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河陰之變
引言:河陰之變對北魏統治集團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對北朝歷史的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的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是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北魏權臣爾朱榮策劃并實施的一起針對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殺事件,因事件發生在河陰縣(今河南省滎陽市)而得名。爾朱榮借助此次軍事政變,將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胡太后擅權秉政,鴆殺了北魏孝明帝,立幼子元釗為帝。契胡部落酋長爾朱榮以此為口實起兵東進,洛陽守將望風而降。四月十三日,爾朱榮在河陰之陶渚(今孟津)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釗,縱兵圍殺北魏的王公百官兩千多人,北魏諸王元雍、元欽、元略、元邵等人皆遇害,史稱“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徹底改變了北朝統治集團的素質結構,也最終改變了北朝社會的歷史走向。
河陰之變事件背景
北魏末年,黨爭 不止,內亂頻繁。北魏孝明帝元詡 即位之初,胡太后(謚號“靈”,又稱靈太后)臨朝稱制 ,重用其姻親元叉 ,推翻了權傾一時的領軍于忠 。元叉隨后發動政變,殺死清河王元懌,廢黜 胡太后。元叉專制朝政達五年之久。胡太后在高陽王元雍 的支持下反政,殺死元叉,重新專制朝政。
駐扎在晉陽 (今山西 省太原 市)的爾朱榮先世系契胡部落酋長,正光年間(520年七月-525年六月),農民起義成燎原之勢,于是他趁機散家財,組織起一支四千人的騎兵隊伍。北魏統治者對爾朱榮加官晉爵以示籠絡,先后擢為游擊、冠軍、平北、北道都督,后來加升大都督,統領并、肆、汾、廣、恒、云六州諸軍事。當時北魏朝廷由靈太后把持,孝明帝元詡隨著年齡的長大,與胡太后的嫌隙 漸生。
河陰之變事件起因
公元528年(武泰 元年)農歷二月,胡太后 為長期控制政局,毒死親生兒子北魏孝明帝元詡 ,將剛出生的皇女(元氏)冒充皇子,立為皇帝 ,后又另立3歲的元釗 為帝。
爾朱榮以為孝明帝報仇為借口,率大軍南下,準備進軍洛陽。
河陰之變事件過程
爾朱榮在以“匡扶帝室”為名進兵洛陽 前,已開始了擇立新主的準備。爾朱榮秘密派遣兒子爾朱天光 等人進入洛陽城,與彭城王元勰 之子、聲望很高的長樂王元子攸 商議,里應外合攻打洛陽,并許諾事成后立元子攸為帝。
得到元子攸的同意后,爾朱榮便從晉陽率大軍向洛陽進發。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農歷四月十一日,軍隊行進到河陽 (今河南省孟州 市)時,爾朱榮遣親信進洛陽,將元子攸接到河陽立為皇帝,即北魏孝莊帝 ,改 元建義 ,隨后爾朱榮率領軍隊從孟津 渡過黃河 直逼洛陽。
胡太后得知消息,調集軍隊與爾朱榮決戰,被爾朱榮打敗,洛陽東北門戶河橋守將降爾朱榮,京城遂無險可守,將士四散。胡太后見大勢已去,下令后宮嬪妃和她一起到永寧寺 出家為尼。
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農歷四月十二日,皇室、貴族官僚至河橋迎駕。四月十三日,爾朱榮脅迫胡太后和幼帝元釗離開洛陽,當軍隊行進到河陰 (今河南省滎陽 市)時,爾朱榮下令將胡太后和元釗投入黃河之中。
爾朱榮除掉胡太后和幼帝之后,對親信慕容紹宗 說:“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如果不加以鏟除,始終難以駕馭。”而部屬費穆 則建議盡殺朝中百官,以絕后患。爾朱榮于是采納費穆 的建議,計劃盡殺朝中百官。
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農歷四月十三日,爾朱榮以祭天為名,邀請朝中百官到河陰的陶渚(今河南省孟津縣東)。當天,孝莊帝循河西至河陰,引導百官于行宮西北,告之朝臣說要祭天,不能請假。百官聚集之后,爾朱榮登上高臺四處觀望,大聲叱責說:“天下喪亂,肅宗暴崩,都是因為你們貪婪暴虐,不能輔弼所至。你們個個該殺!”說完,令鐵騎2000余人將百官包圍,縱兵大殺。刀劈斧砍,飛矢交加,血流成河。上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 ,下至正居喪在家的黃門郎王遵業兄弟,包括孝莊帝的兄弟元劭等人,不分良奸,無一幸免。至此,爾朱榮掌握了北魏實權。
河陰之變事件結果
洛陽經北魏孝文帝 遷都以來數十年的發展,已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河陰之變 后,洛陽城內也發生了大規模的恐慌和騷亂,一些在洛陽城中的北魏官吏紛紛出逃,京城昔日的繁華蕩然無存。
河陰之變消息傳到地方,郢州刺史元顯、汝南王元悅 、臨淮王元彧 、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荊州刺史元志 等皆舉州投降后梁 ,北魏對南朝的防衛近乎完全崩潰。
孝莊帝返回洛陽后,爾朱榮在明光殿誓言沒有二心,并再次表明無遷都之意,河陰之變前所結成的政治同盟得以暫時維系。
河陰之變事件影響
通過河陰之變 ,爾朱榮將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 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的漢族 大家消滅殆盡。隨后他派人將元子攸送回洛陽,自己卻因殺人太多、民憤極大不敢留居洛陽,一直遠據晉陽 ,對洛陽遙控指揮。北魏政權名義上掛元氏旗號,實為爾朱氏天下。
河陰之變事件后續
北魏孝莊帝因不滿爾朱榮專權,于公元530年(永安 三年)農歷九月,在明光殿 設計殺爾朱榮。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 和侄子爾朱兆 得知消息,合力調兵攻打洛陽。同年十月,孝莊帝被爾朱兆縊死于晉陽。
晉州刺史高歡 于公元531年(建明二年)乘機攻占洛陽,并于公元533年(永熙二年)進兵晉陽,消滅了爾朱氏的勢力。
公元534年(永熙三年),高歡立元善見 為帝,即孝靜帝,并遷都于鄴(今河北省臨漳縣),建立東魏 。第二年,大、雍州刺史兼尚書令宇文泰 立元寶炬 為帝,即西魏文帝,建都長安 ,建立西魏 。北魏正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河陰之變事件評價
河陰之變社會評價
河陰之變對北魏統治集團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對北朝歷史的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評價
《北史 》:河陰之下,衣冠涂地,其所以得罪人神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