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
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在鴻門宴上,劉邦占絕對優勢,但他卻沒有殺了比他弱的劉邦。所以至今,不論書本上還是影視劇中,仍然還流傳著項羽“剛愎自用”“婦人之仁”等的人物評價。但究竟為何不殺劉邦顧及要從項羽在鴻門宴上的一系列心理活動研究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望大家喜歡。
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一個“義”字。項羽出生楚國望族項氏,秉承了誠實守信、知恩圖報等優良品質。所以在鴻門宴中,項伯的一席話讓項羽瞬間沒有了底氣,沒有要攻打劉邦的理由和借口。既然他同意項伯的的話,就不能名正言順的攻打劉邦了。也就更不能用小人的手法將劉邦置之于死地。即使在今天,堅信守義仍然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美德。所以作為有義之士的項羽,寧可和他在沙場上爭戰,也不會玩弄小伎倆殺害劉備。這些都是“義”字在他心中起的作用。
另外一個因素,也許是項羽的高度自信的心理,使他沒能成功殺了劉邦。在大戰秦國一戰中,項羽利用破釜沉舟一招,打敗了秦軍的主力,取得勝利的戰果,自然不會忍受劉邦的囂張氣焰,因此為了打敗他,項羽一清早就讓將士吃飽,希望早日能夠將劉邦打敗。后來因為他過分的自身勇氣和實力充沛的自信,讓他改變了主意,放棄了殺劉邦。
其次在鴻門宴中,項伯的巧言善變加上劉邦的花言巧語,兩方依次夾擊,反到讓項羽自己懷疑自己,亂了陣腳。所以故事的結局就是項羽沒能殺了劉邦。
劉邦拋妻棄子
當初劉邦和項羽為奪天下,展開了一場為期四年的楚漢之爭。在這場戰役里,流傳出了劉邦拋妻棄子的傳聞。
當年,劉邦舉兵起義,而呂雉則被留在了沛縣的家中,侍奉公婆,照顧孩子。此后多年,他們也是聚少離多。這一年,劉邦已經成功滅秦,剩下的就是他和項羽之間避無可避的一場決戰。
于是漢軍東出,楚漢之爭正式拉開了序幕。然而劉邦在彭城首戰中就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不得不在慌忙中潰逃。恰逢此時,呂雉帶著劉父和兩個孩子,前來尋找劉邦,沒想到卻遇到了這樣兵荒馬亂的時刻。在這大潰逃里,呂雉和兩個孩子失散了。幸運的是,兩個孩子在路上遇到了他們的父親劉邦。
當時,劉邦戰敗,倉皇逃命。在看到兒女之后,就讓他們一起上了車。但是面對楚軍的緊追不放,劉邦慌了,為了讓馬車可以再快一下,劉邦便將兩個孩子推下馬車。這時,跟在劉邦身邊的夏侯嬰于心不忍,就把孩子抱了上來。在經過了多次的推下抱上之后,劉邦終于發怒了。夏侯嬰勸道:“哪怕情況再緊急,也不能把孩子仍下啊。更何況,兩個孩子,能有多少的分量呢。”劉邦這才作罷。
也有人說,劉邦并不是真的要拋棄子女,這只是他在裝腔作勢,以達到籠絡人心的目的罷了。
至于呂雉和劉父則是在途中被楚軍所俘獲,在楚軍中做了兩年多的人質。在之后的滎陽對峙后,由于楚軍久戰疲憊,在兵力上也不劉邦的對手,是項羽就以劉父和呂雉為要挾,迫使劉邦簽署了鴻溝協議,兩分天下。呂雉他們才得以回到劉邦的身邊。
劉邦的相貌
如果談起劉邦相信很多人都略知一二,但是劉邦的相貌就不一定都了解,如若真的要說說劉邦的相貌,還真是有可說之處。
有人認為劉邦的相貌是歷代君王中最帥的,對于歷史人物都是存有爭議的,有褒有貶,撇去別而不說,劉邦確實長得很好看。這是有歷史依據的,歷史記載說劉邦高鼻梁,面相是龍顏之相,有濃密烏黑額胡須,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和真命天子相比的話,有高高的鼻梁和胡須是符合的,這樣的面容也算是俊朗。但是,有歷史也記錄,劉邦長得很難看,是小人之相,除了身高還算是很高,其他無可談之處。不過在當時據說是有一百七十七厘米,算是儀表堂堂,還有說法是當年劉邦娶到呂后的時候就是呂后的父親看中了劉邦的相貌。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扮,雖然劉邦出身普通,但是他個人比較講究穿著打扮。他曾經鐘愛竹皮帽,當了君王以后還規定其他將相平民不得佩戴,可以看出來他還是比較講究的。在審美方面的看法每個人都不同,但是一個人的裝扮還是比較重要的,講究裝扮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看著舒適干凈很重要,對他人還是自己都是比較尊重的。
對于劉邦的相貌還有人稱之為美男子,這就是很高的評價了,毛澤東還曾經說過他是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一個,之前有相關人士對劉邦的古代尸體進行復合還原,稱算得上美男子,關于劉邦的相貌爭議很多但是都無可厚非。
看了“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