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建文帝有什么聯系
在明朝時期,曾經有一場世界范圍內的航海拓展,主導人便是永樂帝的親信鄭和鄭三保,鄭和下西洋給明朝的外交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改革,但在那時卻私下有人流傳說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尋找建文帝,那么鄭和建文帝又有什么淵源呢呢?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鄭和建文帝有什么聯系,望大家喜歡。
鄭和建文帝有什么聯系
鄭和的身份是永樂帝朱棣的親信,如果鄭和真的帶有去尋找建文帝的任務,那么發號施令者非永樂帝朱棣莫屬。那么永樂帝為何要下一道這樣的命令呢?永樂帝朱棣因不滿太祖傳位于皇長孫朱允炆,外加上朱允炆上臺不久便要削減藩王,于是朱棣帶兵謀反,在經歷了好幾番的相互較量后,朱棣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攻進京師,成為第一任的皇帝。但是一場大火后,只剩下幾具燒焦的尸體,已經無法辨認出里面是否有建文帝,永樂帝派出鄭和下西洋,應該是帶有一定的目的的,于是便有史學家猜測永樂帝因不確定建文帝是否還在世,于是派出鄭和下西洋去追捕建文帝。
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傳言其實是并不可信的,為何這樣的說呢?原因有以下兩點:
其一、在大火之中的尸體中雖然無法確定是否有建文帝,但是永樂帝也無法確定建文帝沿著海路逃跑了,既然無法確定那么為何會派出鄭和下西洋呢?
其二、鄭和的最后一次下西洋之時,永樂帝早已駕崩,離開了這塵世間,所以如果鄭和真的有命令,在邏輯上似乎難以將人說服。
建文帝究竟是誰
建文帝是誰?建文帝就是明朝第二個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太子朱標的次子。原來建文帝朱允炆有個長兄,但是不幸的是長兄英年早逝。其父的原配逝世之后,朱允炆的母親才得以扶正。之后朱允炆被明太祖視為嫡長孫。
一三九二年,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允炆被立為皇長孫。朱允炆自小就熟讀詩書,跟隨在身邊的文人志士也都是懷著理想主義的人物。性情同其父親一般溫順,心胸大度,寬懷對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在南京即位,當時他只有二十一歲。而關于建文帝朱允炆的進一步詳細的情況已經沒有可信的資料。他在位時國內發展狀況也已經無從考證,因為建文帝時期的檔案已經全部被毀。
建文帝朱允炆有三位心腹,他們分別是黃子澄、齊泰與方孝孺。這三位儒家師傅傾心輔佐建文帝從政。黃子澄在當時備受尊敬,于明太祖在位時就已經擔任過數職,現在被朱允炆封為翰林學士。齊泰對經書大有研究,被建文帝封為兵部尚書并參與國政。方孝孺是有名的思想家與文學家,不像其他幾位那樣那么早進入官場,大器晚成能夠形容他的一生。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的結局是撲朔迷離的。燕王起兵叛亂,那時南京城內皇宮大院大火彌漫,而幾具燒焦的尸體已經無法辨認,有太監說是皇帝,皇后等人的遺骸。但建文帝最后到底是生是死沒有人知道。以上便是關于建文帝是誰的大致概述。
建文帝墓位于何處
2008年,福建省寧德金貝小村發現了一座古墓,此古墓沒有建造的年代,沒有墓碑。福建省考古專家率隊對此進行考古調查。古墓的格局精致豪華,很有皇家氣派,考古學家推測墓主人的身份不一般。他甚至提出這可能是建文帝墓。沒想到,這樣的猜想一出現,便有了將近一年的爭論。
整座古墓里面已經空空如也,可見被盜的次數起碼在三次以上。為了能夠找到支持是“建文帝墓”的依據,他們還組成了建文帝墓的研究隊伍。專家鄭寬濤認為古墓上的火龍珠的雕刻是佛教中比較有標志性的建筑,很有可能象征著朱允炆升仙的意思。
后來馬渭源給當地的本報記者打電話稱建文帝墓找到了。記者詢問是否有相關文字或文物能夠證明事情的真實性,他說:“是的,你可以報道了。”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就是建文帝墓。后來,福建省文物局各個專家對古墓進行了一周時間的考察,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寧德上金貝古墓的墓主人是滄海珠禪師,并不是建文帝朱允炆。僅僅靠古墓造型就推測墓主的身份的確過于草率,若要確定墓主人的身份,必須要有準確的文字記載或文物才有足夠的說服力。這次的烏龍事件并不奇怪,全國還有其他五十多座古墓都曾被推測為建文帝墓。但是考古是一件非常嚴肅的科學活動,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是不能夠妄下定論的。因此,建文帝的下落始終依舊還是一件撲朔迷離的歷史懸案。
看了“鄭和建文帝有什么聯系”