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昆明歷史博物館介紹
昆明市博物館位于昆明市城區(qū)東部的拓東路東段,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于昆明歷史博物館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一、昆明市博物館簡介
昆明市博物館在昆明市拓東路南側的昆明市博物館(原古幢公園)內,有一座寬敞明亮的大廳,正中屹立著被譽為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珍品的宋代大理國經幢。因所在地為過去的地藏寺舊址,故名"地藏寺經幢",俗稱"古幢"。后來地藏寺倒塌,古幢長期埋沒地下。1919年古幢從地藏寺廢墟出土,即以其絕世的精美震驚中外,引起"中外人士奔走摩挲",被譽為"東方絕世稀有之美術!"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評價古幢為"滇中藝術,此極品也!"
二、展廳動態(tài)
折疊青銅展廳
云南青銅文化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青銅文明中的一支奇葩,它以獨特的風格著稱于世。這種文化始于商代晚期(公元前12世紀),終于西漢晚期(公元1世紀),戰(zhàn)國至西漢是鼎
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盛時期。學術界按照出土文物的特征將云南青銅文化分成滇池地區(qū)、洱海地區(qū)、滇西北地區(qū)和滇南地區(qū)四種類型。滇池地區(qū)青銅文化分布在滇池及其周圍區(qū)域,以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貢天子廟、官渡羊甫頭等大型墓地為代表,典型器物有銅鼓、貯貝器、執(zhí)傘傭、銅枕、扣飾等,這些器物造型優(yōu)美、栩栩如生,充分體現(xiàn)了昆明古代先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冶煉技術。
折疊國之瑰寶
地藏寺經幢因建于地藏寺而得名, 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有效保護這一國寶級文物,昆明市博物館于建設之初在經幢原址專門設計建蓋了古幢陳列廳,使地藏寺經幢得到了有效保護。地藏寺經幢建造于(宋代)大理國時期(公元1096-1253年),系大理國議事布燮袁豆光為紀念鄯闡侯(當時昆明地區(qū)最高軍政長官)高明生而建造的。經幢由五段紅砂石雕刻而成高6.5米,幢體呈七層八面的寶塔形,層級間有界檐。整個幢層次分明地雕滿佛教密宗佛、菩薩、天王、力士、鬼奴諸神像共300余尊。大像高約1米,小像不足3厘米,其造型生動優(yōu)美,線條流暢,比例協(xié)調。此外,幢身還用漢字和梵文刻有《造幢記》、《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大日尊發(fā)愿》、《發(fā)四宏誓愿》,《陀羅尼經咒》等。在全國經幢中,地藏寺經幢的造像、文字之多均名列前茅,其造像之精美也無出其右者。因此,中外專家贊譽其 "刀痕遒勁,備極精巧"、"滇中藝術極品"、"中國絕無僅有之杰作"。
折疊恐龍展廳
恐龍是中生代爬行動物的代表, 生活在距今2.55億至0.65億年間,是這一時期當之無愧的地球霸主。云南是恐龍的故鄉(xiāng),1938年,古生物學家在云南祿豐的早侏羅紀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大型早期蜥臀類恐龍,他們以發(fā)現(xiàn)地命名為"祿豐恐龍"。1987年和1993年在對晉寧縣夕陽鄉(xiāng)的考古發(fā)掘中,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中國雙嵴龍"化石以及大量的恐龍骨骼、足印化石。其中"中國雙嵴龍"化石是首次在歐亞大陸發(fā)現(xiàn),鄭氏足跡和楊氏足跡也發(fā)現(xiàn)了十四屬二十多個種,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夕陽以其豐富的埋藏成為云南的又一個"恐龍之鄉(xiāng)"。
本陳列共展出中國雙嵴龍、巨碩云南龍、祿豐龍3條恐龍化石,甘氏四川龍、天府峨眉龍2條恐龍模型,以及主要來自晉寧夕陽鄉(xiāng)的恐龍骨骼化石60余塊、足印化石近30個。
折疊臨時展廳
這兩個臨時展廳先后舉辦過《毛澤東遺物展》、《清代帝后宮廷御用珍品展》、《丁紹光藝術回顧展》、《"遠行與回歸"熊秉明藝術作品展》、《四川涼山博什瓦黑巖畫展》、《法國著名藝術家克洛德.維爾拉"重復"畫展》、《云南明清名人書畫珍品展》、在路邊-昆明藝術家八人展》、《臺灣吳紹同先生"鶴的世界"》、《中、日友好鷗友書道會昆明書法展》、《云南大型文物藝術品展銷展》、《雙藝合壁-瑞士攝影家鮮伊代克鏡頭中的大師賈珂梅》、《云南藝拍五周年藝術品拍賣會拍賣預展》、《第二屆云南省雕塑藝術展》、《日本水墨畫交流展》、《昆明陸戰(zhàn)靴探險俱樂部收藏軍品展》、《臺灣中華世紀書畫展覽》、《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老昆明"(1943-1945)一位援華美國軍醫(yī)的攝影紀實》、《張建中藝術作品展》、《中、韓民族造型藝術展》、《云南農民畫展》、《云南藝術學院84級工藝系、美術系同學作品展》、《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書畫展》、《臺北-昆明書畫交流展》、《自在方式-俞曉夫、鄧箭今作品展》、《昆明-藤澤結誼25周年美術、書法、攝影展》、《大河魂-蘭州畫院大河上下萬里行美術作品》、赴揚州博物館舉辦《云嶺霓裳-云南少數(shù)民族服飾展》、《揚州八怪書畫精品展》等展覽,展館的軟、硬件設置得到了辦展方的一致肯定和好評。
看過關于昆明歷史博物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