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書法水平高嗎
提起蘇洵,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有名的散文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蘇洵也是很厲害的書法家,現在網上有許多蘇洵散文的手寫圖片,通過字體我們可以看出,蘇洵是個豪情萬丈,對朋友仗義,對家人體貼的才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洵書法水平高嗎,望大家喜歡。
蘇洵書法水平高嗎
現在流傳下來的蘇洵書法所剩無幾,有很多收藏家想要收藏蘇洵的書法,但是,流傳到現在的書法也就那么幾張,所以,很多收藏家感到遺憾。蘇洵的書法,蒼勁有力,而且,筆鋒之間還帶有一種灑脫,不受拘束,向往自由的感覺,這可能和他的經歷有關。
從小蘇洵就比較貪玩,對于讀書寫字也不能說是一竅不通,反正就是不喜歡學習,以為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就足夠用了。但是,跟他一起長大的朋友們,個個都是創作高手,只有蘇洵,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盡管這樣,蘇洵并沒有感覺自己比同齡人差,直到有一天,他看過先人的功德之后,便開始了努力學習。
在此之前,蘇洵從不為家里的事情煩惱,家里有父親照料,孩子有妻子照顧,所以,蘇洵一出門有時候就是半年。他不喜歡拘束感,否則,他怎么可能會拒絕仁宗邀請他參加的考試呢?
蘇洵書法也是在二十七八歲之后,才開始有長進的。作為孩子的榜樣,他當然要事事做到最好,否則,怎么去叫自己的孩子努力。在他改變自己,為孩子做了一個好示范之后,他的兒子也變得努力讀書,最后,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是蘇家人。
蘇洵名句有哪些
蘇洵,出生在北宋時期。在我們初高中的課本里,經常可以看到他的散文詩集等,在我們的印象中,蘇洵是一個富有文采的翩翩公子,但是,事實卻是,蘇洵在少年時期不愛學習,因家里由父親掌管,所以蘇洵在少年時期并沒有體會到累的感覺,每天都跟朋友們到處閑逛,在此期間,他還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但是沒有考上。
之后蘇洵便跟著陳公美等人游歷四方,在峨眉山游玩一圈之后,聽說西北的岷山也是很壯美的,這一去便是半年。回家之后發現妻子面容憔悴,通過妻子的敘述,他在兒子身上看到了自己頑劣的影子。他這才開始考慮家庭跟未來。
在其喪母之后,哥哥叫他整理家譜,從那時起,蘇洵便喜愛學習了。他的努力,加上他的天賦,蘇洵成了家喻戶曉的文人。此后,蘇洵名句老少皆知。在蘇洵的散文名句中,我們可以感覺出他的大氣,他寫的所有散文都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便是蘇洵對秦始皇為何能統一六國的論述名句,在文章中,蘇洵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看法,有著異于常人的理解能力。在當時人的眼中,六國被統一,是由于秦國的強大,但是,蘇洵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奧妙。秦能統一六國是因為其他國家之間的不團結,各國的皇帝目光不夠長遠,只是顧及自己國家眼前的利益,而不是百姓認為的,秦國的強大,英勇善戰,統一了六國。
直到現在,蘇洵名句還能在各地區的學生嘴里聽到,可見,蘇洵對整個國家的影響是極其大的,他的名句才能被流傳至今。
項籍和蘇洵是什么關系
《項籍》蘇洵的一篇論文,項籍即項羽,是三國時期的大將。蘇洵的這篇《項籍》不同于其他論述項羽的文章,沒有贊頌項羽作戰英勇,也沒有替他的遭遇感到惋惜和同情,而是分析了項羽戰敗的原因,認為項羽具有杰出的軍事才能,但缺乏謀略,犯下了戰略性的錯誤,才失去了掌管天下的機會。
《項籍》蘇洵首先通過對比指出項羽具有奪取天下的能力,將項羽跟曹操、劉備進行了比較,進而得出了曹操、劉備失敗的原因,通過這三人的優劣,蘇洵得出想要得天下,必要有所舍棄,必要有所思考的結論,也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方針。
在《項籍》,蘇洵也沒有直接否定項羽,而是肯定他的軍事才能,對他的作戰能力進行贊揚,接著筆鋒一轉,引用巨鹿之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即項羽沒有在戰前進行細致的謀劃,缺乏思索和謀略,才失去了稱霸天下的機會。
在結尾段的《項籍》,蘇洵并沒有把內容局限在項羽身上,而是用其他話題、富人和小丈夫來再次表明項羽的不足之處,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與首段相呼應。
《項籍》是蘇洵的一篇典型議論文,也是蘇洵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層層論述和深入,引用了大量的史實和典故,讓文章的論據更加充分,更具有說服力,嚴密的邏輯使得這篇文章通俗易懂,簡單的比喻使得文章淺顯生動又形象。
看了“蘇洵書法水平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