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個人資料及精神品質
文天祥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英雄,字履善,自號文山,世稱文山先生。文天祥生前大義凜然,死后留名百世。文天祥到底為什么備受尊敬呢,或許可以從文天祥簡介中找到答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天祥個人資料,望大家喜歡。
文天祥個人資料
文天祥生于江西廬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縣,從小家境優渥,酷愛讀書,對縣里的歷史名人歐陽修(謚號“文忠”)等人很是推崇。他對著歐陽修的畫像說:“如果我死后不能等得到“忠”的謚號,非男子漢也。”
公元1273年,長江告急,文天祥奉詔勤王,聯絡各地豪杰入衛京師。有人勸文天祥別自尋死路,說這么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是訓練有素的元軍的對手。文天祥回答說:“我自不量力,希望此舉能使忠義之事奮起,如果天下人都響應,那么人多力量大,國家就有希望了。”接著,文天祥就變賣了家中產業充作軍資。
公元1278年臘月,文天祥被人出賣,被元朝將領張弘范抓住。張弘范見勸降不成,就派人押解文天祥至大都。文天祥在大都稽留三年,元世祖知道他不會屈服,就想釋放他。不巧的是,當時有人在南方起兵抗元,打的是文天祥的旗號,于是公元1282年年底,元世祖終于決定殺掉文天祥,并問他有何愿望。文天祥回答:“愿一死足矣。”次年1月9日,文天祥被處死,他的妻子手收尸時發現了他的遺書:“孔子說仁,孟子說義,只要做到忠義,也就算成仁了。讀圣賢之書,所學者何?自今起無愧了。”文天祥雖死,但他忠貞愛國的精神永遠留存。
文天祥書法賞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在歷史上以寧死不屈的精神而著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書法也不錯。實際上,文天祥在書法上的造詣相當高,僅存的幾幅墨寶被后人爭相收藏,而《木雞集序卷》是文天祥書法的代表作。
《木雞集序卷》是文天祥應友人張疆所請,為其《木雞集》寫的序言。據史料記載,1273年冬,37歲的文天祥在湖南任職,好友張疆請其為自己的作品作序,于是便有了行草《木雞集序卷》。《木雞集序卷》首先是一篇治學的文章,其中包含了文天祥對治學的見解。文天祥認為,學習應從“難”和“嚴”下手,應先學《詩》,再學《文選》,才能更有進益。從書法的角度上來看,《木雞集序卷》一氣呵成,下筆如虹,氣勢豪邁,是行草中的佳作。
自文天祥死后,《木雞集序卷》“失蹤”了近三百年,直到明代中葉才在蘇州出現,旋即被文徵明之子收購。到了明朝末年,該卷被書畫家王稚登收藏,至清朝前期又被收藏家宋犖得到,輾轉又成為皇宮藏品。到了民國初年,末代皇帝宣統將大批故宮文物盜出,其中就包括《木雞集序》。解放后,《木雞集序》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至今。
文天祥傳世墨寶極少,現存的文天祥的書法作品除《木雞集序卷》外,《宏齋帖》被收藏于故宮博物院,而《謝昌元座右自警辭卷》則被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天祥的精神品質
在中國歷史上,每當國家處于危難之際,總有一些志士挺身而出,他們為國盡忠,為民請命,所以能名垂史冊。宋元之際,風起云涌,以文天祥為代表的仁人義士給后人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就是文天祥精神的真實寫照。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將張弘范抓住,文天祥不愿投降,吞龍腦自殺卻沒有成功。張弘范強迫文天祥寫信給另一位抗元名臣張世杰勸降,文天祥被逼無奈,說道:“我自己不能保全父母,怎么有臉教別人背叛父母呢?”張弘范不肯罷休,再三逼迫,文天祥作詩一首給他。張弘范讀到詩的最后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擔心照汗青”時,被文天祥視死如歸的氣概所感動,于是不再勸降。第二年,張弘范率領元軍與宋軍在水上交戰,強迫文天祥觀戰。文天祥在船上觀看宋元兩軍交戰,文天祥看著南宋的軍隊步步潰敗,心知國家滅亡已成定局,心中的苦悶勝過死去。
張弘范知道文天祥不會輕易投降,就將文天祥交給元朝皇帝處置。在去燕京的路上,文天祥絕世八天,沒有死,于是進食。元朝政府多次勸降,文天祥都大義凜然地拒絕了,元朝政府擔心文天祥的存在會影響江南民心,于是決定將其殺害。在刑場,文天祥面不改色,拒絕了元朝皇帝給他的最后一次求生的機會,只說了一句“我的使命完成了”,便凜然赴死。文天祥死后幾十年,朱明代元,人們在文天祥被害的地方建立祠堂,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