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的來歷是什么
杜甫為唐代著名詩人,草堂是他在經歷“安史之亂”后顛沛流離的暫居之地,地方位于成都西郊,環境優美,位于浣花溪畔,因此深得杜甫心意。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杜甫草堂的來歷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
杜甫草堂的來歷是什么
當時杜甫所建的茅草屋早已隨風雨刮打被毀壞了,如今后人為了紀念這段杜甫便在此地修建草堂。
且說杜甫草堂的來歷,它本是一間破草屋,刮風下雨之時便會屋漏濕床,難以入眠。當時逢“安史之亂”,唐肅宗得以回長安,杜甫為朝內大臣排擠誣陷,引得唐肅宗怒將其外調,于是杜甫深感抱負實現無望,百姓深受戰役苦難,也遭受這官吏的剝削,遂對從仕失望至極,憤而離職。
杜甫與家人便四處漂泊,生活極其困苦,后至成都,幸得友人幫助,生活方過得算是安穩,不再流離失所。而且成都景色迷人,長期在戰亂中度日的杜甫深感此為世外桃源,遂便決定在此定居,只是家境貧窮,幸得親友幫助能夠建起一座茅草屋。于是杜甫選擇在了浣花溪邊,依水而居,還向當地社會名流要來眾多花草樹木,悉心栽培,雖屋簡卻別有雅致。
一間茅草屋絲毫掩蓋不了杜甫的才氣,在這里的幾年時光,杜甫創作詩歌有兩三百首,廣為流傳,其中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著名詩歌。
而后人為了紀念杜甫便在此建立了一座美麗的園林,也成為了杜甫草堂博物館,介紹杜甫生平和成就。
杜甫草堂簡介
杜甫草堂現如今有兩個,一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另一個也在四川省,不過是在綿陽市。而今作為四川省重點旅游開發項目,更為廣泛接受的是位于四川綿陽三臺縣的三臺杜甫草堂。被稱之為是四川省第二大杜甫紀念堂,當然排在第一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但是知名度卻遠及成都杜甫草堂。下面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三臺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縣城西邊的牛頭山上,是三臺縣城牛頭山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偉大著名愛國史詩級別的詩人杜甫先生的紀念遺址,整個草堂里面亭臺樓閣,風景如畫,十分注重生態建設和園藝建設,在不破壞原本草堂的基礎上增添了很多景致,并注明了杜甫生平的簡介,另外還有杜甫先生在三臺縣的生平事跡和詩歌著作展覽,可為打造了一個精致獨特的草堂。整個草堂是建在原來明代的工部草堂的遺址上的,并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做了重建,整個一復古園林,更廣泛吸引游客。
另外,坐落于四川省省會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已成為一個標志性的博物館類型的草堂,是國家為了紀念被稱之為“詩圣”的偉大歷史詩人杜甫先生而修建的博物館,并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因此處杜甫草堂所在位置,又被稱之為浣花草堂。但歷史上的杜甫草堂在杜甫離任成都之后就已經不復存在了。據歷史記載,五代時期詩人韋莊重尋得杜甫草堂遺址,而后重新修建,而后,歷經數朝杜甫草堂均被多次修復,從而保存至今并最終被建作紀念性博物館,并成為如今歷史文化圣地和著名旅游景點。
對杜甫的評價
杜甫是唐朝的大詩人,所寫之詩銜接了盛唐至中唐的過度時期,從他個人經歷乃至國家大義無一不體現出杜甫對人生抱負的變化和一顆忠君憂國的執念。杜甫所寫之詩包含著生動的形象和熱切的情懷,更有擔憂的愁緒,展現了這個過渡時期的重大的變化。
杜甫因此被稱為是詩圣,和李白合稱為“李杜”,而他所寫之詩更是給后人還有留下深遠的影響,因此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對戰亂中的百姓尤其同情,一直對黑暗腐朽的政治風氣給予批判,他甚至愿意為了改變這個現象而犧牲自己,故其詩一直貫通憂國憂民的主線,可見其偉大之處。
杜甫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很是熱愛,他前期所作之詩皆是他偉大的抱負和對大好河山的描繪,他十分嫉惡如仇,熱愛人民,所以他詩歌的穿鑿有著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鮮明的時代特色。
唐代著名詩人對杜甫的評價是“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雖然杜甫在他生前并未受到很大的重視,其詩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廣,但是他卻在后世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在詩壇上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影響了后世詩人的創作風格。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是“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可見杜甫所影響的程度之深,在我國歷史上村存留的影響之大。
看了“杜甫草堂的來歷是什么”還想看:
1.杜甫草堂的傳說故事
2.成都杜甫草堂導游詞
3.杜甫草堂大廨導游詞3篇
4.有關杜甫草堂的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