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個人簡介
文天祥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英雄,字履善,自號文山,世稱文山先生。文天祥生前大義凜然,死后留名百世。文天祥到底為什么備受尊敬呢,或許可以從文天祥簡介中找到答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天祥個人簡介,望大家喜歡。
文天祥個人簡介
文天祥生于江西廬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縣,從小家境優(yōu)渥,酷愛讀書,對縣里的歷史名人歐陽修(謚號“文忠”)等人很是推崇。他對著歐陽修的畫像說:“如果我死后不能等得到“忠”的謚號,非男子漢也。”
公元1273年,長江告急,文天祥奉詔勤王,聯(lián)絡(luò)各地豪杰入衛(wèi)京師。有人勸文天祥別自尋死路,說這么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是訓練有素的元軍的對手。文天祥回答說:“我自不量力,希望此舉能使忠義之事奮起,如果天下人都響應(yīng),那么人多力量大,國家就有希望了。”接著,文天祥就變賣了家中產(chǎn)業(yè)充作軍資。
公元1278年臘月,文天祥被人出賣,被元朝將領(lǐng)張弘范抓住。張弘范見勸降不成,就派人押解文天祥至大都。文天祥在大都稽留三年,元世祖知道他不會屈服,就想釋放他。不巧的是,當時有人在南方起兵抗元,打的是文天祥的旗號,于是公元1282年年底,元世祖終于決定殺掉文天祥,并問他有何愿望。文天祥回答:“愿一死足矣。”次年1月9日,文天祥被處死,他的妻子手收尸時發(fā)現(xiàn)了他的遺書:“孔子說仁,孟子說義,只要做到忠義,也就算成仁了。讀圣賢之書,所學者何?自今起無愧了。”文天祥雖死,但他忠貞愛國的精神永遠留存。
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
幾百年來,文天祥的抗元事跡眾所周知,他在受命于危難之際,視死如歸的精神昭然于史書。那么,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狀元,其才情自不必說,從后世流傳下來的詩歌也可看出文天祥這個狀元名符其實。
不過,成為狀元的文天祥,仕途并不平坦,因為他不愿對奸臣妥協(xié)。文天祥在朝中屬于主戰(zhàn)派,他多次上書理宗皇帝殺掉提議遷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回應(yīng)。后來,權(quán)臣賈似道以告病回鄉(xiāng)要挾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誥諷刺賈似道,因此被責令退休,時年三十七歲。文天祥的正直不阿雖然給他的仕途帶來羈絆,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其正直可見一斑。
實際上,文天祥不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文天祥的后半生幾乎都在軍旅中度過,他的家小也隨軍轉(zhuǎn)戰(zhàn)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駐扎于麗江浦,當時軍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數(shù)百,他的母親和獨子在這個時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后,文天祥在大都被關(guān)了三年,始終拒絕元朝的誘惑。元朝統(tǒng)治者為了逼他就范,將他的妻子和僅剩的倆女柳娘、環(huán)娘沒入宮中為奴,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為人父者,見女兒受難而無能為力,心中苦悶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愿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后連元世祖也頗為可惜,嘆道“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
文天祥后人
對于歷史名人,人們往往對其后代比較感興趣,南宋文天祥為“宋末三杰”之一,是當之無愧的“歷史名人”,那么文天祥后人的情況又是怎么樣的呢?
文天祥是宋朝江西廬陵人,文姓在當?shù)厥谴笞澹奶煜樽孕〖揖硟?yōu)越,娶妻妾共三人,生有六個女兒和兩個兒子。與許多歷史名人不同的是,文天祥雖遭逢亂世,其子女際遇卻在史書上有比較明確的記載。文天祥先后育有兩子,一子早夭,另一子死于軍中瘟疫。《文天祥傳》記載,文天祥駐軍麗江浦使。軍中流行瘟疫,士兵死者數(shù)百,而“天祥惟一子,與其母皆死”。文天祥有六個女兒,其第四女監(jiān)娘和第五女奉娘死于亂軍中,壽娘、定娘則在千里尋親的途中雙雙病死。剩下的兩個女兒一個叫柳娘,一個叫環(huán)娘,她倆后來的遭遇更令人惋惜。
話說文天祥被張弘范俘虜時,他的妻妾和兩個女兒也沒能逃過一劫,他的兩個妾室被捕后不久失蹤,而夫人歐陽氏和女兒則被沒入宮中為奴。在元政府勸降文天祥的同時,他的妻女也被當做了人質(zhì),元政府讓柳娘給文天祥寫信,意思是只要歸降便可家人團聚。文天祥就義后,其二女被當做元朝公主的陪嫁侍女嫁了出去,之后的境遇如何,并不見史載。
文天祥臨行前,由于沒有在世的兒子,因此它的弟弟將一個兒子文升過繼給文天祥做兒子,今廣東等地都有文氏后人存在,據(jù)毛澤東的表弟文強自述,湖南湘潭文氏即是文天祥的后人。
看了“文天祥個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