “喬治,我現(xiàn)在正在使用一部無線電話跟你通話”中年男人說。
電話那頭沉默了,不過中年男人可以通過手中的這個無線電話聽出對方的妒忌與憤怒。
中年男人叫馬丁庫帕,他打這通電話的心情是復雜的,接電話的人叫喬治,是貝爾實驗室的一名項目負責人,他們的故事還要追溯到幾年以前。
馬丁庫帕不僅是一名烏克蘭移民的兒子,還是一名無線電愛好者,從學校結業(yè)的他找工作到處碰壁,終于鼓起勇氣去喬治的公司碰碰運氣,當時的喬治已經(jīng)在無線電界小有名氣,是馬丁庫帕的崇拜對象,馬丁做夢也想在無線電行業(yè)做出一番事業(yè),當他進入喬治的辦公室時,喬治正在專心研究無線電話的項目。
“尊敬的喬治先生,我很想成為貴公司的意愿,如果能留在您身邊做一名助理工程師就好,我不求待遇。。。”馬丁誠惶誠恐地說。
“請問你是哪一年畢業(yè)的?做無線電多長時間了?”喬治甚至沒有看馬丁一眼,就粗暴地打斷了他。
“喬治先生,我今年剛畢業(yè),還從未干過無線電的工作,可是我很喜歡這項工作。”馬丁坦率地說。
“年輕人,我看你還是出去吧,不要再來了,請別耽誤我寶貴的時間!”喬治還是原來的口氣。
聽了這句話以后,原本忐忑不安的馬丁反而平靜了下來。 “喬治先生,我知道您現(xiàn)在正在忙什么,在研究無線電話?或許我可以幫上忙!” 就在這一瞬間,喬治對馬丁能一眼看出自己正在研究的項目而驚訝,可他還是認為馬丁不是能夠幫助他的人,于是堅持將馬丁趕了出去。
“喬治先生,終有一天您會正眼看我的!”馬丁出門的時候說了最后一句。
這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應聘者被拒的故事,可是正是喬治拒絕了馬丁的應聘,才給了馬丁人生的另外一次機遇。
不久,馬丁在摩托羅拉謀得一份工作,并負責無線領域的研發(fā),1973 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發(fā)明了一種叫做‘蜂窩通訊’的技術,馬丁庫帕覺得這個想法很好,正好為自己的發(fā)明提供了技術的支撐,因為‘蜂窩通訊’采用蜂窩式無線組網(wǎng)的方式,把終端和無線設備連接起來從而實現(xiàn)互相通訊。
對馬丁來說幸運的是,AT&T公司并沒有打算將此項技術導向個人用戶,公司的高管認為蜂窩通信僅僅是‘車載通信’,就像今天的固定電話主要針對家庭一樣,只能說 AT&T公司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發(fā)明的這種技術的本質。但是馬丁卻認識到,人們并不希望和房子、汽車或者辦公室說話,而是希望和人講話,他發(fā)明無線電話的另外一個目的無非是為了證明個人通訊的想法是正確的,電話號碼對應的應該是人而不是地點。
由于當時美國聯(lián)邦通訊委員會正在考慮,是否允許 AT&T在美國建立網(wǎng)絡,并提供無線服務。此外,AT&T也在開展研發(fā)無線電話的計劃,此時正是大好時機,摩托羅拉當然不愿意讓機會白白溜走,剩下的問題就是誰先研發(fā)出來誰就搶占了商機。
摩托羅拉要求馬丁在六個星期內制作出無線電話模型,有五個工業(yè)設計小組同時給即將誕生的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做外形,馬丁選擇了最簡單的一種,這個類似磚塊的設計差不多流行了十五年,事實上馬丁和他的團隊花了兩倍的時間也就是兩個月才研發(fā)出來,由于有上百個電子元器件,最后的外形也是原來設計的 5 倍大小。
馬丁拿著這個自己研發(fā)的手機,首先就想到了喬治,于是他就打了這通電話。這個就是世界上第一部無線電手提電話方面的故事,無線電手提電話俗稱:手機。
購買手機的建議
一、選好品牌:市面上經(jīng)無線電管理部門核準銷售的國內、國外手機品牌、種類很多,消費者在選擇時應主要從該品牌手機生產商的信譽、售后服務、手機質量以及相關配件等方面來考慮。
二、選好商家:消費者一般可以到廠家的專營店或指定經(jīng)銷店進行購買,因為廠家專營店對所代理銷售的產品了解最深入,附件也齊全,售后服務不僅直接而且完善周到。
三、細心觀察:事實上通過細心的觀察,我們可以從新買的手機中發(fā)現(xiàn)一些“蛛絲馬跡”,從而知道手機是否為正品。
四、查驗配件:查手機配置:電池、充電器、耳機檢查手機包裝盒是否有中文標識,印刷是否精美;是否有原廠中文說明書、原廠合格證、保修卡、原裝電池;快速充電器、充電座等附件的種類和數(shù)量是否齊備,是否為廠家原配;電源插頭是否符合我國制式。
五、索取購機憑證:購買自己稱心的手機后,要注意向商家索取購貨憑證,憑證上應寫清產品的品牌、規(guī)格型號、手機的電子串號、購買日期等,以備發(fā)生爭議時向有關部門提供證據(jù)。
零庫存也能賣手機
零庫存怎么賣手機?其實這并不算是什么新鮮事,當然,這種零庫存的銷售也需要一定條件,比如一個手機銷售的集散地,就像中關村、木樨園這種,或者是深圳的華強北。那為什么又要有這樣一個地域限制呢?這就要涉及到幾個術語:零售商(經(jīng)銷商)、渠道商、壓貨、炒貨、現(xiàn)貨,這些每天與商家息息相關的詞語消費者卻并不一定知曉。
一般與消費者接觸最多的是零售商,跟我們在商場中見到的一些銷售服裝、生活用品的商家一樣,手機零售商也會在電子市場有自己的柜臺或者商鋪。根據(jù)顧客的需求提供手機,在他確定購買并付款后交易完成,這樣看下來與我們平時買其它商品并沒有區(qū)別。但是這些在大型電子市場的零售商一般都不會壓貨,也就是說他們沒有自己的庫存,這些零售商的手機都是來自于渠道商,也就是手機批發(fā)商,行話稱渠道。一般手機市場中的渠道商都是專做批發(fā),因為他們會自己壓貨,有大量庫存,這就保障了他們可以隨時提供現(xiàn)貨,也就是說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直接給零售商提供真機。
在了解了零售商和渠道商之后,我們再來看一下零庫存的銷售方法。首先,渠道商會定期給零售商提供報價單,上面會標注每款手機的批發(fā)價(拿貨價)。在銷售過程中,零售商會在拿貨價的基礎上加一部分錢向消費者報價,交易成功后,加的這些錢就是零售商的利潤。然后零售商再根據(jù)報價單上的拿貨價與渠道商進行結算,如果沒賣出去的話再把機子退還給渠道商就可以。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零售商其實就是一個中間商,最終賺取差價,而這種銷售就是炒貨的一種。
雙網(wǎng)雙待,指的是兩個網(wǎng)絡,電信的CDMA網(wǎng)和移動的G網(wǎng)或聯(lián)通的G網(wǎng),或是移動的G網(wǎng)和小靈通的P網(wǎng)。品牌機通常為單卡單待,少數(shù)有雙網(wǎng)雙待。而山寨機則多為雙網(wǎng)雙待。
真假專賣店
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你會看到很多打著XX品牌專賣的手機店,而不少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就是去專賣店買東西。但是與阿迪達斯、耐克、李寧這些服裝品牌不同,手機品牌的專賣店要復雜的多,而且很多時候都讓人真假難辨。
在消費者的潛意識里,專賣店就是專門經(jīng)營某一品牌手機的店鋪,并且這家店鋪的貨源是來自于廠商,同時還有廠商的授權。這確實是專賣店真正的定義,一般這類專賣店與品牌廠商都有代理關系,在廠商的貨源和技術支持下來推廣這個品牌的手機。但我們經(jīng)常還能看到另一種專賣店,它們也是只銷售某一品牌的手機,無論裝潢還是店名都煞有其事,可這些“專賣店”并不具備廠商授權,而且它們所銷售的手機也并非直接來自于廠商。這兩種專賣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般來說前者更加有保障,而分辨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登錄該品牌的官網(wǎng)就可以查詢你所在城市是否有其專賣店。
除了專賣店外,還有一種叫做直營店的手機店鋪,它是由廠商直接經(jīng)營的連鎖店,即由公司總部直接經(jīng)營、投資、管理的經(jīng)營形態(tài)。總部采取縱深似的管理方式,直接下令掌管店鋪,店鋪必須完全接受總部指揮。其實直營店也可以算是專賣店的一種,或者說專賣店包含了直營店。因為專賣店可以由個人代理經(jīng)營、獨立管理,也可以是廠商自己建店經(jīng)營,而這樣就成了直營店,兩者的區(qū)別就在于經(jīng)營者和管理者的不同。相對來說,直營店又要比私人代理的專賣店正規(guī),畢竟是廠商直接經(jīng)營,管理上會更加嚴格,對消費者來說也更有保障。
如果手機電池放置太長時間而未用,最好到手機維修部門申請給電池作一個活處理,也可以自己用一個直流恒壓器,調整電壓為5~6V,電流500~600mA反向連接電池。注意,一觸即放開,最多重復三次即可,經(jīng)過這樣處理后,再用原裝充電器進行“調整期”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